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开莉 《中国经贸》2010,(8):235-2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陆续颁布实施,可以发现我国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向会计处理进行了倾斜。但为了保证税收法规的权威性及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所得税申报时,还是需要将会计准则进行的账务处理,根据税法规定做必要的纳税调整。作为第一调整项目的收入确认对征纳双方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了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原则,使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了法律依据。并明确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据税法规定进行调整,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确立和遵循“纳税调整体系”,即企业对其收入、费用确定遵循一般会计原则,而计算所得税时其收人和费用的确认是以税法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锁柱 《中国经贸》2009,(20):197-198
长期以来,会计与税务差异,特别是收入的确认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财务税务人员,随着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陆续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4号一收入》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均对收入的确认方式、确认时间做了相应规范,本文对会计和税务方面关于收入确认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财务人员了解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进行必要的纳税调整,从而避免造成企业财税风险。  相似文献   

4.
邱宇 《中国集体经济》2007,(31):138-139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颁布,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信息披露有了统一的规范.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变迁的基础上,讨论了新准则体系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处理遵循不同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是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比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制度的规定,简要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纳税调整的具体影响,从如何缩小企业所得税税基、如何尽量适用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两个方面,就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进行合理纳税筹划方式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条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首次明确统一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分析,从背景、特点、问题、建议几个方面出发,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要确定所得税费用,必需掌握影响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下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国际趋同理念的影响下,财务报告的观点由原来的收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交易事项基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而税法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由此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会计上要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进行确认。新会计准则之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9.
侯勤 《中国经贸》2010,(18):169-169
2006年,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调整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和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项国清 《中国经贸》2010,(8):181-18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化对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变化1、内容解析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文件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上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Balance sheet approach),而非旧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及惯例的尊崇,它通过比较以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所确定的资产、负债科目余额,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加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所产生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按照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核算时,所涉及到的两种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还应相应地调整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商誉等项目.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内容在理解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大体一致,按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较为简单。1994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会计准则与税法中对收益、费用等确认方法产生了较大差异,该差异导致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进而产生了本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所得税会计理论上争论的主要内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应付…  相似文献   

14.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变化 1、内容解析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文件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上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而非旧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及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天津经济》2008,(1):69-70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陆续发布实施,有关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在改革过程中,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现实情况也对企业所得税做出了一些调整。因此,使得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中就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杨志萍 《魅力中国》2011,(1):210-210
2007年,我国的所得税政策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合并原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就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刘昊 《中国集体经济》2012,(7X):122-123
所得税会计是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经常遇到的工作。新准则的颁布对所得税会计有了很大的改革,是所得税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各企业应该及时认知新旧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研究的不同点,以新准则为指导,完善企业内部的所得税会计基础工作。文章首先介绍了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并从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出发进一步说明了所得税会计的特点,分析新旧准则中对所得税会计规定的不同,最后根据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对所得税会计引起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新旧准则之下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文章对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差异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姜亮 《中国经贸》2009,(18):177-177
随着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内容。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由朗 《中国经贸》2011,(12):220-220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随之,在其他企业全面施行。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因此,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特别是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处理好新准则体系下的重点涉税问题,有效规避新准则带来的纳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