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龙东清是广西横县陶圩镇出了名的甘蔗种植女能手。2006年,她科学种蔗获得大丰收,收获甘蔗1275吨。 20年前,龙东清还是一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地道农村妇女。初中毕业后她就开始务农,由于没有技术特长和致富妙招,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艰苦。她和丈夫靠种几亩薄田、养几只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一名80后,曾经是一名农信"临时工",农信社改革的春风吹过河南中原大地后,我很幸运地通过省联社统一的招录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工"。2003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了漫长的"临时工"之旅。记得到信用社报到的第一天,一名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同事说:"临时工就是临时工,在信用社一直都没有转正一说。"我的心里满是失望。那些年,面对工作的低薪、无保障,我不断调整心态,以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面对工作,积极向同事学习假币识别、储蓄业务、对公业务、清算业务、代收业务等各项业务,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先后调动了三家分社,加班加点完  相似文献   

3.
正3月的最后一天,雨雾天。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新民村的茭白种植基地,10多名村民正抓紧移栽茭白苗。茭白是新民村的重点扶贫产业。2015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冯亚养,全家11口人,一家人原来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100平方米的砖瓦房里。2017年,在村支书赵进文的带动下,冯亚养种植茭白8亩,仅这一项,当年就为家庭增收了2.1万元。冯亚养三个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加上他自己种植茭白的收入,建起了一座90多平方米的钢筋水泥楼房。2018年12月,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新房又添置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农经员,屈指算来从事经管工作已有18个春秋了,整天与账簿、算盘、数字打交道,虽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我却深深地爱上了农经这行。也许是缘分吧,从事经管工作前,我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1985年全县统一考试招聘农经员,我没有太多的准备,抱着试试看  相似文献   

5.
陪聊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她从乡下老家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给她聊聊城里的怪事趣事,她也很喜欢听。但我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聊天,因为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吃饭穿衣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母亲身体不好,看病吃药要钱……我的工资不够  相似文献   

6.
我心目中的会计父亲曹照权求学在外,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父亲是一名农民,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会计。我的爷爷是一名中层干部,但父亲却没有因此跳出"农门"。尽管小学毕业后父亲迫于生计在城里谋事多年,然而他最终还是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村。父亲写得一手...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信合新兵。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对农信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各项业务知识均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斩获颇丰。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位指导老师,她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总是在我紧张疲乏的工作之余适时为我递上一份精神套餐,让我尽情吮吸知识的甘露,  相似文献   

8.
<正>"你别采访我了,我没啥好写的。"面对记者的采访,今年38岁的朱爱华频频摇手,她自认为没有给单位带来多大的效益,没有为农场作出多大的贡献。面前的她,中等身材,椭圆脸儿,低低扎起的马尾使她看起来像是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事实上,从2007年扬州大学基础兽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她扎根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东辛农场已经12个年头了。从一名只有书本知识的毛头学生成长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业务骨干,从一名普普通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之初,说句实在话,我从思想上是不理解的,疑惑的是:"实行村民自治后,我这一把手书记说话还管用吗?"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在实行村民自治的今天,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村民自治中进一步得到贯彻和实施,作为支部书记,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俺娃是党员     
记得十二年前的今天,我握紧拳头、神情严肃地站在鲜红的镶嵌着镰刀和斧头图案的旗帜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宣誓完毕后,我在第一时间将饱含着十几年孤灯夜下写作的艰辛、十几年背井离乡求学的辛酸、十几年远离父母独自闯荡的孤单,以及成为一名党员后  相似文献   

