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认为,管理主义动机是推动西方企业并购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基于维护控制权及其控制权收益(包括政治收益)的管理主义动机则是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表明,并购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经营者体现其“企业家精神”、自我实现的控制权需要。经营者控制权激励(即对控制权收益最大化的要求)是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制度动因。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企业家”这顶帽子被随意地戴来戴去,已失去了其原本意义上的含金量,以至于有些真正的企业家不屑于此称,其最恶劣的后果是“劣币驱除良币”。有些企业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惨淡经营,经营者便堂而皇之地以企业家自居。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潮理论,几乎成了漫天挥舞的金箍棒,沦为一种亮丽的装饰,大大游离了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所以,若论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有必要正本清源,先对“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内涵作一下界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家就是为企业谋取利润,并为此承担…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培训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了解变革时代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与培训状况,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与国家经贸委、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管理培训工程”办公室共同组织了“1998·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情报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原国家计委综合民人事部流动调配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企业司。国家经贸…  相似文献   

4.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最稀缺的资源。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是合理配置“企业家”这一最稀缺资源的必然选择。企业经营者市场化标志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开发》2001,(12):17-17
在全球化市场经营中,同样的商品与价格竞争,一些企业盈利,更多的企业则亏本。对此,精明的企业家认为,效益潜力来自于挑战极限,企业必须善于向经营管理的极限冲刺,充分挖掘增效潜力。勇于开拓,大胆挑战极限已成为有为企业家们的共识。德国卡迈·耶公司较早地提出追求“零”目标管理,以此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这家企业的分厂出现了“零管理层”,即分厂负责人直接管理到班组,实行“走动式”管理。班组长则由技术顶尖人员兼任,是不脱产的管理者。戴姆勒———奔驰公司明确提出人流、物流、资金流“零浪费”目标,“零”管理极限已被…  相似文献   

6.
“关系网”是近年来诸多企业家最厌恶、最头痛的事,有些企业领导甚至说,要下决心砍断关系网,集中精力办实业。其实,这一看法有失偏颇。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能够承认关系网,正视关系网,建立关系网,利用关系网,发展关系网,使之为企业进军市场、谋取效益、创造未来服务。美国罗伯特·F·哈特利称公共形象为“市场营销战略的左膀右臂”,国内每一企业家都应努力造好自己的“左膀右臂”,做好公共关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赵民 《人力资源》2003,(5):13-15
中国企业家健康状况调查 在和中国企业家的交往过程中,在对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中国现阶段存在着一种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和中国企业家的健康状态的关系——我把它总结为“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健康规律”。它包括三个层面,即:中国企业家的快乐指数和中国企业的健康指数;中国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中国企业的文化健康;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健康和中国企业的企业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 据浙江省最近的调查,面对宏观调控,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所下跌。在被调查的1390家企业中,有46.9%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持“乐观”态度,45.3%的企业家认为“一般”,7.8%的企业家“不乐观”,综合量化以后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9.1,比一季度下降8.3点,比历史最高点下降11.1点,三季度企业家预期信心指数为137.2。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是对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的一种必然反映。资料表明,宏观调控措施对企业微观层面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家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角企业家(Entrepreneur)的法文原意是冒险事业的经营者和组织者;在英文中,企业家即创新家;在德文中,企业家是拥有资产又负责经营的人。约瑟夫·雄彼特认为,企业家能将公司的资源与远景导向最大的成功,并对此负责;又说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资讯平台     
企业家需要哪些素质 什么是中国的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哪些素质,如何培养中国企业家?作为中国著名的经济理论专家,曾担任过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现任中欧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的刘吉认为,21世纪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三商”、“四能力”、“一素养”。 “三商”即高智商、高惰商和高胆商。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必须做到这“三商”结合。 “四能力”首先是创新能力;其次是应变能力,要学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赚钱;第三是公关能力;第四是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何福春 《公司》2000,(5):38-39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优秀企业家一般都产生于企业基层经营管理者队伍,他们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心理和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就建立高素质基层经营管理者队伍的途径作一些探讨。 一、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企业应当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四化”方针、“四好”班子要求,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加强对分厂、车间、科室党政领导的培养、选拔、管理、考核和监督。在选人用人中,真正做到四个结合,即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聘相结合,把日常考评与动态或跟踪考察相结合,把…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这是一个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我们一直强调,国有企业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其实,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彻底地激发出企业家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因此,激励机制成为国企…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风险分类及风险产生的根源 刘总经理问洪先生:“企业总是在不同的风险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经营企业就离不开风险。有人认为敢于冒风险是企业家成功的前提。不知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洪先生说:“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善于平衡收益和风险才是企业家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5.
Domaingap即“领域隔阂”,其重要性在于认识并跨越鸿沟。在经营理念中需要提出“志向和梦想”,也要看到和“现状”之间的差异。企业家志向和梦想的差异可以影响到企业行为,决定企业的发展。“领域隔阂”决定了企业家是止步于典型的小企业,还是成为持续成长的风险企业。  相似文献   

16.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信息悖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伯拉图的20/80定律,即利用20%的信息技术投资获得80%的商业利润,已经被每个企业家所熟知。随着企业信息化浪潮的逐步趋于理性,大多企业家意识到一个与伯拉图定律相左的现实问题,即“信息悖论”。面对信息悖论这一客观现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它的危害性。本文认为信息悖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整体的信息战略管理,并且提出只有加强信息战略管理,才可以摆脱信息悖论的困境,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推进和承载主体是谁?对于这一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经济学界往往持创新主体“一元论”的观点,即只讲企业家主体.从现实来看,创新活动是企业家、“内企业家”和劳动者的协作行为,因而创新主体自然是这三者的统一.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创新主体问题上理论和现实的背离.所以对企业创新主体需要进行再认识.一、创新主体“一元论”与现实的矛盾首先,企业家一元主体的创新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创新过程中,许多创新成果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中间管理层在职工建议的启发下取得的,而并非都是由企业家提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中小企业研究专家彼得·梅认为,一个中小型私营企业陷入窘境,往往不是输在经营策略上,而是输在家族内部的利益之争上。 彼得·梅认为,一个家族企业,不仅仅是“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家庭”,家族本身也需要“经营”,即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在大型联合企业中,经营者可以很明确地将工作和私事区分开来,但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就很难做到。家族内  相似文献   

19.
从李嘉诚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思 《上海企业》2005,(12):12-14
从1895年美国早期礼会学界的著名学者阿尔比恩·斯莫尔(AlbionW.Small),在首期美国社会学期刊上呼吁“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开始,到1953年霍华德·R·鲍恩(HowardR.Bowen)出版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宣告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确立。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和经营态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秉持古典观点,主张管理者惟  相似文献   

20.
马深 《企业文化》2005,(5):21-22
什么是企业?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就是一个企业家控制某种资源时出现的关系体系。”科斯的这个定义偏重于企业的系统属性,即企业是由内部元素和外部元素相结合形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关系体系”。但是,该定义并没有揭示企业的系统目的和它的价值取向,而且,当一个企业家控制某种资源时,并不一定形成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