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从该法施行之日起,凡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凡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企业用工必须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目前,一些企业未与辅助岗位、农电岗位或临时性用工签订劳动合同,劳资关系很不稳定。对此,《劳动合同法》明确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签订的,劳动关系自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成立,同时用人单位还将受到严厉的法律惩罚,  相似文献   

3.
《化工管理》2008,(2):42-44
关键词一:签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三项措施:一是放宽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管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的建立、持续、解除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必须以国家的劳动法规政策为依据,依法而治。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劳动争议发生的数量也在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劳动合同法》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劳动合同法》单方面保护劳动者,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确实有很多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规定,适当向劳动者作了倾斜,毕竟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是,《劳动合同法》在侧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重视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比如《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  相似文献   

6.
律师问答     
读者提问: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的金额如何计算?《劳动合同法》对于高收入人群的经济补偿是否有特殊规定? 律师回答: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在一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按半个月计算。这里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2008年9月18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立法背景缘由,主要是为了归避两种行为或现象,一是明目张胆式的用工干脆不签劳动合同;二是阳奉阴违式的签订劳动合同但合同期限短期化。为解决这两种现象,《劳动合同法》站在保护弱势者即劳动者的一方,其第14条第3项明确规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
陈勇 《施工企业管理》2007,(12):114-114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劳动关系事实化、劳动合同短期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常态化和用工关系派遣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是对《劳动法》的延续和再完善,必须对其与以往劳动法规的不同之处进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摩配》2007,(10):1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劳动关系事实化、劳动合同短期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常态化和用工关系派遣化等问题。劳动关系事实化。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劳动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合同签订率非常低。有些企业只与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备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自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比《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有值得关注的变化。变化一:扩大了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也就是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林嘉 《施工企业管理》2007,(12):112-114
新意一:明确了立法宗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一个纲领性问题,最终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说并不意味着只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不保护或者排斥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只是强调在双方合法利益保护的基础上,对劳动者给予倾斜保护,不会导致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权利失衡。另外,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强调了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玩具世界》2008,(4):49-50
【劳动合同法条文】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15.
新意一:明确了立法宗旨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一个纲领性问题,最终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说并不意味着只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不保护或者排斥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只是强调在双方合法利益保护的基础上,对劳动者给予倾斜保护,不会导致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权利失衡.另外,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强调了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企业来讲,《劳动合同法》实质规定两种不同的用工形式。一为企业以劳动合同形式聘用员工,二为劳务派遣形式用工。在《劳动合同法》规定外,企业尚有其他用工形式,较常见为借调。由于《劳动合同法》强化了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企业要规避用人责任,减轻企业人员包袱;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利用合同约定规范不同的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情形,《劳动合同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这一权利。本文从概念、特征、形态、法律效果以及立法意义等方面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总结,明确肯定了法律赋予劳动者单方解除权的现实和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学龙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139+147-139,147
《劳动合同法》十分重视劳动者的作用,强调劳动者在合同中的主导地位,有效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倾斜于广大劳动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围绕劳动合同的订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绌规定,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条例》共包括6章38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法制办于2008年5月8日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规定,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14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14种情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