11.
初为会计     
1999年大学毕业后,适逢沈阳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农村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于是我怀着对农村广阔天地的无限憧憬和对故乡的眷恋,回到我的家乡小二房村,做了一名村主任助理,挂职锻炼。一年以后,由于工作努力,我被调入镇政府经管站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会计生涯。初到经管站,我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农发行机关的一名司机,我感到自豪。虽然这一职业在一些人心目中是那么平凡,那么不起眼,但我热爱这一职业,雷锋的事迹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伟大出自平凡,司机职业也神圣。小时候,我读《雷锋的故事》。雷锋坐在汽车驾驶室里笑容可掬握着方向盘的神态,曾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幻想过,长大后,要像雷锋那样当一名汽车兵!在人生的旅途上,我是幸运者。18岁,我应征入伍,并以综合考试全连第二名的好成绩结束新兵训练生活。当组织上安排我到汽车连时,我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部队,我以雷锋为榜样,刻苦钻研驾驶技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连续三年荣立三等功。1998年,我人生的史册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面试和考试,我转业到广西农发行工作,成为机关服务中心的一名司机。但是没多久,看到一同和我退伍的战友有的当了老板,有的找到了坐办公室的工作,我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的思想变化没有逃过领导和同事们的眼睛。机关服务中心的领导找我谈心,帮助我端正思想认识;同事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我,使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今年贵刊第 3期刊登了赵正领《我当会计十五年》一文,使我感动不已,作为一个农经人,为有这样一位好会计而感到骄傲。可是几个月后,贵刊第 8期又出人意料地刊出了赵正领《我能否继续任村会计》的一封信,看后让人感到心情沉重,虽说是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一名村会计对时弊的无奈和对"娘家人"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乡级农经部门的软弱无力,眼睁睁地看着一名优秀的村会计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者说是受到了某种程序的"伤害",却没有能力去保护他们,这不能不说是对村会计主管部门的一种辛辣的讽刺。但是我认为,赵正…  相似文献   

14.
我去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舍资镇经营管理站所属舍资办事处任联队会计。记得第一天报到时,这儿的主任就对我说:“年轻人干工作,不要怕张口,不懂的就要问。”当时我满不在乎,心想凭自己三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当个联队会计不成问题。可没料到,联队上的工作并非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对于像我这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那些公粮余粮、三提五统与我所学的商品物资、利润税金怎么也联系不起来。最使我头疼的是那近千户人家的姓名,有时一家人来交款,今天交这项时说叫张某,明天来交另一项时又说叫王某某,不知内情的我以为是两家人,单据上没有注…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农村会计 ,自1984年由队改村以来 ,现已任满五届村民委员会文书兼会计 ,并先后通过上级有关部门考核 ,取得了会计证书、统计证书。可是1999年5月份第六届村委会改选 ,引起了农村家族势力的冲击 ,村里极少数头面人物也登台“导演” ,拉帮结伙 ,争权夺利。受其影响 ,我的文书兼村会计的工作结束了。下岗后 ,新班子文书急于要账 ,无奈之下 ,乡经管站只得将村账移交给他。对此 ,我想询问一下 :咱们经管部门有没有权力保护村会计(只要这名会计是一名光明磊落、出色的村会计)?选不上村文书 ,能否继续任村…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初,家住湖北省房县尧淮乡西沟村一组的卢定略对笔者说:“我要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农民!”他说:“作为农民,我没有户口;身为农民,我没有土地。二十五年来,我一家一直过着黑户生活,名不正言不顺,吃尽了苦,受尽了难。事实上,这二十五年来的黑户生涯,全是基层个别人专权专横的结果。我原住西沟村四队,1969年,因阶级成份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83年由一名高中回乡知青招干走上乡镇农经工作岗位的.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尽管这期间有被领导抽调干文秘等其他工作的机会,但我一直深爱着农经事业,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  相似文献   

18.
我是四川省川粮仓储有限责任公司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没有太阳那样炽热,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绚烂,没有白云那样高远,我就像一颗小星星,总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我不会用金钱的尺子来衡量我的价值,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栋梁,但我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栋梁;我不会让我知识的清泉变为一潭死水,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未来,但我为之拼搏的事业是未来。在高大的树木面前我不曾悲哀,因为大地不会忘  相似文献   

19.
正从繁华都市到贫困乡村,带着母亲驻村扶贫,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史劲松和母亲黄银枝已和村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已习惯把这个从省城来的干部当作"一家人",有什么大事、难事,都会找他聊一聊,而他也总是耐心地听,热心地帮。有一些人,他们不是没有后顾之忧,但是责任让他们无法回避;有一群人,他们不是没有困难,但  相似文献   

20.
再回高桥     
从镇巴县城出发,过鹿子坝,沿捞旗河溯流而上八公里就是撤区并乡前距离县城最近的高桥乡,我在那里呆过四年。信用分社就两个人,我既是负责人又是会计,信贷员是一名老同志。印象中的高桥让人刻骨铭心的只有一个字:穷。那时候我们两人轮流下乡收贷,听说一户蒲姓人家贷款逾期七、八年了,我想去碰碰运气。蒲家屋里就父子二人,两间泥坯房破旧不堪,一件像样的家什也没有。提起还贷款,父子俩一脸的苦瓜相,除了向我一遍又一遍地说些好话要我宽限些时日,其余什么话也没有,只是低着头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