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是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和抓手,企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企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煤炭开采—电力—铝—建材"、"焦(煤)—化—化工品"、"矿石开采—冶炼—加工—相关产业"、"废旧工业品回收—加工—再生产品"、"农业资源—加工—综合利用"五条生态循环产业链条,实现梯级利用形成生态网络,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初显,但多数循环经济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应积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河北省迁安市是典型的钢铁资源城市,本文以该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加强生态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方面,白山市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强化产业聚集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以"352"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型接续替代产业.为了加强生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白山市统筹规划,强化投资,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产业生态化和工业生态园区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而言,是十分迫切的任务.生态工业园区所具有的工业链条、循环经济模式、经济外部性以及企业之间的复合共生等生态化发展特征是推动当地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结合四川省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工业园区发展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实践上.研究了推动四川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港口是建设四个临港产业区和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引擎和支撑,引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因此,加快黄河三角洲港口群建设,成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到目前的生态企业、生态产业园区、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等理论和实践模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城市对区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和天业集团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其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典型的资源工业型城市,德兴的经济严重依赖矿产资源采掘和利用。要保持德兴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加强环境建设,发展循环接替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若干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地区循环经济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和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约束,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本文从体制角度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高水平规模化资源再生产业的支持;从企业内部、生态工业园、区域内和区域间四个层面,分析了制约地区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的瓶颈因素;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地区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建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构建绿色管理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绿色管理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企业生产,是循环经济理论在产业体系中的应用形态之一。通过"积极借鉴、发扬创新国际先进经验"、"全面总结、大力推广国内实践经验"、"加强政府主导,提升技术支持,多种手段发展"等措施构建绿色管理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2.
满希明 《技术经济》2006,25(12):105-107110
在矿业资源型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提高对资源节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应通过加快接续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资源节约的切入点,引入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更新产业结构,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厦拉长资源产业链条,认真解决好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目标层面、方法手段层面和区域空间层面对循环经济运行机理进行三维立体研究,提出了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发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要在技术条件支撑力,市场配置内生力、政策调控牵引力、行政手段控制力和法规体系约束力的"五力"的共同支撑下,以现有的企业、园区、地区层面为基础,进一步向省区和跨省域的更大区域发展;以实现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创新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全面提高,强调系统的整体联动性,具有系统博弈的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这一矛盾,经济学家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到城市建设中就是要建设生态城市。文章从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内在联系入手,探讨循环经济理念下建设生态城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又遏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通过实施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建立生态产业、完善支持保障体系等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在阐述产业转移与生态循环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提出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更新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培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加快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化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文明观下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观的超越,代表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升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尊重生态规律,能缓解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日益趋紧的矛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需不断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施鼓励生态化转型的产业政策,推行并完善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8.
浅论广州城市构建的生态经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城市生态经济管理概念与意义,对广州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能源结构、环境水质、旅游资源等生态系统环境指标作了简单分析。对广州城市生态经济管理提出了如下建议:在城市管理中导入生态循环经济新理念;制定与生态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制定与确立生态城市经济主导产业;建设新型的生态工业园;形成区域间的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加快建设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完善企业生态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19.
解读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宝 《生产力研究》2005,(3):13-14,49
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即传统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线是生态工业链、载体是生态工业园、重要手段是清洁生产、内在要求是物质资源减量化、根本目标是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建立生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向军 《生产力研究》2006,3(5):134-135,147
依据我国西部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的分析,提高全社会对于西部经济发展走生态保护和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从而确立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体,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全社会参与,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建立和发展具有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