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避雷线的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在杆塔接地缘(或接地金属结构)附近引起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并将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大多数杆塔位于行人稀少的地段,因此,杆塔的接地装置主要是从防雷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但是,在行人较多的城市地段,杆塔的接地装置还应当考虑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工频接地故障电流所引起的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对人体的危害问题。此文介绍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分析杆塔附近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明 《广西电业》2012,(8):88-90
在广西北部地区,线路所经地区多为地形十分复杂的山区,雷电活动强烈,土壤电阻率也较高,据近几年的运行数据表明,因雷击造成35-110kV线路的事故频频发生,线路因雷电跳闸率高,供电可靠性较差,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供电企业效益。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提高输变电线路耐雷水平,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它的接地电阻值越低,雷击时,发生反击闪络的机率就越小。对于多石少土山区线路杆塔,用传统施工方法施工往往使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很难达到要求。笔者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提出一种既经济适用又效果显著的降低山区输电线路杆塔防雷接地电阻的方法,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送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使用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送电线路的杆塔接地设计,应针对线路的具体情况,本着既安全又经济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满足规程、规范对接地的要求,本文就线路的接地方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性能的评估是电力设计部门的重要任务。由于当前对雷电波在接地网传播过程中的物理过程还不清晰,因此亟需建立雷击输电线路时杆塔及接地网的准确模型,并计算出该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从而为防雷性能的设计和评估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据。所以建立输电线路杆塔和接地网的宽频等效电路对模拟杆塔在雷电冲击作用下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输电线路杆塔和接地体冲击特性的场路耦合建模方法,该方法汲取了黑箱理论建模方法与传统的物理建模方法的优点,避免了其不足。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计算多种典型线路杆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击跳闸率,最后选取其中五种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论可用于指导750kV输电线路具体的塔基接地和施工。  相似文献   

5.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无避雷线输电线路的杆塔横担接地,并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将每基杆塔的接地装置连接起来,以为大地表面被雷云感应的与雷云相反的异性电荷随着雷云的移动而流动提供一条低阻通道,可以防止杆塔顶部和杆塔附近的地面突出物的雷电场强发生畸变,即防止线路遭受雷击。这也是避雷线的主要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6.
杜宇 《中国电业》2015,(3):17-20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和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当自然接地体满足相关规程时,可以不敷设人工接地体。我国西北少雷地区落雷密度小,雷电强度弱,相应的反击跳闸率低,特别是高电压等级的线路。如果在该地区仍采用现行标准,条件过于苛刻,工程建设不够经济合理。因此,亟需结合西北地区雷电分布及地闪密度、地形地貌,提出适合该地区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标准,降低工程投资,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文章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输电线路杆塔及其接地体模型,对自然接地条件下的反击跳闸率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少雷地区750k 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自然接地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架空线路杆塔接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由于线路大部分位于山区,地质条件较差,许多杆塔的接地电阻不合格,接地电阻在100Ω以上,造成线路耐雷水平低,经常发生雷电绕击、反击,使线路跳闸,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使之达到合格范围,对防止雷击跳闸,保证电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110 kV输电线路迁改施工后送电跳闸故障,从杆塔受力、线路带电安全距离等方面分析故障原因,提出从设计到施工各阶段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给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统计钦州输电网110kV燕江线路雷害故障情况,分析了雷害故障的特征,并运用向量电气几何模型分析其原因,指出海拔高、档距大和接地电阻大的杆塔最容易产生故障,是造成线路跳闸的三个主要原因;提出应采用接地长度最长的接地形式,以有效降低反击跳闸率等一系列的防雷措施,以指导线路的防雷改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处于沿海盐碱地质等地区的输电线路接地电阻易受腐蚀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新型镀铜接地装置作为输电线路接地电阻的新方法,并应用于生产实际中。通过分析新材料在接地系统中应用的各项效益指标,并与之前传统的接地电阻进行对比,可知利用镀铜作为接地电阻材料,能有效地减少由于雷击而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故障,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35kV无避雷线输电线路的有效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成  郑江  林苗  吴永田 《广西电业》2005,29(12):82-83
35kV输电线路无避雷线保护,杆塔及线路完全暴露在雷击环境中,这是35kV线路的主要防雷缺陷之一。采用线路型头部分裂均压式避雷针专利产品,有效地保护杆塔,避免雷击杆塔现象的发生,使雷电的击杆率降低为零,是大幅度提高35kV输电线路防雷水平的主动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2.
