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信函业务及有关处理规定王艳敏邮政电子信函业务是利用邮政通信服务网点和电信传输手段,传递真迹书面通信和信息(包括文字、符号和图象等)的一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区的首府城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尚未开办)和部分大中城市邮政速递部门...  相似文献   

2.
浅谈加快发展电子信函业务葛大良电子信函业务近年来在我国虽已起步,但发展速度较慢。就目前而言,全国开办此项业务的邮电局仅有40处,且只限于各省会市及较大城市邮电局,开办面不广。现在,无论从主观条件和外部环境来看,优先加快发展电子信函业务,并使之基本普及...  相似文献   

3.
1.信息咨询业务目前我国正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由于竞争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预测,以回避风险。邮政可接受用户委托,进行市场调查,然后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向企业提供咨询。据统计,香港有近100家市场研究公司,美国有数千家,其中规模大的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我国的市场调查业前景广阔,邮政企业应抓住机遇,从事信息咨询业务,变送信为“造”信。2.电子信函业务信息社会,人们对传递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已有7500多个支局实现了电子化,可在营业厅设立电子信函窗口,接受用户委托,经营“网上邮局”业务…  相似文献   

4.
万素素 《中国邮政》1999,(12):41-41
信息化社会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电子邮件、传真、因特网等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传统的纸质邮件和实物传递也全面受到电子通信方式的挑战。新的邮政业务的兴起,又使我们看到了未来邮政的曙光,混合邮件业务就是这样一个亮点———混合邮件业务简称为HM业务(HybridMail),是本世纪90年代从欧洲兴起的一项现代邮政业务。所谓混合,就是这一业务在信息传递方式上既不同于传统的实物投递方式,也不同于现代的纯粹电子传输方式,而是结合两者的信息传送方式。混合邮件业务可根据用户要求,将用户提供的某种输入通信媒体转换…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是邮政信息化必要的技术基础,信息通信技术给传统的邮政通信带来新的生机和影响。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给中国邮政通信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和压力。中国邮政业务含括基本类业务(国家邮政法中明确规定的由中国邮政经营的业务,即:“函”、“包”、“汇”、“发”),边缘类业务(特快专递、邮政广告、商业信函、电子信函、邮政代销、市场直销等)和邮政金融类业务(邮政储蓄、邮政支票、邮政转账划拨、邮电信用卡等)。在上述三类业务中,边缘类业务、金融类业务是竞争性较强的业务,基本类业务则面临着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6.
吴基传部长──要让用户用上、用好各种新业务邮电部门要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主动为用户提供各种便捷的通信服务;同时要广泛宣传现代通信知识,不断提高人们的通信科技知识水平,使广大用户不仅能用上、而且能用好各种通信新业务。(吴部长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促进了广东经济的繁荣,同时为邮政拓展了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特快专递、电子信函等新业务应运而生,并迅速地发展;商品包裹持续增长;函件大幅度增长;各界群众集邮的热潮方兴未艾;汇兑增加,高额汇票增多,汇超正在向兑超转化;报刊发行也在稳步发展。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9年来邮政业务量翻了一番,业务收入翻了近两番。为适应邮政业务的发展,加快邮政建设的步伐,我们在5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一)逐步增加邮政投资,增强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建设》2004,16(10):43-43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用户容量的增加和业务种类的丰富,用户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大。数据业务已成为无线通信最重要的增值业务。PHS(小灵通)近几年发展迅速,用户容量快速增长,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本文主要探讨PHS无线数据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臻琰 《当代通信》2005,(5):46-4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家庭上网工程”的快速推进,以ADSL、以太网等多种技术为代表宽带网络迅速延伸,进入千家万户。业务迅速发展,服务问题也成为热点。某省电信公司2004年全年涉及宽带服务的比例达到18%。某市通信管理局2005年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表明,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用户满意指数低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笔以为,当前的宽带服务至少存在以下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使邮政传统业务领域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人们对通信服务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廉价、服务方式越来越柔性化的追求,要求邮政不断反思其满足用户需求的业务种类、服务方法以及如何保留现有的通信用户.  相似文献   

