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8,(3)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环境危机凸显,特别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困扰,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埋下了隐患。这使得全球将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寻找有效的污染防治机制上。而实践证明,碳排放权交易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污染治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政策型工具引入企业的排污治理中,是当下最切实可行的治污减排办法。本文着眼于企业,研究范围锁定在有强制减排任务的企业中,从碳排放的减排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控排企业碳会计流程进行了梳理,说明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是碳会计中的重要部分,是碳会计与交易市场接轨的重要纽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自用或出售的角度考虑,按不同的交易目的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账务处理分为初始取得和实际耗用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3.
碳排放强度是以每万元GDP所承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在2005—2019年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碳交易对试点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及市场理论分析方法对碳交易政策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计算发现,七个试点省市的碳强度在进行碳交易试点后均有所下降,并于2019年均降至1以下,部分试点省份甚至接近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存在,为我国后续开展全国碳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碳排放权交易也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一大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存在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碳排放源难于监测、政府监督管理碳排放力度不足、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产权法律界定不清、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完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建立严密灵活的碳排放权监管体制、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配置、界定碳排放权的权利属性、完善我国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等措施来实现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6.
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背后的深层次的利益关系,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压力与发展机遇,通过交易的表面现象揭示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质,最后对我国在碳排放权博弈中应采取的策略进行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7.
8.
9.
2011年3月,国家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全国碳市场,批准湖北省等两省五市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湖北省作为唯一来自中部的试点于2014年4月2日正式启动交易,市场机制建设如总量目标设定、配额分配、交易规则等兼具已运行试点的成功经验和鲜明的自身特色,市场启动后迅速体现出后发优势,一跃成为目前国内外碳排放配额交易最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形势也日渐激烈。当前,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碳交易影在国际市场中获得蓬勃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会计处理方式对碳排放权进行确认与处理,是我国作为参与主体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碳排放事业的发展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我国也将碳排放权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本文就主要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