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建惠 《品牌》2015,(1):31-32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演进,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对越来越重要,能否更加有效地应对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制定相关的法规规范、引导正确的报道方向、培育新媒体时代公民的网络品质、运用新媒体增强信源的传播力度、从网民的立场思考赢得信任等方法有利于应对网络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4,(6):179-180
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和新媒介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往往成为突发事件酝酿和发酵的平台,同时在事件发生后也成为了推波助澜的动力,而在应对这些事件的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的潜伏、发生、持续、消失四个阶段常常应对不力,因此结合危机管理理论和新媒体传播理论构建全过程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应对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之一,同时也有必要制定新形势下的全过程应急管理的预案。  相似文献   

3.
邱秀桐 《中国报业》2024,(5):193-195
随着现代社会突发事件频发,其与普通事件的差异也更加显著,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极强,一旦发生就很容易为大众所关注,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很多人会受好奇心驱使对其十分关注。所以,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时候,此时媒体的报道策略非常重要,能否抓住突发事件核心进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也决定了电视新闻报道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218-219
当下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份,面临危机频发的严峻形势。突发事件已经引起社会非常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失,进而牵连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由于新媒体广泛的出现和普及,其对舆论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强大,新媒体对许多重大公共危机的处理也越来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影响事件的进程和危机的解决。因此媒体必须提供及时的信息,减弱或消除公众的恐慌以解决这类危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政府执政能力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务新媒体在正确引导舆论,安抚公众情绪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务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3):29-30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遇到社会突发性事件。在这个冲突频发的年代里,突发事件的报道成为各国报道的热点。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媒体要及时准确的向大众传递信息。突发事件的报道对于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能力,研究中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微博成为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结合突发事件定义、特点及报道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本文阐述了微博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利弊影响。希望微博能在今后报道突发事件时,发挥其优势、杜绝其劣势,实现对突发事件快速、真实、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陈丹凝 《商》2014,(48):56-56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的突发事件也开始带有新媒体的色彩,新媒体在给突发事件的产生创造了新的平台的同时也给事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对高校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在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应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不断融合的背景下,综艺节目的发展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被呈现在观众视线中。如何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让综艺节目被更多受众认可,这是目前综艺节目市场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国内首个律政职场观察类语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为例,分析当今国内综艺发展的现状,发掘观察类语言综艺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新策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综艺节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供应链管理成为汽车产业的竞争重点,地震、海啸等突发灾害给汽车产业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汽车产业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应做好风险管理,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配套产业。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吉根宝  狄传华 《江苏商论》2020,(2):135-137,142
新媒体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普遍趋势,混合式教学实践以联通主义、新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为指导,确立教学实践目标,从线上线下两条路径设计具体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表明,新媒体环节下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兴趣增加,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度提升,但学习负担有所增加、学习动机激发不足以及成效考核不够全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华老字号传承民族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更迭,很多品牌逐渐走向衰微,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老字号企业传统的零售营销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本研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老字号营销创新的五种对策,包括品牌创新、销售渠道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新、人才创新,同时对葫芦岛市老字号企业给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监狱面对突发事件呈现出一种"集体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有:公众不了解监狱工作;监狱不重视媒体沟通;监狱应对突发事件缺乏舆论引导。本文认为突发事件中,监狱掌握话语权需要把握几点:监狱建立对媒体和公众开放的常态机制;注重监狱安全形势宣传,引导公众合理期望;建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传媒产业结构目前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给新闻生产模式带来革命。本文选取奥运女排赛事报道这一案例,分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的不同特点,以期为经受危机洗礼的传统媒体寻找行之有效的变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冠华 《中国报业》2023,(2):163-16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媒介层出不穷,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互联网土著”——00后大学生,他们适应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强,习惯用新兴传播工具进行日常的学习与交流。《应用写作》是一门应用广、重技能的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语言组织与写作技能。面对当下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特点,传统的授课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放式教学模式会充分考虑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动态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更好地适用于现在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冯雅楠 《商》2014,(33):185-185
在自身发展遭遇瓶颈以及新媒体浪潮的"裹挟"下,《华商报》主动在新媒体领域开辟战场,并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上述平台的发展策略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为《华商报》发展新媒体总结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科技与经济不断进步的发展环境中,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快速前进。然而,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持久的艰巨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无限挑战。因此,对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就显得势在必行。而在我们国家的民族自治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民族之间的团结。民族自治地区由于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的文化以及语言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会产生多种不定性的因素,同时也存在民族自治地区的特殊性。通过在民族自治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为案例,对民族自治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廉竟炜 《商》2013,(16):325-326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数百万人受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而新闻媒体则在其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沟通灾区群众与外界的纽带。近年来,我国经历数次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作为信息传播者以及舆论引导者,新闻媒体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本文主要以2013年雅安地震为例,通过探讨雅安地震中我国新闻媒体的表现来总结分析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李亢  安国山 《中国市场》2014,(52):20-21
近二十年间,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革命,新媒体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环境给中国电影营销带来巨大发展契机。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针对性营销模式越来越重要,对于电影工业同样如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传统的电影营销模式,应该如何改变并结合新兴社会资源做到成功转型,使电影营销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试着通过对《后会无期》营销模式的解读,归纳在大数据分析下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电影推广及营销。  相似文献   

19.
刘玲菲 《中国报业》2022,(16):124-125
新媒体时代,受新鲜事物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积极与新媒体结合,探寻新的传播形式,实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这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研究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书法艺术为例,通过传统传播形式和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形式的对比,结合媒介趋势变化,去探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强、传播迅速、内容丰富、个性化突出等优势.本文以泰山旅游风景区为例,探讨了把新媒体与旅游营销相结合,借助官方网站、网络中间商、网络社区、微博、SNS社区等新媒体主要形式,以有效地推广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