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波 《工业会计》2007,(4):28-30
对新基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三思至万无一失再下注,而是借助某些简单易懂的基金评级选择若干只,先入市再边干边学。而晨星基金评级,正是全球投资者认同、也相对易懂的权威评级之一。用晨星评级买基金对于新基民,正如傻瓜相机之于初学摄影者,而老基民也可用来印证自己的基金决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工业会计》2008,(9):30-30
股市的跌宕起伏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态度也日趋冷静。对很多2007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的各种市场风险都在自身投资经历中得到印证。无论对老基民还是新基民,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单边上涨行情让很多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不少人因此笃信基金是只赚不赔的。进入2007年,赚钱效应使得市场更加火爆,甚至连不熟悉基金的人们也纷纷成为基民,希望分一杯羹。为了帮助大家实现美好的愿望,有必要提醒大家几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苏婵 《工业会计》2008,(11):25-25
谈到基金投资,大部分基民都能说上两句:“涨了?跌了?今天你买了吗?你赎回了吗?”其实除了申购、赎回,很多基金公司还提供基金转换服务。所谓基金转换,是指投资者想换基金时,可以将原来持有的基金份额,直接转成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份额,而不需要赎回原有基金。  相似文献   

5.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2):20-21
A股近来的剧烈调整在很多新基民中造成了恐慌。此时应如何进行基金投资?是否应赎回基金?QDII纷纷跌破面值,投资价值又当如何看待?理财展上,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傅帆先生和信达证券基金研究员刘明军老师向投资者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菲 《工业会计》2006,(6):50-5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基民在利用基金排行榜挑选基金时存在误区,这些错误的理念是投资失败的罪魁祸首,只要绕开误区,投资者就会迈步走在基金投资的康庄大道上.  相似文献   

7.
徐徐 《工业会计》2007,(6):86-87
根据证监会统计资料,1998年至今,中国平均每年新增4家基金公司,基金数量与规模也有极大的增幅。2006年共设立了90只基金,总数超过300只,规模将近1万亿,占股市流通值的19%;新增开户数778万户,基民数量已突破1500万人。基金业已成为近年来中无金融业发展最快的行业。而这么庞大的一支基民队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却是基金投资者的不成熟,直接加大了中国基金业的风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不妨以世界上基金规模最大的美国为镜鉴,考察美国人的基金投资概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2006年的基金销售热潮中,很多新基民是冲着年度翻番的收益率入市的,甚至还有人通过消费贷款或房产质押贷款买基金。但随着2007年1月下旬以来大盘的调整,部分银行网点出现了排队赎回基金的现象。市场的波动。再次使如何看待基金的风险收益,成为金猪年投资者亟需了解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买基前五虑     
基金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方式,通过买卖基金间接介入股市是不少基民的不二选择。目前沪深股市的基金规模几乎占到半壁江山,基民数以亿计。那么在做基金投资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昵?  相似文献   

10.
叶波 《工业会计》2006,(10):59-61
中国基民应怎样面对分红?对于这个在“恐高症”的压力下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中海分红增利基金用其首创的归一分红方式作出了某种阐释,其中的内涵值得投资者回味。  相似文献   

11.
叶波 《工业会计》2007,(7):73-75
2007年以来,令某些坚决贯彻既定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痛苦的是,很多质地较差的题材股、概念股持续大涨,甚至远远跑赢基金持有的绩优蓝筹股;不少原有绩优基金的业绩,还比不上投机垃圾股的散户。在很多新基民又转投新股民行列、基金面临净赎回压力之际,基金是应该坚守稳健投资。还是也去做价格投机?投资者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投资者对高送转行情有很强的期待,对相关个股的走势也非常关注。作为基民,他们更关心的是基金在高送转行情中的业绩表现。  相似文献   

13.
《工业会计》2007,(8):92-92
国家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赢利状况不断改善、股票市场行情止跌回升等,这些基本因素的良性促动,使得从2006年至今,中国基金市场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基金资产总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社会公众对于基金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与市场大发展不相对称的是,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还需要提高,基民们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方式等仍有待于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16日~12月14日(以下简称月度),除中小板指数涨势凌厉外,以沪市为代表的大多数股票依然处于调整中,让广大基民悲多喜少。在这一市场行情下,多数类型基金在帮助广大投资者主动规避风险的同时,均取得了虽不足1%但为正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整体跑赢上证综指,展现了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叶波 《工业会计》2007,(3):30-32
近期,围绕应该买集中持股的基金还是应该买分散投资的基金,基民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赞成基金集中持股孝认为,是好股票就应该集中持有,这样基金的净值才能上升得快;赞成基金分散投资者认为,基金集中持股会面临较大的净值波动风险,一旦所持有的股票陷入盘整或急剧下跌,基金持有的份额就有可能无法出手,造成基金净值的急剧下滑,所以为了规避风险,应当选择分散投资的基金。真理究竟站在哪一边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轻松选基4看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1):34-34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基金投资的基民,也同样成不了好基民。深入了解不同基金的投资组合差异,能够辨别不同风格的利弊.对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有重要意义,其中主要应关心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工业会计》2007,(12):36-37
2007年10月19日~11月16日(以下简称月度),多数股市常用指数下跌幅度超过10%,让广大基民切实体验到了风险的滋味。在这一市场行情下,绝大多数基金净值折损,仅货币市场基金、中短债基金获有微薄收益。  相似文献   

18.
夏秋 《工业会计》2011,(4):38-38
对新基民来说,选什么样的基金是很难抉择的问题。由于对基金了解较少,很多基民单凭基金净值高低来判断基金优劣,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叶波 《工业会计》2006,(10):54-56
教官一样的训导并不能让基民朋友消除“恐高症”,我们更愿意通过对基金公司攻克“恐高症”推出的三种策略“钻牛角尖”,为基民朋友的选择提供参考。格雷厄姆教导巴菲特的投资法则是不该忘记的:永远不要亏钱。为了避免最坏的结果,我们只有为投资者作最坏的打算。至于此举是否是“杞人忧天”,也许正如广发基金吴峻先生所说,时间和市场会说明一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施健 《工业会计》2008,(6):96-96
这些日子明星基金经理们似乎风光不在。不少看惯了资产翻番的基民们不再偏爱明星基金,转而投向其他领域去追涨杀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