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我国社会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诚信理念和社会经济信用关系较为淡薄,导致诚信成了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在我国诚信的缺失犹如市场经济的败血症,渗透到了商业、金融、生产、政府部门等方方面面,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社会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诚信理念和社会经济信用关系较为淡薄,导致诚信成了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在我国诚信的缺失犹如市场经济的败血症,渗透到了商业、金融、生产、政府部门等方方面面,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赵碧丽 《现代企业》2006,(12):63-64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政府要取信于民,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个人要立身处世,都不能没有诚信。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必然产生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偏差,整个社会和市场经济正面临着“信用危机”的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已经造成日益不良的后果。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已经十分重视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但是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从构建诚信社会这块基石做起。  相似文献   

4.
潘新 《价值工程》2012,31(1):136
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提高企业信用,是推进企业的诚信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已经严重困扰了企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秩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之一。因此,构建适合我国的企业诚信制度管理以提高企业信用,推进企业的诚信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5.
诚实守信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诚信已经成为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泉。所谓“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国家无信不强”,“诚信,天下之结也”。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保障。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诚信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之一,经济增长碰到了诚信危机,信用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上失信事件的陆续揭露,我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不少上市公司诚信意识薄弱,不注重信誉的培养,违规违法操作肆无忌惮,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诚信危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信用经济”对人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诚信”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这初露出市场趋于规范化的端倪,但也恰恰反映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在我们周围,诚信缺失。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便没有公平交易,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我国从计划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期,正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瓶颈,其中许多问题是与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有密切关系,"诚信危机"的存在正日益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发展诚信经济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因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会计诚信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诚信问题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会计诚信出现问题,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它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要通过建立诚信制度和信用体系来构建诚信经济。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公民和经济组织的“利”和“义”的天平却慢慢发生了失衡,各经济主体受到了利益价值的挑战,信用危机已经在社会上时时出现。失信行为已经危害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认真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市场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和信用主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重塑企业诚信,要深刻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企业诚信的现状和缺失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企业诚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诚信指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的形成不仅包括个人诚信,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认可的道德及规则。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失信行为和信用危机,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认真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了。因此必须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奠定社会诚信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信用短缺"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和国内上市公司出现的“假账”丑闻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这些丑闻被媒体曝光后,惊愕、愤怒之余,人们在思索:为什么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和市场经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答案很简单:诚信和监管出了问题。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联系,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润滑剂”,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相继出现的会计造假案,是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诚信原则的背叛。诚信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尤为重要,任何执行机构和从业人员都…  相似文献   

14.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信用短缺”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也产生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诚信危机已成为世界性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以会计诚信缺失带来的信用缺失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自2001年末美国著名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假账丑闻传出以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通讯、施乐、美林、默克、奎斯特等巨型公司相继爆出会计造假的消息,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社会经济法律环境日趋规范化和透明化,特别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中国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社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信誉论坛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着诸多的信用缺失问题,严重的诚信危机妨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使信用建设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而严峻的任务。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是当前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是指忠诚老实,以诚待人;即不欺人,也不自欺。守信,是指信用、信任,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之一,应是现代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和发展的基本职业道德,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形成核心竞争力、商誉信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前题。构建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推动和促进市场环境的改善和诚信社会的形成,是至关重要和十分紧迫的。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而当今,会计诚信正成为全球性问题,诚信危机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表面上似乎出现了相悖的现象.文章针对会计失信,提出如何重塑企业会计诚信.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诚信缺失与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活动主体相互的诚信保障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道德基础。然而,现实中我国诚信缺失的严重现象表明,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社会体系已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应建立守信奖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大力加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组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等,以形成良好的信用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