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如关税同盟、货币政策、会计政策等)的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经济政策保障之一,也是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现状及其在理论、市场、制度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协调基础,并论述了实现中国—东盟对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在国际政治中,中国与东南亚有着许多重大共识和相同语言;在国际经济中,中国与东南亚相互需要,东南亚风吹草动必然影响中国,中国的繁荣又可影响东南亚。这种相互关联使我们有了“联姻”的迫切需要。而长期以来,东南亚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继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共识后,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争相奔赴东南亚希望于不久的将来与东盟建立经济合作关系。此时,中国——东盟如何保证这种“联姻”的稳固性,并长期促进该区域经济繁荣,以实现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呢?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必定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如何加强与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协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商》2015,(41)
<正>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提出了统一会计语言的要求。各个国家之间会计实务的协调与信息进行对比的前提都是要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我国只有坚持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研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融资减少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准则作为通用的商务贸易语言在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趋同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4.
区域贸易浪潮已波及到了整个世界,而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角度出发,通过对CAFTA发展历程及最新现状的分析,在详细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因素额基础上,提出了加速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关税的不断减让,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伴随关税的持续降低,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终究有限。后自贸区时代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深度一体化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基于一国制度环境及国家间的制度距离会对贸易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以2002~2009年中国-东盟七国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及双边国家间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东盟七国间的贸易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当前各国间较大的商务制度环境差异意味着后自贸区时代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及自身市场化改革、转型,通过缩小国家间的制度距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向深度一体化迈进具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政策机制,尽快完善广西、云南与东盟的海上、陆路和空中绿色通道,在交通运输便利化、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第二,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组织机制,由东盟十国和桂、滇、黔三省的物流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小组,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第三,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国际物流服务系统,把南宁、贵阳和昆明打造成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信息交换中心;第四,实施中国—东盟物流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航  窦尔翔 《商业时代》2004,(15):51-5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的国际大背景下,加强东亚经济合作成为摆在东亚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当今东亚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条件良好,率先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一体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洲货币一体化由最初的欧洲支付同盟,欧洲货币协定,欧洲货币体系以及共同市场的建立,到货币联盟直至最终形成共同货币区,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稳步推进的方式发展,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也是各成员国相互妥协的产物。欧洲货币既维护了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极。欧洲货币一体化历程也为世界其它区域探寻货币一体化道路提供了有利的启示和借鉴。中国-东盟地区已建成自由贸易区,商品流通速度大为增加,两个经济体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深。欧洲货币一体化历程能为这个区域的货币合作乃至实现货币一体化又提供了哪些启示呢?中国-东盟区域能否可以走与欧洲一样的货币一体化道路呢?笔者将对欧洲货币一体化历程给予的启示进行分析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东盟的经贸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分析了贵州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进程、经贸合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加强其经贸合作、贸易往来的策略,以期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经历了第一个“黄金十年”后,自贸区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从50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使得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双边服务贸易和投资也快速增长。但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目前也面临着国际、区域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东盟“10+3”、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区域制度安排不断涌现。尤其是,TPP作为由美国主导的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吸纳了新加坡、文莱、越南、马来西亚四个东盟国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参与,意欲在亚太建立新的贸易投资规则,这必将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多年经营形成的贸易投资格局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一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通过建立优惠的经贸安排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对于外贸政策的选择。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后与国际经济紧密融合的客观要求,也是迫于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CAFAT建成之后,区域间贸易壁垒的减少和消除将大幅度增加区域贸易总量。本文在研究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及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我们制定正确的外贸政策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是中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新准则体系的公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2009年9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公告:拟于2012年全面实施企业新会计准则,将“实质性趋同”推进到“全面趋同”。在我国会计国际交往中,由被动的“会计准则国际接轨”发展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最终阐述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区域主义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建立CAFTA,中国和东盟除了获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传统经济收益之外,还能获得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建立协调机制以及改善国家安全等非传统收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为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未来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在不断推进国际趋同的同时,将进一步注重实用性、多元性、前瞻性,从而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目趋成熟。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经济失衡与不同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程度、金融发展差距都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深化背景下,不同经济金融开放程度的国家面临着不同的贸易形势,金融开放程度又进一步影响了贸易发展和贸易结构变迁。本文从国际分工深化的视角出发,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例进行研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破解当前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贸易失衡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和范围 (一)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 从本质上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宏大战略构想,也是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要体现;既是拓展和延伸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空间、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以经促政、以合作促发展、促安全”、主动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进而有序推动相关区域经济、政治、安全互为融合和联动的重要载体。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巩固和提升我国未来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潜力和空间,抓住用好进而拓展延伸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全球贸易体制规则,加强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不断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利益汇合点。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产业金融合作和机制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基础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海上互联互通,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新的“钻石十年”,加快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及港口合作,包括我国一直积极倡议建立的中国—东盟海洋伙伴关系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实现中国与东盟的互联联通。同时,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日益加剧,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也在加快,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会走向国际化趋同的道路.本文概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会计工作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对会计实务的差异逐步加以限制,并通过一定途径寻求各国认可的一致内容,从而增加其兼容性与包容性.本文通过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及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在趋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积极推进完善我国会计要素的重构工作,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上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提出了协调的策略以及实现的建议。新会计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趋同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但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在趋同过程中势必存在诸多障碍与困难,我们如何应对?2009年9月财政部颁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200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了《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的成就。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从而减少制度变迁成本,最大化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利益,使会计准则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际经济交往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