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建楠 《商》2014,(44):221-22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程逐渐加快,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高校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对扶助弱势群体和促进法学教育以尻缓解社会法律援助压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探索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如何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俞莎莉 《商》2012,(2):136+135
在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维稳功能日益显现,法律援助已经从简单地为贫弱群体给予法律帮助扩展到社会司法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成为解决社会冲突机制的重要一环。本文围绕法律援助"二维"功能——即"维"弱势群体之权与"维"社会稳定之稳,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前沿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弱势群体政治、经济、社会权益享有不公的主要原因在于法治滞后,主要是缺乏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部门法、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健全公正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利益表达制度等,因此要从制定并完善弱势群体的相关立法、健全公正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救济制度、加强执法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弱势群体公平享有权益.  相似文献   

4.
法律在设定法定解除权的时候,应该在规定法定解除权时应该分别主体而给予不同的保护力度。本文以劳动者、购房者、投保者等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为典型,在分析其弱势地位的基础之上,从合同法定解除权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对其保护现状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加强对合同法律关系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商》2015,(2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逐渐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题。本文阐述了弱势群体的含义、特征及其产生的相关原因,解析了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法理依据、保护现状,并针对当前弱势群体保障实践的缺陷与不足,从立法的角度探求如何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以期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中国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最终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下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经济贫困而打不起官司或者无法打赢官司而陷入贫困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法律援助也成为推进和巩固精准扶贫事业的必要措施之一。从赣县区当地的法律援助情况切入,通过赣县区法律援助视角,折射出我国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助推贫困地区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促进法治社会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曦 《北方经贸》2005,(12):40-41
我国在法律制度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还很不完善,现阶段可以从立法、相关制度设计以及权利实现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加以完善。只有弱势群体的权益真正得到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景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是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具有重要的法律教育意义。法学教育是应用型精英教育,所培养的是法学应用技能。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它依赖于制度化的保障,是对法律资源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抓好农村的法治是关键,搞好农村法治,抓好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是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封建传统思想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我国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举步维艰。而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拆迁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将会造成大面积的拆迁行为,而作为拆迁过程中的弱势群体被拆迁人的利益往往容易遭到忽视。本文从房地产的发展、政策的变化、拆迁实施单位、社会四个方面阐述了拆迁矛盾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拆迁过程中弱势群体成为矛盾焦点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如何从参与拆迁工作的政府、开发商、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四个方面从经济问题上、社会问题上来维护被拆迁人的利益。另外,文章还提到了社会法律咨询单位所应给予被拆迁人的法律援助,最后提出了维护拆迁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不仅是上述各方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各阶层的义务,只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才可能得到真正维护。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宗教立法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必须加强和完善宗教立法工作,特别是宗教基本法的立法。我国宗教立法应当在党的方针指导下,紧紧围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核心,立足于我国宗教领域的实际,与国际公约在本质上相互一致。  相似文献   

12.
胡成洋  张松亮 《商》2014,(1):376-377
我国高校学生法律援助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在笔者看来,高校学生法律援助是面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无论从对接受援助者负责还是对提供援助者负责的角度,都应当加强其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条例>将于 2003年 9月 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 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扶助,是由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减免法律服务费用,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其实质是法律扶贫、扶弱.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一个地区法治文化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闫本光 《新晋商》2020,(6):0171-0172
法律援助工作是贴近群众、直接面对群众、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在 于基层,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基层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是否科学合理,与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特 别是困难群众的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有关。考虑到这个问题,笔者考察了一些基本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 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为法律援助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针对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方面存在的工会与仲裁机构的职能难以发挥、劳动立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的问题上,应该采取强化工会和仲裁组织的职能,提高仲裁组织的独立性,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工作,使经济补偿金制度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玉国 《商场现代化》2008,(16):250-251
在现代社会制度中,中小股东作为处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弱势群体,其利益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民主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体现,我们有必要在立法、司法、事后救济等方面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与救济,以促进我国社会法律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王一江 《商界》2008,(3):96-96
劳动立法和其他立法的一个共同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 在中国,包括众多个体户在内的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多数属于弱势群体,其中不少人甚至接近社会生活的最底层。  相似文献   

18.
唐静宝  王永波 《中国市场》2011,(22):160-161
人权是为了适应和保护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一种政治理念和思想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和完善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就成为了制约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规模庞大的养老困难群体,其养老需求难以满足.作为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保障利益表达上存在表达意识低、表达机制不健全、表达反馈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利益的实现.从问题出发,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养老文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法律援助、培育农村老年组织等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利益表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苗正达  周桂菊 《北方经贸》2014,(6):100-101,103
法律援助制度的出现,能够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实现社会稳定,这一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司法制度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不断进步的标志,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起步比较晚,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建议如下:将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制度联合起来;法律援助非政府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