荔浦县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浦县35kV变电站10kV系统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能正确判断和动作,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较低.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对10kV小电流接地保护系统实行技术改造.本文分析了小电流接地保护系统技术原理及小波变换信号处理方法,介绍了技术改造方案和工程实施经验.系统改造后,能正确处理相应故障,及时切除故障线路,减少停电时间及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架空电力线路(简称架空线),是指由杆塔、导线及拉线、接地装置等辅助设施组成的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输送电能的功能。而架空线建设是指新建、改建或扩建线路的活动。限于目前的技术和经济原因,输电线路还不能全部埋设地下,在相当大的区域还必须采用架空线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林敏  谭兴旺  祝云  张弛 《广西电业》2007,(10):126-128
荔浦县35kV变电站10kV系统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能正确判断和动作,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较低。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对10kV小电流接地保护系统实行技术改造。本文分析了小电流接地保护系统技术原理及小波变换信号处理方法,介绍了技术改造方案和工程实施经验。系统改造后,能正确处理相应故障,及时切除故障线路,减少停电时间及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的文献在评价不等间距接地网的经济效益时,往往不恰当地夸大这种接地网所节约的钢材用量。本文通过对一个110kV变电站不等间距接地网设计经济效益的分析,指出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凭祥电网35kV输电线路约92km,均位于雷暴活动强烈的山区,线路的雷击跳闸率长期居高不下。经分析比较,从中筛选出152基可能容易遭受雷击或运行维护困难的杆塔以及46基曾经遭受过雷击的杆塔,安装35kV线路型头部分裂均压式避雷针综合防雷装置,大幅度降低了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经统计,35kV线路的年均雷击跳闸次数由2003~2005年的年均22.67次下降为2006~2009年的年均3次。其中,上述198基安装了综合防雷装置的杆塔无一发生雷击故障,取得了较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琳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0):65+67-65,67
夏天是雷雨旺季,在这个时期,10kV的配网线路经常出现故障,其中尤以线路接地故障最为严重,且无论是查找还是处理起来都很棘手。如果线路长时间接地运行的话,可能会因为变电站保险丝的毁坏导致执勤者拉闸停电,这样10kV的馈路整体都会停电。更有可能引发大的人员伤亡,后果极其严重。10kV配电线路是采用"三相三线"的供电方式,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增强线路绝缘性,减少跳闸率,同时还大大减少了线路的损耗。但是由于这种供电方式经常发生故障,因此也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而本文,旨在分析10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防坠措施的分析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试行)中规定了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杆塔宜装设高空作业人员上下杆塔的防坠安全保护装置,并规定凡在离地面(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为高空作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较低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中金属杆塔也逐渐增多,根据目前线路杆塔运行情况调查分析,既没有设计杆塔上供登塔人员上下过程中的防坠落装置,也没有供登塔人员携带的防坠落专用工具。上下杆塔的过程安全防护措施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19.
徐科林 《广西电业》2010,(2):92-93,87
苍梧县10kV配电网在高雷区域环境下运行,故障发生率较高,安装接地故障指示器对快速判断线路的故障点,提高巡检人员对故障的判断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就10kV线路接地故障指示器安装位置的选择、故障线路及故障点的判定方法以及接地故障指示器的使用局限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500kV超高压电缆送电技术在国内尚处于探索与早期应用阶段,作为首条采用国产化500kV电缆(也是我国第二条500kV电缆)实现长距离输电工程,海淀500kV送电工程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海淀500kV送电工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包括500kV国产化电缆及其附件的应用、电缆线芯换位技术,线路接地短路简化模型分析方法,大断面电缆隧道盾构技术、优化大断面盾构隧道电缆布置方式,利用电缆隧道钢筋替代人工接地体技术,500kV电缆线路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智能化在线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