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改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进行了很多尝试.而股市的核心关系应该是股票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股市的供给由上市公司决定,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因此,股市供给方面的制度创新可表述为:股票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状况,上市公司的状况取决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取决于企业制度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取决于经济制度改革,经济制度改革取决于政治制度改革.股市资金的需求取决于进入股市的资金量,股市的资金量取决于我国投融资体制,投融资体制取决于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而每一次改革都意味着必须在制度上予以创新.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异常迅猛,几乎出现全民炒股的热潮.本文试图从股票市场的某些参与人(庄家和散户),来讨论一下博弈在股市中的应用,从而找出我国股市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市成立近21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股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很不规范、不和谐,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股市不和谐的表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导致股市不和谐的因素,使股市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4.
股票市场波动可以被看作是宏观经济波动的缩影,股票市场能不能一直不断地健康向前发展是中国经济稳定平衡发展十分重要的基础,那么宏观经济就可以被看作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基础性因素.同时,国外宏观经济也对我国股市波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切实数据论证宏观经济对股市大幅波动所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融资融券对股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15年12月28日至2021年12月23日沪深300指数与中国债券总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度数据,运用VAR-BEKK-MGARCH模型和滚动窗口法,对我国股市和债市间波动溢出效应及其时变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均具有显著的ARCH效应,两市场之间不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和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具有显著的时变性特征,且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深证成分指数和宏观经济变量狭义货币供应量(M1)、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R)、通货膨胀率(IR)等建立联立模型,对模型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出模型,并由模型分析得出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间的关联度低,未能发挥出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股市的四大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涛 《中国改革》2005,(6):20-21
我国股市中日趋高度集权的市场管理体制与股市内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已产生尖锐矛盾,已经在妨碍股市的健康发展。证券市场中“大政府、小市场”、“大证监会、小交易所”的行政集权型管理体制,已严重削弱我国证券市场的创新活力和面对困难环境的自我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市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股市过热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我国证券市场泡沫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经济学家的唇枪舌剑、研究工作者的学术探讨、市场参与者的观点看法,将中国证券市场的泡沫问题正式提到了理论政策研究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所独有的现象.2005年4月底我国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使得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权证的运用成为一大亮点.本文就权证的运用对股市和投资者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市经历了近16年的发展历程,在市价总值、交易量、上市公司数、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现在证券市场的基本运作架构.而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股价运行市场化、交易品种多元化、有效的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完善中国股市的结构与机制,对平抑市场波动、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培养机构投资者、完善证券市场结构和功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进入股改阶段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过半,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我国股市期盼已久的全流通时代即将来临。在这种形势下,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对推动我国股市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经贸部与证监会于2001年11月13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其主要内容涉及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为外企)上市的有关规定。这是入世后,我国股市针对外企的首项规范性措施。该《意见》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管理层大力推动股市开放化、市场化的决心,同时也意味着国内股市长期禁闭的大门正式向外企敞开。 一、外企上市有其必然性 如果追溯我国股市开放化、国际化历程的话,可以看出:从1992年2月对外推出B股市场到今天开放A、B股市场;从只允许国外投资B股到今天允许外企上市,这期间,中国股市的开放经…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股市波动应该是经济现状的真实反映,然而中国股股市却不尽其然,其中一些无理波动是否与机构投资者关呢?那么请看目前在国内许多媒介的报导中,都谈到机构投资者发展与股市稳定问题。普遍的观点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个人投资者占据主要地位的市场,由于个人投资者带有明显的投机色彩,造成我国证券市场的无序波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国内也有研究者提出,由于制度缺陷,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并不能促进股市的稳定,中国股市的无理性波动,实际不是由于个人投资者引起的,而恰恰是那些在股市兴风作浪的“庄家”(这些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异常迅猛,几乎出现全民炒股的热潮。本文试图从股票市场的某些参与人(庄家和散户),来讨论一下博弈在股市中的应用,从而找出我国股市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接连击穿1200点、1100点、1000点整数关口,创出八年新低。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来,中国股市一直处于熊市之中。中国股市怎么了?一、股票市场现状投资者损失惨重,股民信心丧失。在我国股市运行的14年内,投资者群体投入中国股市的资金总额为24500亿元,通过“股权分置”模式换成了2025亿股流通  相似文献   

16.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与股市二者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等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制定.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过程中,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在此背景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依然不少,会计信息披露所涉及的违规、违法事件仍时有发生。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股市过热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我国证券市场泡沫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经济学家的唇枪舌剑、研究工作者的学术探讨、市场参与者的观点看法,将中国证券市场的泡沫问题正式提到了理论政策研究的高度。股市泡沫问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对决策者来讲,及时化解股市泡沫,能够避免其破灭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冲击;对投资者来讲,可以避免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对于股市而言,一方面这些政策性的改革会带来很多结构性、阶段性的机会、预期推动以及实质性效益推动的行情;另一方面,我国实体经济还处在筑底状态,相当多的资金在房地产等大类投资受限的情况下,会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进入股市;另外,管理者担心资金过度进入资本市场,导致金融资产泡沫的产生,保险资金频频被举牌。总体而言,虽然货币环境总体不会太松,但股市的资金供应依然会保持充沛,股市会比较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市频频出现怪异现象,其中很多是有悖于常理的,有悖于经济学原理的,有悖于实体经济运营和发展的。基于种种股市怪异现象,有必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