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西方经济界人士认为,多数西方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低通胀的新时期,事实上,从1985年至今,OECD国家多数年份通胀都低于5%,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则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比较产重的通胀。本文从东亚国家通胀的经历及其一些新特征分析认为: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是诱发通胀的直接原因,其次国际因素、东亚国家的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减少、某些特定的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瓶颈作用等屯是造成通胀的原因,另外从需求角度看,需求增大,导致供不应求也引发了通胀。但通胀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为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温万德 《现代商业》2011,(5):182-183
与大部分经济体相似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通货膨胀,但并不是所有的通胀都会扭曲资源配置和阻碍经济增长,所以对通胀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超过一定幅度的通胀,在对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对其应该谨慎应对。文章将中美两国增长过程中遇到的通胀进行了对比,发现两国经历的通胀有相似之处,而且一定幅度内的通胀对经济的危害性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面临的通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治理通胀的同时不能排除滞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王元 《中国物价》2012,(4):3-5,20
近年来,有关通货膨胀预期锚定效应的研究和政策实践,显示了通过锚定预期通胀率,能够产生稳定价格水平、减小经济波动的良好效应。同时,通胀预期的锚定需要一系列条件,其中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是一项必要条件。通过观察我国通胀变化情况和分析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尚不具备形成良好通胀预期锚定效应的基础。因此,应在将通胀预期锚定作为通胀预期管理长期目标的同时,短期通过扩大货币政策信息公开、提高预测能力等方式,逐步改善通胀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通胀,学界的一个观点是本轮通胀具有显著输入型通胀特征。鉴于此,本文从国际贸易及资本流动渠道实证分析输入型因素对我国通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轮通胀主要由自身惯性造成,输入型因素对我国通胀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建议治理输入型通胀时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相似文献   

5.
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高企,流动性相对充裕,带来很大的通胀压力。2009年10月21日中央从决策层面首次提出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然而,通胀预期管理在我国尚无丰富的经验可循,而且此次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给我国管理通胀预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管理的难点,并提出了八点可行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沁 《中国市场》2011,(1):141-142
本文基于已有的通货膨胀理论,对2006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究影响此轮通胀的主要因素,得出此轮通胀同时受到来自社会商品总额、原油价格、商业贷款利率的正向影响与投资及资本价值成本对冲后的负面影响,进而得出此轮通胀是属于混合型通胀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10,(3):103-104
炒作通胀预期比通胀更有杀伤力 ——2010年通胀预期的管理应该慎重,尤其不能忘了1988年“闯物价关”的深刻教训。炒作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对中国经济更具有杀伤力。而且,至少2010年,在经济逐渐恢复的大环境中,目前还未看到太多通胀的实际威胁。一个不带偏见的研究者不需要太多慧眼就能观察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农产品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同时,部分奢侈品与轻工产品的价格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从欧盟的情况来看,由于减碳力度加大,碳价及能源价格暴涨正在推动电价飙升,多国PPI突破10%,创近30年之最;从美国情况来看,政策刺激力度超过次贷危机,短期内需求扩张推升了通胀;从生产要素看,疫情下的供应链中断叠加油气价格暴涨,各国都面临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从不可控因素看,极端天气变化导致全球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在通胀压力与日俱增的同时,全球经济在短暂修复后出现放缓的趋势,呈现出滞胀的特征。为了避免经济滞胀向中长期演化,需要加强国际政策合作。  相似文献   

9.
诸建芳 《新财富》2011,(4):27-28
预计2011年上半年通胀还处于顶峰区域,CPI将上升4.4%左右,但下半年通胀将有所回落,CPI将回落至3.4%左右,2011年全年通胀为3.9%左右。预计PPI总体趋势将回落,但是由于翘尾因素,在6—7月将可能有所回升。从通胀的走势来看,2011年上半年通胀处于顶峰区域,目前正处于跨越通胀高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央行201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关"管理通胀预期"的表述变成了"控通胀",显现出对通胀压力的警惕。对此,国人应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政府需从根本上提升中低阶层的收入,保证百姓收入增长幅度跑赢通胀。在经济转轨阶段,宏观调控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风险。我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  相似文献   

11.
通胀指数债券目前已在多个国家推出。美国自1997年推出TIPS以来,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胀指数债券市场。本文全面分析了1997年以来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特征,从投资人、发行人以及政府部门的角度分别分析了通胀指数债券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通胀压力高企、通胀预期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推出通胀指数债券的必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通胀成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前通胀的成因有三类观点:总供求、经济结构、货币数量。从总供求角度进行的解释不是过于粗糙就是缺乏事实依据,结构型通胀理论也无法解释当前的通胀,货币数量论可以解释当前的通胀,但是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原因。当前的通胀形成机制具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治理通胀也需要国内和国际因素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股市、债市和黄金,三者不会"同时牛"黄金创造了罕见的跌幅,从2个月前的1700多美元/盎司暴跌到6月26日的1230美元/盎司。这一局面,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历史告诉我们,黄金回报率在长期会回归通胀率,在通胀恐慌过去后会大幅回撤。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扬是基于通胀来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政府同时实行着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在保就业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压低经济增长来降低通货膨胀,要想同时实现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政府必须在特殊时期对某项具体目标有所倾斜。从供给冲击角度出发,结合国内目前行情得出国内通胀具有长期性特征的结论,并提出政府治理通胀的建议,即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完成产业结构升级来对付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货膨胀的持续走高,稳定物价成了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作。央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抗通胀措施,这无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通胀时期央行的抗通胀措施入手,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胀·油价     
<正>张立群:我国目前尚未进入高增长高通胀时代著名经济学者张立群日前撰文指出,未来我国不会进入高增长、高通胀时代。他认为,因为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没有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不会发生高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情况。同时,在推动成本增加和导致成  相似文献   

17.
当前,管理通胀预期已成为我国政府文件中的频繁用语,这自然不是无缘由的。2009年信贷过多使得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加强,而美元贬值导致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断增长;同时,国内能源资源价格的上涨苗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通胀预期。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这表明政府早已对通胀及未来资产泡沫的产生有了警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发生了变化,通胀上升与增长下滑改变为通胀与增长双下滑。1月至7月,通胀与经济增长变化方向相反,一升一落,CPI向上升高,从4.9%上升到6.5%,工业增加值向下滑落,从14.2%下落到14%。7月份以后,通胀与经济增长共同下落,CPI由升转落,从6.5%高峰下落到年底4.1%;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滑并且下滑幅度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全球范围内通胀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物价、货币流通、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国家发展程度四个方面通过思索本轮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原因.物价的持续上涨,全球货币金融的流功性过剩,全球化趋势加强导致的通胀传导效应,人们日益增加的通胀预期以及过度超前的城镇化都是导致本轮通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叶檀 《商界》2008,(3):96-96
中国通胀的阴云覆盖范围继续扩大,这使得政府对于物价的控制进入紧急状态。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措施不仅不会缓解通胀威胁,反而会使通胀威胁加剧。这样的价格管制绝非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