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蕊 《时代经贸》2013,(18):61-61,63
本文对近年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特征、创新要素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中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以多重持股方式及金字塔式持股方式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2010-2012年相关数据实证了中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特征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创新能力与实际控制人特征的关系,试图为中小上市公司与创新能力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童玉 《时代经贸》2013,(18):31-31,33
基于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中小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期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体系。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中小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期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体系。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股权特征是公司治理和控制权配置的基础,会计系统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股权特征会对其会计政策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文章选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政策为代表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探讨。选取2007—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高管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实际控制人五个维度考察了股权特征对资产减值计提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资产减值计提之间的关系呈N型;大股东之间制衡程度越高,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越高,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程度与资产减值计提同样呈正相关;高管持股与资产减值计提呈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资产减值计提比例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当实际控制人为国企时,公司倾向于计提较高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这些结论为研究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政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有股比重、流通A股比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以及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重之比作为公司股权结构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净率作为公司经营绩效变量,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重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负相关,流通A股比重及大股东治理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均无显著相关性.本文的实证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实行国有股减持、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及加强中小股东公司治理功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企业的金字塔持股结构和股权制衡角度分析民营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因素.本文收集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179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民营上市公司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结论.从而验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存在利用多元化经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上市公司自利动机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应该成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数据为样本,对高管持股特征、持股角色及角色转换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高管持股角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存在三种角色:所有者角色、经营者角色、所有者与经营者双重角色,且这三种角色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高管持股角色的转换取决于高管持股比例的高低;不同行业、不同属性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角色转换的临界值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研究对于管理层持股试点、股权激励等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大量收集2005-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市值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管持股市值与线下项目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其实现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数据从公司治理的抑制机制方面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隧道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小股东参加股东会对抑制实际控制人隧道行为具有积极作用;目前,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的制度安排难以抑制实际控制人隧道行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设对抑制实际控制人隧道行为有积极意义;较小的股权制衡度难以对实际控制人隧道行为起到抑制效果;机构投资者在抑制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中央企业持股比例对其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文章使用2006年末截面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行业因素、公司个体特征因素的条件下,中央企业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该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越好--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8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内部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第2-10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5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通过并购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强,将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将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有偿转让给民营上市公司与转让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业绩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实际控制人持股水平、行业竞争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竞争性行业中,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而在非竞争性行业中,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分所有制来看,在竞争性行业中,民营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持股水平的激励效应要大于国有控股企业;把国有控股企业分为中央控股企业和地方控股企业,则这两类企业中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因行业竞争性不同而不同.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应该加强非竞争性行业的竞争性以激发市场和企业的活力;还应该对国有控股企业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吸引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投资者投资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温章林 《经济论坛》2010,(2):163-166
会计稳健性是最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本文运用Basu模型,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会计报告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好消息更及时,利用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影响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越低;持股比例越低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越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CFO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激发了CFO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CFO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且CFO持股与正向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负向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宗益  邱婕 《技术经济》2012,(12):110-119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改组中片面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行政审批和额度控制,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问题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控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本文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后股权制衡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这将为我国今后的产权改革和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很好的经验证据。本文研究发现:(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明显的U型关系;(3)在股权制衡中,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公司治理文献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的绩效、治理结构以及投融资决策等问题,而对上市公司治理与技术效率关系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造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股权治理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因行业而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是否国有控股对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与行业特征有关;第二,债权治理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公司偿债能力越强、融资能力越强,公司技术效率则越高;第三,董事会治理,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长与CEO的两职合一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因公司所处行业以及公司自身特性而异;第四,经营管理层报酬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显著为正,经营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因行业而异;第五,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和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公司技术效率,法律基础及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对于提高公司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还从公司治理视角就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市方式、大股东持股与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持股董事人数较多及董事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