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是很多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制定的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迄今国内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规模并不乐观,其转移的产业类型也主要限于西部的优势产业,承接的最佳区位也只能是几大一线城市及其周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还将面临低碳困境和生态困境。产业转移是一种历史规律和趋势,国家应对全国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要给予西部地区更优惠的承接政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磊 《新西部(上)》2009,(11):48-48,40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产业转移又是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捷径。本文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着手,对西部地区如何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进行分析,提出先转移或者建立主导产业所需的配套行业或产业,然后促使主导产业的转移,最后由主导产业带动配套产业进一步发展,全面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最终由主导产业发挥扩散效应,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5.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立足空间经济均衡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因素、主导因素和空间因素对产业承接的支撑程度。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区位优势、路径效应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吸引产业转移承接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西部地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条件下,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依托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集群化转移、围绕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扎堆的园区集聚式转移、以外来植入和本地嫁接为主的产业链式转移等多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艳 《改革》2004,(6):54-58
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对于西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西部地区无论是吸收外资还是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投资都不尽人意,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外资企业和东部企业向外转移的动力不足;男一方面在于西部大多数地区也还不具备接受外资和东部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促进国内外产业向西部转移。  相似文献   

8.
曹子坚  张劼  李娟 《开发研究》2012,(4):157-161
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具有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主动和科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并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产业承接的历史。以史为鉴,系统梳理西部产业承接的历史,探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对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蒙古为例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产业,此研究对于西部地区科学合理选择承接产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梯度地区产业会逐渐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经济差距,尽管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产业转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珠海要建设成以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必须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升珠海经济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初步形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珠海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0,20(2):121-125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湘南湘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的研究表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区域联动发展不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建设好示范区,需进一步在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布局,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艳平 《特区经济》2008,(4):215-216
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旅游业由资源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而旅游产业集群被认为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模式。本文在波特产业集群理论和竞争战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并对如何促进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IT服务外包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外包为主要路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海峡西岸有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是福建利用外资提升产业层次的主要策略。具体的路径包括:以IT外包带动业务流程外包,加快实现产业要素集聚;把IC设计作为福建发展信息服务外包的重心;积极承接台湾动漫业转移,发展动漫设计外包业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应当挑大梁.文章分析了福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的几个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undamental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is the engine for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west and describes that aircraft industry is a hi-tech industry which has the most advantages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he west by facts. Therefore, aviation industry should be the best initiating point to develop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rgument that strengthening autonomous innovating capacity is the key to rejuvenate the aviation industry of the west.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raise the autonomous innovating capacity of aviation industry of the west.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咨询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为我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齐齐哈尔市在咨询业方面却已经落后了.齐齐哈尔市在咨询人才、行业规范以及咨询观念上存在较大问题,必须从强化咨询意识、加强行业管理、实施培育咨询人才战略及建立知识管理型咨询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从而使齐齐哈尔市咨询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国际贸易形势和国家"东桑西移"的政策背景下,传统茧丝绸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明确茧丝绸业"苏南模式"的新内涵和存在的必要性,正视老蚕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暴露的劳动力不足、茧丝原材料质量下降等诸多"短板",深入探讨苏南老蚕区茧丝绸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的相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加快民间文化产业化进程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着的市场化程度低、市场运作水平低、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多样化的产品体系,重现营销活动和加强品牌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伍万云 《乡镇经济》2011,2(2):45-50
文章在认真研究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实证分析证明,宣城示范区与长三角存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互补。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自身吸纳与承载能力建设,把握好转移产业的层次与承接地优势产业的配套,培育转移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