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类型来进行。我认为: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综合性开发和专项性开发并重的原则。(一)所谓综合性开发,就是根据我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类型,本着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的原则,把全省划分为四大区,分别进行规划和建设: 1、扩大和建设西安中心游览区。西安市现在开放的景点布局,多在远郊和临近的县城,而在市区内,少且相对不够集中。所以,首先应该搞好市区游览小区的建设,重点是恢复古都固有风貌,恢复和兴建历史传统街市,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在城市建筑风格上要注重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相结合。与此同时,开发和建设明古城墙游览区;盛唐雁塔游览区;原始村落游览区。  相似文献   

2.
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英  刘思华 《经济地理》2012,32(6):173-176
环城游憩已经成为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沙环城游憩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乡村景观异化、定位不清;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开发长沙环城游憩带的四个原则,即:生态优先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尊重历史、张扬文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的策略和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增长极式开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结合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体验旅游是应时而生的新型旅游,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而具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于生态体验旅游内涵探讨、生态资源特点分析、旅游开发价值估算与开发条件ASEB栅格分析,结合旅游开发现状,认为西洞庭湖湿地具有开发生态体验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模式:(1)塑造鲜明的生态体验主题;(2)设计可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形式;(3)生态体验与历史文化体验相结合;(4)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5)保持湿地的原生态体验功能。  相似文献   

4.
邢台市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上比较丰富,等级较高,但空间分布相对分散.本文首先对邢台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评价,之后分析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主要产品,最后给出其成功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陶瓷文化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进一步发展陶瓷文化旅游,需要坚持特色原则、市场原则和综合性三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陶瓷生产,工艺品和实体文化旅游,建立陶瓷博物馆、陶艺街、陶艺广场实现陶瓷产业与旅游业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6.
田金霞 《经济师》2008,(6):246-247
阳山古村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文化品住高,特色鲜明,旅游开发应遵循突出“和”文化原则、乡土性和原始性原则、参与性和体验性原则、保护与开发协调原则,坚持创新,突出特色,高点规划,塑造形象,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充分展示“和风古韵,魅力阳山”的形象,全力打造“中国人文生态第一村”,努力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7.
张锦  陈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32-233
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对一些基本名词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只要这样才能把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通过对一些基本名词的深入剖析,希望可以能为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文化特征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文化凝聚着某一地域特有的民风习俗,传承着民族文化传统,因其娱乐性与地域性的特点,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模式遂成为发展区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借鉴国内成功的文化旅游模式,实现甘肃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这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遵义土司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土司文化以其军事城堡的海龙囤,南宋雕刻艺术代表的杨粲墓,蕴含深邃土司文化的遵义老城与杨氏墓葬群,体现出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再加之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价值高、艺术观赏价值强等优势,正以其神秘感吸引着众多的人们,故应采取加强保护、突出特色、制定科学的开发与利用方案、组建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分期开发客源市场、结合其它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等旅游开发措施来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如人文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公正与客观性、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文旅游的文化内涵等等,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傅云新  唐文雅 《经济师》2003,(5):223-223,225
文章分析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特色 ,总结了海上丝绸之路问题的学术研究及其旅游开发的状况 ,提出了广州进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给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拥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力极大,但存在资源整合开发程度低、项目投融资渠道窄、文化旅游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应实施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加强整合开发资源、拓展投融资渠道、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等对策,以促进北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体验经济到来的今天,旅游开发如何满足游客旅游体验受到众多研究者和决策者的热切关注。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向历史文化街区,如何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将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因此,从体验环境营造、文化内涵挖掘、体验活动项目设计和体验活动的整体和谐性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以利于更好地满足游客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5.
张斌  廖小平 《经济地理》2011,31(4):690-695
随着各地对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加快,一种捏造、编排、夸大历史文化的旅游地历史文化机会主义悄然流行起来。这种机会主义,一方面可以从历史文化的鉴定及其与旅游文化的关系中找到其产生的客观原因和解决之路,另一方面可以从政府、媒体、旅游企业、专业研究人员和旅游者等旅游活动主体身上找到滋生机会主义的主观原因和消解之道。  相似文献   

16.
湖北楚文化专项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清霞  李娟文 《经济地理》2000,20(3):113-116
本文分析了湖北进行楚文化旅游产品专项开发的必要性、可能性,论证了开发楚文化旅游应遵循的原则,对湖北楚文化旅游的景区和线路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工业遗产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高远 《经济地理》2008,28(1):173-176
随着遗产旅游的兴起和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及旅游界的关注。寻求适于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合理的旅游开发,促进工业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工业遗产及工业遗产旅游进行界定的同时,着重分析现状、旅游价值,针对开发的水平以及与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差距,揭示开发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开发滞后的原因并明确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6)
旅游纪念品是传承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就是将旅游地民俗风貌、历史积淀等文化元素整合提炼后,通过实物形式的再次呈现。文章在分析旅游纪念品自身及旅游行业内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方向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确定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促进城市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国内外游客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乐山市更应如此。文章分析了决定乐山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方向的旅游主体吸引物、区位条件、城市经济与文化背景等主要影响因素,遵循现状与发展相结合、突出特色、国际化原则,提出了乐山国际旅游发展方向为以世界遗产旅游、山水文化体验旅游为依托的,观光与休闲并举的区域性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20.
开封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积淀深厚,历史名人众多,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资源具有外联性特点,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通过对开封县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开封县未来旅游开发的宏观定位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