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晓 《生产力研究》2011,(12):7-8,37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自身存在的根本性的错误和问题以及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特定的利益诉求导致拉美经济改革的失败。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范式的实践悖论,要求我们认真反思和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本质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其庆 《经济学家》2004,(5):110-115
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它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新的矛盾和危机,特别是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新自由主义经历了“由经济学理论嬗变为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过程,不能将作为学术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同政治化、范式化的新自由主义等同”。这个论断符合实际,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深化对新自由主义本质的认识。对新自由主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理论和政策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简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自由主义是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而涌现的理论思潮。它的政策主张 ,在当前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华盛顿共识”。在我国 ,依然有人在鼓吹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表现在 :积极鼓吹个人主义价值观 ;积极鼓吹私有化 ;借口“经济全球化”宣扬与西方全面接轨。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若以新自由主义替代马克思主义 ,或者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后果将是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附庸 !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以反对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是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而产生的重要思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入,其中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思潮,在中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新自由主义内涵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正在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或新自由主义发展阶段的一次总危机,危机事实上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应对这场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自主发展,赋予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把严峻的危机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资本与资本之间的竞争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竞争理论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在马克思之后,围绕竞争与垄断的相互关系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理论界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和争论。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竞争的研究中,SSA学派和调节学派自觉地引入了制度分析方法,大大推进了对竞争与制度关系的研究,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克罗蒂则着重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制度下的破坏性竞争问题。知识产权垄断和产业链竞争的问题,将是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抵挡利润率下降趋势,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化, 收入因而由劳动向资本转移, 其内部积累矛盾激化推动了以国际垄断资本利益为核心的全球化, 最终引起美国制造业 “空心化” 及中美贸易失衡; 当代资本主义的技术垄断和金融垄断特征与全球化形成合力, 加深国际剥削, 使收入分配空前悬殊, 构成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根源; 危机后的衰退周期更使积累条件趋于恶化, 美国国内中小资本及中低端劳动者利益进一步受损, 国际阶级矛盾凸显。 美国对华 “贸易争端” 是国际垄断资本积累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 更是美国维护其垄断地位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动; 中国应立足于破解技术垄断和金融垄断,防止过度金融化, 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 探索打破资本主义垄断发展格局的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租金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国际价值转移的理论框架和测量方法,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做了经验研究。理论分析表明,国际垄断资本通过生产部门的不平等交换获取级差租金和垄断租金性质的价值转移,通过非生产部门的掠夺性积累获取制度—垄断租金性质的价值转移,国际贸易中的租金获取成为新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持续输出租金,美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续输入租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租金输出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取租金转移的主要来源国,全球租金转移总量有1/4左右来自于中国的租金输出;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民币升值,中国的租金输出量从2006年开始不断减少;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占有率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9.
重新认识竞争与垄断的关系邓启惠在当代,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竞争的优胜劣汰的作用,结果必然产生双向效应:破产和垄断。因此,研究市场竞争必然涉及到竞争与垄断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由于传统观点(包括被扭曲了的理论观点)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10.
金融垄断资本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速推进,金融全球化日益凸显并成为其现代重要形式。当代资本主义产生许多重大的新变化。从发展的趋势看,资本主义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亦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演进。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亦经过列宁所论述的传统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向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即从一般垄断到国家垄断再向国际垄断阶段转变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基于马克思《资本论》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视角,将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和逻辑的演进中,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陈代谢阶段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本质和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扑朔迷离中把握资本主义变化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新自由主义”受到国内一些人的追捧,这些人宣称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主张中国也应实行新自由主义。中国必须要走新自由主义道路吗?新自由主义是适合所有国家的“治世真经”吗?拉美、原苏东国家改革的失败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告诉我们,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搞新自由主义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需要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中 ,西方学者习惯运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讨近代中国的经济问题 ,特别是在近代政府与经济发展问题上 ,强调政府经济“守夜人”的角色 ,并依此对中国政府、经济、资产阶级等问题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与国内学者差异较大的结论。本文认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前题下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府与经济建设、政府与资产阶级关系的“本土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13个方面探讨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它们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不能仅将新自由主义看成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或者是经济、社会政策的一种变化,它本质上也不是国家与市场间关系的转变,或者工人与资本尤其是金融间关系的转变。相反,新自由主义是金融化下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就其本质而言,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影响和成果呈现出高度多样化,反映了学术、意识形态、政策和实践的特定组合。反过来,这些组合被附加到特殊的物质文化中,导致了(多样化的)日常生活的新自由主义化,并且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增长、波动和危机的具体方式。最后,本文认为,在新自由主义自身内外都有可替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陈俊杰 《经济论坛》2010,(3):212-216
本文从新自由主义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联系、西方国家在冷战时期的新自由主义之争、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主义的联系、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新自由主义之争,尤其是该流派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学说发起的严重挑战这四个角度重新审视了新自由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5.
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超越的利益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竞争阶段以后,始终存在国家干预,无论其以"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的面貌出现,干预的目的始终是维护资产者整体尤其是大资本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新自由主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价值支撑。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代言人。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与福利国家的"破产"、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修正发展、经济全球化大肆渲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对立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的透析有助于深刻认识其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问题也作了深入的探讨,总体上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或四个阶段。同时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全球化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加快。垄断已经成为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的载体主要是跨国公司;金融寡头和金融垄断资本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资本输出的速度和范围不断增大。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大流派。第一支流派是18世纪末诞生的自由主义流派,该流派包括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第二支流派是社会民主主义流派,包括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学派等,这两大流派之间的斗争贯穿整个社会保障的发展史,从工业革命爆发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直到第三大流派———"第三条道路"理论诞生,学者们才试图超越左派和右派的极端观点,开始走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流派及其发展的基础上认为,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其本质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作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同将新自由主义范式化、政治化和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华盛顿共识”不能等同;对于前者应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对于后者须坚决批判、抵制,谨慎落入“一体化”陷阱。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经济管理行业化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纷纷走上行业体制改革之路,英美模式更是被封为典范。但是苏东、拉美的教训说明盲目的"西学东渐"并不能实现行业改革的善治,日本在20世纪80-90年代之间行业管理成效的巨大反差也证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模式也不具有普适性。西方新自由主义学者和政治家转而以治理作为新的理论工具,并以此评判中国的行业体制改革的成败,国内也普遍认为实现善治的关键是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而忽视了治理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实质,所以他们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和行业改革之间的巨大反差,由此可知中国的行业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