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世纪之交,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梯度推移战略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大好机遇。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实现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推进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加快非国有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加快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指出,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是站在中央对湖南在全国经济版图中进行了新定位和新要求,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经过30年的发展,东部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阶段,大量产业将转向中西部。西部欲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利用外资的能力,一是要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西部产业集群,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二是构建产业转移、利用外资与西部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福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过大,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统筹区域发展是福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福建区域发展实情,统筹区域发展应采取东部沿海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八闽旅游、劳务培训输出、打开连接通道、移民脱贫、发展海洋经济七种战略。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的“断层危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加速产业或级要求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去。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运输成本增加等制约因素。政府应实施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养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产业集聚与加工产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均较低的比较优势可以吸引东部地区的加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降低加工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应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为实现加工产业的顺利转移,还应采取政策引导、改善软硬件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西部地区只承接高科技产业而不承接低端产业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存在片面性,有可能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应当兼收并蓄,在不违背节能减排原则的前提下,多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低端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要缩小差距,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使区域发展与技术创新做到“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间均衡发展格局被东部指向的非均衡区域发展的梯度发展战略所取代,将全国划分为优先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东部外向型经济区域、承东启西与互补合作发展的中部经济区域和以开发资源为主的西部资源型经济区域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这种发展战略格局的制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综合国力的增强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也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与出口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但到达“刘易斯转折点”(2004年左右)后,随着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方面的表现逐渐受到削弱。采用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分阶段、分类型测算其出口份额和资本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显著下降,其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同时,制造业企业也逐渐采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东部地区应逐步发展高端产业,中西部地区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青岛市城阳区出口贸易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出口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相应对策,如积极落实商务部出台的各项促进外贸增长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优化区内政务环境,努力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支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协助企业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SA8000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规则,成为经济全球化中企业竞争的新要素.这一标准使得原先中国出口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受到挑战.应该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国社会责任国际认证认可体系,使SA8000在中国与劳动力优势相结合成为中国出口企业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西部地区的境外加工贸易发展比较落后.西部地区进行境外加工贸易能够促进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国际化经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而且西部地区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从事境外加工贸易,当然这也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若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市场中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和出口数量均会较少,而且一般贸易减少得更多。将2004年1月1日我国下调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这一事件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使用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显著地减少了产品的出口数量,这种抑制作用对一般贸易影响更大,而对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的影响较小;出口退税对出口的调控作用主要通过对一般贸易集约边际的影响来实现;降低出口退税率对私营企业、贸易中间商以及低效率企业一般贸易的影响更加明显;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金额下降。应有步骤、合理地确定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和退税率,对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采取不同的退税政策,并实施更加中性的出口退税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地区间竞争外商直接投资的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放松Barros和Cabral的假定,在跨国公司的决策集为{对外直接投资,出口}的情况下,建立动态的博弈模型对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通过优惠政策竞争FDI的福利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就一国整体福利而言,地区间吸引FDI的恶性竞争使引进FDI的成本过大,将导致福利损失。针对我国FDI的流向、中西部和东部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提出逐步取消东部地区外资的优惠政策,给予中西部地区适当的外资优惠政策将是我国整体福利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江苏是国内第二大出口省份,但其外资加工贸易为主体的贸易模式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与发展困境,其高碳类出口产品也将受到国际市场排挤,地区产业空心化风险也日益加剧.低碳趋势迫使江苏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但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主动实施一系列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从马歇尔式企业、钱德勒式企业,到全球价值链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归纳了产业组织历史发展演变的条件,提出生产分工的实现依赖于管理分工。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条件下,管理分工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建设,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针对我国目前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应从价值链整体运转速度和效率的角度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改变我国出口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加大出口风险、外贸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缓慢、国内市场蕴含巨大的发展空间等原因,外贸企业须同时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电子商务是外贸企业转内销的重要渠道,利用电子商务转内销还能降低外贸企业的风险和成本,也有利于外贸企业资源的整合,外贸企业可以利用的电子商务模式有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和企业协作平台三种,外贸企业应采取策略,利用好电子商务以加快实现转内销。  相似文献   

19.
摘要: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在我国发展加工贸易背景下所创设的实施保税政策的特殊区域。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我国加工贸易转型的要求,很多区内企业开始转变“两头全部在外”的传统加工模式,通过保税监管转内销方式开始积极探求和开拓国内市场。在这过程中,是否能享受到自贸区优惠关税待遇是企业内销或复出口时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鉴于各自贸区协定的不统一和国内法配套细则缺乏的现状,区内企业难以真正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这不仅抑制了区内企业采购国产料件的积极性,也严重损害了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吸引力。随着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快速推进,区外企业可以通过优惠原产地规则而享受越来越多的零关税进出口待遇,逐步削弱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政策优势。因此,为强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特殊性,应通过原产地规则的完善尽快推进自贸区优惠政策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适用,让区内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获得出口退税、进口保税和自贸区优惠税率等更多的叠加性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出口贸易特征表现为加工贸易的低端化和高碳化、出口产品的中低端化和高碳化、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产品分布集中化和高碳化、贸易伙伴分布集中化。碳关税的实施将导致我国高碳企业出口产品成本大幅提高、制造业出口额不同程度的下降、商品出口结构和贸易方式的改变、出口贸易环境的日趋紧张。我国应积极参加与碳关税有关的国际多边谈判以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广泛开展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改善我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结构;积极寻求更加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以有效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