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姚金月 《商》2013,(8Z):129-129
数字时代,图片说话,图片新闻已经慢慢成为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手段。对于过去报头大幅标题加文字新闻,现在的报纸,网站取而代之的是配以富有冲击力的大幅图片。对于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人们似乎更容易接受图片新闻的简单明了。图片新闻正是以它的的易读性,速度性和娱乐性迎合了受众,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传播方式。图片新闻在媒体中的重要性超越了以往新闻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吴国平 《中国报业》2012,(14):32-33
新闻摄影传播是一种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是目前新闻传播界使用最广的传播方式。本文探讨了现代新闻摄影的传播现状以及现代新闻传播在社会上迅速发展的原因,为读者详细展现了现代新闻摄影传播的一些特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闻摄影在新闻传媒领域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宗超 《中国报业》2023,(11):62-63
近年来,受到各类短视频冲击,传统图片媒体在媒介传播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优秀图片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传播价值。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如何用好图片这一信息载体服务于新闻传播?如何以图片为基础做好各类媒体的融合报道?本文以新华社系列微纪录片《国家相册》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想要成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公民记者’吗?拿出手机,下载‘我报道’客户端,发送图片、视频或文字——就这么简单。"2013年6月17日,新华社正式推出"我报道"手机客户端,鼓励公民记者从新闻现场报料。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中国国家通讯社,为公民新闻提供官方传播平台,将"草根声音"融入专业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公民新闻是指公民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将所闻、所见、所感,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传送给大众,在一定范围内完成新闻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2):40-41
现代媒体传播中,人们对图像有了全新的理解,图片扮演者传播的的重要手段,在新闻传播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挖掘图片新闻的价值,更好地利用图片以增强新闻影响力,对媒体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现今的新媒体形态,对图片新闻生动形象、现实感强、无声语言的传播特点进行概述,分析情感诉求、思想诉求、纪实诉求及审美诉求的图片新闻效果,阐述了图片新闻呈现多彩社会、活跃媒体空间、促使新闻生动形象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往采用单一的文字或照片的新闻形式,被文字+视频、文字+音频、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图表+漫画等多种传播手段和形式所替代,形成立体的全媒体传播呈现。这种全媒体运作彻底颠覆以往报纸采访、编辑、出版、传播的整个流程,报纸的组织结构被重构。  相似文献   

7.
6月28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iphone手机新闻客户端“银钮”正式上线。通过iPhone手机进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YMG)iPhone新闻客户端,可随时查看由YMG打造的即时新闻报道,还可通过该客户端向YMG系列媒体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报料。  相似文献   

8.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催生了短视频的勃兴,短视频成为社交语言继文字、图片之后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呈现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操作简便等特点。同时,国内外短视频应用平台都在积极开发其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专业媒体机构也在积极开拓短视频新闻的新形式,短视频应用将携手专业新闻生产机构,打造专业权威、有深度的短视频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9.
蓝业佐 《中国报业》2014,(20):79-80
图片故事专题报道一般是指通过若干幅相互关联的新闻摄影图片,表明作品主题或表达作者思想评判的摄影报道体裁。通过这种用图片讲故事的摄影报道形式,可以重现新闻故事、还原新闻现场或展现社会风貌等。《东莞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从2002年推出图片故事专题报道以来,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探索,版面由最初的《新视界》栏目改为《影事》,但是内容和方向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运作过程中,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遭遇过很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东莞日报》图片故事专题报道进行梳理、总结,以探讨该专题报道今后的发展方向,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的媒介、新的媒体层出不穷,形成了一层层搭载着大量信息的网。新闻网站作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凭借其传播平台的特殊性,在各种新闻时间中创造了巨大的点击量。本文试图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新闻网站图片新闻的选择和具体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及针对图片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唐光辉 《中国报业》2023,(15):108-109
近年来,随着传播语境的不断变化,在融媒发展的助推下,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新闻语言都有了较大变化,但是程式化、同质化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新闻作品的质量和节目的传播力带来影响,这些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程曦 《科技转让集锦》2012,(16):177-177
在视觉传播手段不断发展、视觉传播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高校校报应该充分发挥图片报道鲜活明了、凝练动人的传播特性,把图片报道做"大"、做"全"、做"深",构建"大图片采编格局",使图片报道成为具有"点睛"、"树魂"作用的重要传播语言,在传播校园热点、建设大学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馨 《北方经贸》2012,(5):146-147
新闻摄影图片在企业报的选择及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新闻摄影图片是各类报刊、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刊登在报纸或杂志上,并不比一篇通讯、特写和消息的宣传作用小,因为新闻摄影在感观上更加直观,生动。更加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图文并茂"已成为报社发展的主流,用图片的形式报道新闻事件,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认可。因此,新闻摄影图片内容要求"准",要真实。新闻摄影图片要求新、求快、求活,要有时效性。新闻摄影也讲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大量应用于新闻摄影当中,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新闻摄影时代。传统新闻摄影与现代新闻摄影的差异不但在图像表现形式、器材使用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图片的后期处理以及对摄影者本人的主观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发展将更加迅猛,新闻摄影图片作为当今最直观、立体、快捷的新闻传播途径也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数字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着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以及版权维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苟晓茹 《中国报业》2023,(8):140-141
本文以克雷斯和范吕文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中国日报》英文版中10篇有关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的新闻图片进行分析,通过解读图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究新闻报道的配图如何辅助文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期为新闻报道中配图的拍摄和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升中国新闻的传播力,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融合传播的要求下,用户接收习惯的改变倒逼新闻叙事语态的创新。尤其是主题报道中,通过转变话语方式、语态文风等,进行持续不断的新闻语态创新,是增强报道贴近性、传播力的有效方式。本文以江苏卫视《新闻眼》近年来获奖作品为例,探讨主题报道的新闻语态创新手段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到2011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用户达到9.2亿;截至2011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大量信息以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全时空、全领域传播,人们的思想和行  相似文献   

18.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聊天软件,他可以快速的传播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其传播特点主要包括:信息传播便捷及方式的多样化,强互动性及隐蔽性相结合,传播内容的片面性及范围受限。另外微信也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对政务以及对商务营销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赵琳琳 《中国报业》2023,(15):114-115
本文分析地方时政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如注重时政新闻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等;提出提升地方时政新闻传播力的策略,包括树立融合思维,发挥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做好时政报道内容建设、优化时政报道服务性、增强受众阅读参与感等。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使多种媒体形态的全方位融合。这种融合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介融合传输,文字的、图片的、静态的、动态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在这和融合大潮中,我们看到摄影报道更加注重对时间的要求,也促使摄影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