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013年12月28日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正案,这是我国公司法自颁布以来20年的时间中继两次制定后的又一次重大的修改,如何理解、认清并把握新《公司法》的法律规范要求,对于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从风险识别、风险防范等方面对新《公司法》进行简要解析,旨在为新《公司法》的法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对《公司法》的第3次修订,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新《公司法》)。这次修订是在认真总结十多年来公司法颁布施行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发展和完善.有许多重大的突破。认真研究这些重要的修改,将有助于我国公司法的顺利实施,发挥其调整公司法律关系的作用。现就新《公司法》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新规定,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司法》自颁布以来,对企业主体法律制度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公司法》的立法理念、立法技术以及制度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立法机关在2005年对《公司法》进行了重新修订,新《公司法》已于2005年末出台,并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公司法》对旧《公司法》80%以上的内容进行了修改,突出了法律规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社会发展与现实经济需要创立了许多新制度,其中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是新《公司法》的一大亮点,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新《公司法》实施第一天,中国第一家一人有限责任公…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的法律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司法》也几经修正、补充而更趋于完善。既往的《公司法》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公司经营中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小股东的投资热情。而相比于旧《公司法》,经过修正完善后的新《公司法》在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并成为中小股东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法律武器。本文对新《公司法》在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于2006年1月1日生效施行。针对1993年旧《公司法》重管制,轻自治的局限性,新《公司法》作为一部以私法为基础的法律规范,彰显私法自治本色,充分扩张了公司与股东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司法修订案。《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和行为的重要法律,此次修改工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尘埃落定,我们只有认真分析此次修订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正确把握公司法修订的价值取向,才能对此次《公司法》调整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对新《公司法》主旨精神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缅甸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缅甸")最重要的商事法律——新《公司法》已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社会各界对新《公司法》的了解不断加深。然而新法对现有公司(2018年8月1日前注册的公司)和新注册的公司有着不同于旧法的合规性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紧扣新《公司法》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款,结合实务经验就公司的合规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8.
新《公司法》已在2006年1月1日生效,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展开对新《公司法》的学习和研讨,以便更有效地在全国统一实施。我国《公司法》的大规模修改,是继1994年生效的《公司法》在全国实施以后,经过整整十一年的努力而完成的。在这十一年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因此,我国《公司法》的修改以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新《公司法》对1993年制订的《公司法》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在原来230个条文中,删除的条款达46条,增加的条款达41条,修改的条款达137条.新《公司法》对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新旧《公司法》的比较.谈谈《公司法》的创新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将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也是规范市场主体方面起支架作用的法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1993年颁布实施的我国第一部《公司法》越来越显得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规定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且在一些重要方面缺乏法律规范或者缺乏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王一真 《活力》2013,(15):48-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经过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目前正在执行的最新的《公司法》。和以往的《公司法》相比,新的《公司法》尝试性地吸纳了国际上通行的部分做法.进一步突出了法律规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公司法》“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以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转变为“使之成为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利用的法律”。本文就以下几处变化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中国市场主体法律发展过程中值得记住的一年,其主要标志就是,新《公司法》的审议通过。相对于1999年、2004年对1993年《公司法》的两次修改,新《公司法》在许多方面的改革是大刀阔斧的,尤其是针对老法的重安全、轻效率,重管理、轻自治,重倡导、轻操作方面的改革让人耳目一新,新法在投资者权利、交易安全需要、社会公众利益、政府管制要求之间确定了新的平衡关系。这些改革构成了构建和谐公司法律新秩序的基础,其中,构建外资登记管理法律与公司法之间,乃至外资登记管理部门与公司之间的和谐秩序为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对公司登记条件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因此涉及到验资业务的具体操作。以下作者扼要介绍新公司法下验资业务应掌握的若干规范。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特殊的股权分置问题,原有的《公司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不够健全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文章拟在探讨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和新《公司法》颁布实施的新环境下对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司法的修订历时两年,修订稿于2005年10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确定于2006年1月1日实施.公司法的修订总结了93年公司法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比较了其他市场经济大国的公司法律制度的成败得失,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研究和把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以及公司法自身的发展演进与客观现实相吻合的路径轨迹,贯彻公平、有序、规范、科学的立法理念和表彰鼓励投资、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的价值目标,使这次修订的公司法面貌一新,在法律应对市场需要、指导经济生活的运行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修订了《公司法》(简称新《公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公司法》规定不再计提公益金。本文试分析说明取消公益金的现实意义,以及对会计核算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新公司法对少数派股东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12月29日颁布的原公司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定公司事项的法律.它在我国建立公司制度,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我国公司法实践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起草时间仓促、法律本身的滞后性等原因,致使公司法条文存在着可操作性差、法律漏洞较多等不足.随着公司实践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许多公司法无力解决的迫切问题,公司法在立法观念、立法体系、立法技术等方面原本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于是,在1999年12月底,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曾对公司法作小范围修正.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又对公司法做了一次小的修正.在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公司法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公司法.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1月1日生效的新《公司法》中,关于法定公益金(以下简称公益金)的有关规定被取消了,这为困扰中国内资公司多年的问题从法律上确定了一个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开始实施。本文通过对新、旧《公司法》的对比.找出新《公司法》中一些重要变化,以及分析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重点探讨一些新内容(股份回购、股份回购请求权、利润分配等)的会计处理及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已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并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主席令公布,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对公司制企业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为公司制企业新的违纪问题定性和审计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了便于审计人员操作运用,对号入座,本文仅就公司制企业新违纪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及其法规依据摘编如下。违法登记定性依据:违反《公司法》规定,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