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引用模型分析轮轴-辐条结构FTA成员的利益分配,并通过"贸易侵蚀"这一概念来说明比较优势与轮轴-辐条结构FTA模式中,轮轴国和新老辐条国之间的利益分配与真实收入水平的同化和异化。其政策含义是显而易见的。以此为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国参与以东盟、新加坡为轴心的FTA网络的利益分配和参与以智利为轴心的FTA网络的利益分配,并提出中国为摆脱所处的不利局面,应尽快与相关国家签署FTA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崔丹 《辽宁经济》2009,(8):24-2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迅猛增长,东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贸易结构逐步出现趋同化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双方农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贸易结构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东盟贸易的福利效应,由于东盟无论在自身发展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奉行“利益制衡”原则,因此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中出现的结构趋同化无疑对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近年来,中国积极筹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加强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中国的农产品和东盟相比较有无竞争优势,双方合作的潜力如何等问题都备受关注。本文首先计算了中国和东盟及其主要国家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以互补性为主。继而本文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整体上比较优势的变化,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加强与东盟在此类产品的经贸合作,以解决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4.
共享增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东亚区域经贸一体化趋势已凸现东亚区域内的一体化合作,曾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中心,形成一种自主且松散的开放式合作,而近年迅速发展的是以双边经济合作协定(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简称为EPA)或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简称为FTA)为代表的实际经济领域的合作,[1]及以东盟+中日韩框架为依托、以清迈协议为标志的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东亚经济与贸易发展已明显表现出强劲的一体化趋势。截止到2003年3月,东亚区域内在实际经济领域已经生效或正在协商的双边合作协议(以中日韩为核心)已覆盖东盟10个国家以及中国…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18年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条款文本,考察了FTA中TBT合作对中国与FTA成员国间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表明:FTA中TBT合作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个渠道促进了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该促进作用在制造业、发展中成员国、简单价值链关联中更加显著。拓展分析发现,FTA成员国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距抑制了FTA中TBT合作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促进作用。推进与CPTPP等高水平FTA的TBT合作,妥善处理FTA中TBT合作的知识产权问题,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贸易领域开展TBT标准的国际合作等,有助于促进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  相似文献   

6.
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建立自贸区(FTA)正成为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取亚太地区24个经济体1992-2014年552个样本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同发达国家每签订一个自贸协定,对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果APEC机制下的发展中经济体都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将会导致亚太经合组织功能的"失位";FTA的"叠加"将导致贸易停滞现象;在总体上,FTA的贸易效应十分明显,中国同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建立FTA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但FTA的数量应该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体迅速签署大量的FTA,导致东亚地区出现所谓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特别是东盟从自身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东盟+1FTA网络,试图充当轮轴国,这一做法更加恶化了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为了应对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有必要在东亚地区推动建立大范围的FTA,目前看来更可行的办法是先加强东盟内部贸易便利化和能力建设,以期2015年东盟自贸区建成后能开始推动东亚地区实施统一原产地规则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危机全面影响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转型的2009年,中国-东盟FTA的构建进入关键时期。尽管双方并没有因此延缓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步伐,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FTA,但包括贸易与环境的摩擦及冲突在内的中国威胁论的不和谐之音还是若隐若现。低碳经济转型为中国-东盟FTA建设贸易与环境的协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契机和内部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体迅速签署大量的FTA,导致东亚地区出现所谓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特别是东盟从自身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东盟+1"FTA网络,试图充当轮轴国,这一做法更加恶化了"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为了应对"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有必要在东亚地区推动建立大范围的FTA,目前看来更可行的办法是先加强东盟内部贸易便利化和能力建设,以期2015年东盟自贸区建成后能开始推动东亚地区实施统一原产地规则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郭婷  白娟  刘源 《北方经济》2018,(4):39-42
当前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迅速,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农牧业优势明显,随着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和中澳自贸协定(简称FTA)生效,中国乳制品贸易潜力巨大.内蒙古奶业主产区将受到重要影响,乳制品贸易逆差持续拉大,绝大部分进口产品同比出现增长,外资乳企进入对产业链上游冲击明显,散户快速退出市场加速转型,规模化牧场探索种养结合.乳业寡头垄断格局凸显,产业链整合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