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商》2015,(23)
本研究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波士顿矩阵,借鉴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以直观的图形作为研究的工具,将波士顿矩阵的产品业务决策思想放入产品生命周期中进行,拓展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范围;通过分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规律,更深刻地理解产品创新国与模仿国之间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衰退期的国际贸易行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何莹莹 《中国市场》2013,(46):128-129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它们在从最初存在分歧到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在越来越开放的世界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关系,首先明确了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关系研究的意义,然后对中国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通过利用国际投资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进一步密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韦燕如  莫凡 《商》2013,(1):195-195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国际投资的创造扩大了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带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促进国际投资。两者的关系在动态变换中。本文通过美国与中国的案例来分析贸易和投资之间在相互促进和替代是如何联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大历史车轮。尽管国际贸易的起源先于国际投资,但国际投资却是国际贸易更大的加速推动力量。现在世界已步入金融时代,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业已构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认真解读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国际投资引致生产要素跨国移动,国际投资促使国际贸易立体扩散和国际投资推进传统贸易方式改变等三个层面,对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艳华  赵玉荣 《现代商业》2013,(36):102-103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的两种重要形式,二者的关系伴随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而演变。本文从替代关系、互补关系和权变关系三方面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开创性地提出三种关系的演变路径与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从分歧到交叉再到融合的趋势具有对应性。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分析框架之内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不分析国际投资问题,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不从产业或国家层次研究跨国公司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隔离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对国际贸易和...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产业或国家的层次分析国际贸易的条件和动因,在其分析框架中,国际直接投资是不可能发生的。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从批判完全竞争市场开始的,其分析的层次也仅局限于公司行为和工业组织理论。随着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深化,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交叉与融合的趋势。70年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大理论分析前提的趋同和部分研究内容的交叉;80年代中期以来则出现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一体化的理论;进入90年代,人们更多地从国际微观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理论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微观层次的企业行为理论和工业组织理论日益与宏观层次的资源禀赋理论和国际分工理论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的国际直接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要素流动的范畴,国际直接投资可以经由影响成本进而作用于国际贸易。本文在总结成本在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成本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可以通过影响成本进而对贸易制度、贸易模式和贸易商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六十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仅在国际贸易上日益受到重视,而且也成为国际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其产生背景、含义及其在产品营销策略中的应用等问题,作一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凭借"走出去"战略,在国际贸易上居世界首位,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的研究要么结合国际直接投资,要么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的RCA指标。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视角出发,运用国际专业化指标,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消费品领域,2004年,资本品领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集中在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通过国别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大的比较劣势。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关键原因在于加工贸易的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作用日益显著以及中国融入了亚洲生产网络等。  相似文献   

12.
对外贸易、FDI与中国农民收入及其分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来说,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就是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本文利用了全面开放时期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农民收入及其分化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会带来农民收入的降低和更严重的分化,而外国直接投资会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分化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exports with respect to investment costs for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36 countries. We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reduc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sts on exports depends on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e costs as predicted by the [Markusen, 1997] and [Markusen, 2002] model. When countries differ in relative factor endowments and trade costs are low,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stimulates exports, whereas when countries are similar in terms of relative factor endowments and size, and trade costs are moderate to high,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reduces exports.  相似文献   

14.
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对小岛清模型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岛清模型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互补效应,其实质就是贸易创造效应。本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同时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因而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净效应,要依据不同产业而定。在小岛清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个模型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15.
Trade liberalization, outsourcing, and the hold-up proble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shows that, in a bilateral relationship where a foreign supplier has to make a 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 but cannot enforce a complete contract, the standard hold-up problem of underinvestment is aggravated when trade incurs a tariff. In this context, we identify two new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rade liberalization enhances international trade. First, lower tariffs increase the incentives of foreign suppliers to undertake cost-reducing investments. Second, lower tariffs may prompt vertical multinational integration. These indirect effects imply that responses of trade volumes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are greater than standard trade models suggest and help explain current trends toward foreign outsourcing and intra-firm trade.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日、韩、俄三国之间外贸依存度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贸易乘数比较了双边贸易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贸易所得);从(直接)投资依存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三国间相互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投资收益率比较了相互投资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投资所得);综合贸易所得和投资所得,估算了双边经贸关系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最后,就如何深化中国与三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86-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度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同时,其对中国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另外,本文还发现在1986-2003年间中国省级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省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位居全国前列,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1981-2006年福建省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福建省FDI流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福建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出口和进口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从短期看,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产生了偏离,但偏离误差修正的速度较快。最后,就福建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边贸易和国际货币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对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按三个发展阶段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及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认为,当前美元仍应是我国对外贸易首选结算货币,但我国应积极扩大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人民币在远洋贸易中计价结算,以降低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中,最主要的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二者都对东道国的产业有技术上的影响。文章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外资和进出口对中国整体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和技术进步互为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对外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长期和短期原因,没有证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有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