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土地面积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持续上升。科学合理地实行土地管理,有效分配土地资源,有利于统筹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长远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也制约土地价值的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是当前土地管理的发展方向,关系国家生态、环境、资源等的调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非凡。本文将从当前土地管理的存在问题出发,就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问题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目前,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宿迁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化解村级债务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首要工作,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获得的土地资源是集体经济实现的载体,将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管农村和利用体制内资源对村干部进行动员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城镇建设面临的土地资源危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十分宝贵的财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进入一个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和其它类别的资源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该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能够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能够将土地资源更好地规划和利用,就应该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管理土地资源时也应该从长远的眼光来对待。当前的社会只有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率,才能让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价值。对于城市来说,其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就需要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盘活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自由流转、合理配置和科学开发利用,是实施开发式扶贫的新途径,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充分认识盘活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机制运行的客观要求。农村经济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问题,盘活土地资源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关键。开发利用好集体、个人使用的土地资源,将成为县城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山林、耕地等五十年不变的政策,增强了农民的权属感,农民投入开发性生产的勇…  相似文献   

7.
塑造21世纪城乡宜居的土地和用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人口在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占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引起城市用地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与农业用地的矛盾.中国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如何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中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土地等为代价换取发展,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塑造城乡有别的土地利用景观,优化调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将成为中国塑造21世纪城乡宜居的土地利用空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国之根本,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如果没有土地,那国家也将不会存在。因此土地管理工作者肩负着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而履行责任的思想基础则源于保障土地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地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实现土地管理工作中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工业化与城镇化并行中不可回避的共同问题是土地资源利用.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进行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多地少和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后备资源不足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制:二是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改造已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土地整理作为一种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式,对于改善我国的农业生产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解决人地矛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完全着眼于土地数量的提高,还应该着重于占补的质量、数量的平衡,并且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郑鹏  刘伟 《中国经贸》2014,(9):237-23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变得越加频繁。在各种资源中,人们开发利用最频繁的资源是土地资源,然而土地资源又是十分有限的。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将会影响到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地资源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合理开发保护土地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目前的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的东岸地区过去是大珠三角的增长核心,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土地与资源利用已经达到了顶点.而西岸地区则是一个正在发育的新兴增长区,土地和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与潜力.未来港珠澳大桥的贯通,从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澳门一线的西岸地区的发展将出现一个超越东岸经济成长速度的黄金成长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土地资源是中国社会的最基本资源.土地资源管理使用状况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形势严峻.本文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利用角度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曾德洛 《中国西部》2014,(21):29-3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荒地、水土流失等现象。因而国家将土地整治工作提上议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本文以我国的土地整治发展历程为大方向,结合广东省的土地资源改革,探讨土地资源整治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景观生态学起源于土地研究,其研究对象是土地镶嵌体,因此文章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为出发点,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其利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特别是“8.31”土地市场供应规范化运作之后,土地成本的高起将进一步加大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国家对土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地根"的紧缩对通过士地开发、加快招商引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惟有实施空间创新战略,调整招商引资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才能促进各类资源有效配置整合,实现园区产业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保护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辽宁省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强化耕地保护,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措施,不断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连续10年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不仅实现了耕地保护的目标,满足农业用地的需求,又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但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辽宁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是今年土地宣传日的主题.深入细致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对提高全民保护土地资源意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特别是对煤液化项目、成陵旅游开发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雷庆涛  宋慧 《魅力中国》2011,(4):223-223
土地的整理利用规划方案,不仅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将初步分析土地管理工作中整理利用规划方案,防止建筑用地总量过度增长,保护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完善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利用规划方案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