11.
邮政电子信函业务是邮政租用电信传输线路,利用邮政网点收寄(含上门揽收)和速递专业投递优势而开办的一项高速传递信函(含文字、符号、图像等文件资料)的速递业务。虽原邮电部早在90年代初就在部分城市开办了这项业务,并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业务处理办法,但由于邮电合一体制和电信传真业务的迅速发展,制约了这一业务的发展。笔者认为,邮电分营后邮政企业可以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大力开发这一业务市场,为邮政实现扭亏做出贡献。大力开发电子信函业务的可行性分析1、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方便快…  相似文献   

12.
UC统一通信是以IP通信为基础的融合通信方式.随着IP网络带宽的增加.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用户对通信手段的效率要求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相结合的业务均承载在统一的数据网络上.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终端享受语音、传真、视频.数据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WiMax技术及其应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中国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Internet宽带用户数也超过了2000万。此外,在长途电话业务中,使用IP业务的比例已经超过半数,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随着Internet业务、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电话用户的迅猛增长,人们确信,在未来通信中“宽带”和“无线”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陈自力  林鸿 《当代通信》2006,13(9):77-79
固定与移动融合(FMO)是指网络的业务提供与接入技术和终端设备相独立,其目标就是同样的业务可以由各种接入网获得,使用户通过不同的接入网络,获得相同的业务而享受相同的服务。FMO并不一定意味着网络的物理融合,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订阅的业务与接入点和终端无关,允许用户从固定或移动终端通过任何合适的接入点使用同一业务。融合已逐渐成为通信的主要趋势,FMO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徐大雄 《中国电信建设》2000,12(6):16-17,20
目前世界电话业务的年增长率仅为8%,而数据通信业务的年增长率却超过100%:尤以Internet的发展最为迅速,自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其一直以300%的速率在增长。Internet和移动通信,已成为IT产业最令人震奋的两个发展领域:两者的融合使用户因可在移动中访问Internet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4):68-69
中国的敷据通信有惊人的发展,到去年年底中国的因特网上网计算机达74.7万台,上网用户达到210万。困特网的快速延伸,加上多媒体通信网的建设,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综合数据通信平台,可在各种领域开展快速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因特网的迅速推广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数据通信和增值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户已开始由传统的语音业务,向多种数据业务并由窄带向宽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措施对头欠费不欠周世和近几年,安庆市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加,邮电业务迅速发展,邮电业务收人大幅增长。安庆局在提高通信能力,大力发展业务,大力组织业务收人的同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用户欠费工作的管理。到1994年底,业务收人收缴到位率为98...  相似文献   

18.
随着融合通信技术和互联网OTT业务的兴起,基于互联网的实时通信业务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WebRTC技术出现后,通信业务互联网化的趋势更加势不可挡。用户个性化需求与业务场景的融合使得通信业务正逐渐朝着碎片化、能力化的方向发展,传统运营商的中心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近年来,由Ooogle所倡导的WebRTC技术以其类似WebApp的灵活开发、组网方式而异车突起,备受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等多方面的关注。本文分析运营商现有通信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WebRTC技术与IMS网络,探讨以WebRTC技术提供Telco—OTT混合业务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资费套餐”实质上是一种以满足市场需要,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合营销方式。在将各种业务组合起来,满足不同目标用户群需求的同时,也促进各种业务在组合中增值,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用户是通信企业发展的基础,谁拥有更多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占领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竞争主动。通信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资费套餐,吸引了各种群体的用户。与此同时,资费套餐通过争夺用户提高了业务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网络利用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网络规模效益,最终提升了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海外运营商的通信资费套餐策略,结合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通信资费套餐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广东电信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均占全国领先地位,通信能力不断增强,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各大运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了健康的发展,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也探索出一条市场化的行业监管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