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住房和非农用地不断增加,对农业用地征用激增,进而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以及农民自身条件限制,造成失地农民在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失地农民就业无保障的情况下,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刘贤 《改革与开放》2016,(13):88-89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土地被征用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因此解决就业是失地农民生存的核心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困境,阐述了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期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题提供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钟婉婷 《魅力中国》2014,(21):45-45
作为城市化快速发展催生的产物--失地农民,一个介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群体正日益庞大。本项目选取福州淮安新村为例,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和特点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农民失地后的就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怎样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又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基于对吴中的调查,认为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确保失地农民享受基本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就业,让集体和农民分享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本报告认为,为失地农民建立与城镇逐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发达地区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就业作为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及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创业在充分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是当前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基于202户853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意愿、目的、方式等问题进行调研,多方位了解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现状,分析失地农民创业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爽 《乡镇经济》2007,(4):44-46
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丧失基本生产资料的失地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二元用工制度“和现实存在的“城市二元社会“使失地农民失业和失业失地农民缺乏基本的就业社会保障.必须为失地农民就业途径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构建有针对性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进而建立起与城市对接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皓 《魅力中国》2014,(16):363-363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导致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同农村的贫困问题密切相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项目建设中政府征用了大量的土地,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失去了惟一的保障途径——土地,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而且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及经济学界亟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廖雅珍 《宁波经济》2006,(11):42-43
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首当其冲的是城郊农民。城郊失地农民就业能力不仅仅是个人的劳动技能,更与政府政策和激励制度相关。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局限在失业之后的补救措施,更是就业时候的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大力发展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土地是农民生活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维持生计的根本保障,失去土地后,农民的生活和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难就业,收入低并且不稳定,医疗、养老缺乏保障等方面。因此,急需尽快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雁荣  史正保 《发展》2008,(10):101-102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甘肃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省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区建设》2006,(4):39-4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土地征用补偿政策不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成了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如何完善土地征用政策,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们就武汉市江夏区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拉美陷阱”开始,对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征收农民土地的行为与失地农民的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在博弈过程中,政府掌握大量的信息,导致博弈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失地农民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又由于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就业保障长效机制的缺失、政府公共服务行政职能缺位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失地农民无法真正融人城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甄晓英 《发展》2016,(4):74+76
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计问题,需要面对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解决,其瓶颈便是就业培训的落实.本文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切入,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现状.  相似文献   

17.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文章基于江西省G县的实证研究,提出从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失地农民培训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就业支持和援助机制等四个方面来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范文燕 《天津经济》2007,(12):44-46
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过程的实现为改变广大农民身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征用耕地涉及的范围大、来得快,而向被征用耕地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方面条件则相对准备不足,导致失去耕地、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一部分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就业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赵国飞 《魅力中国》2010,(32):72-72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失地农民就业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研究失地农民就业难进行必要性、原因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