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告》2006,(9):132-135
传统广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品牌传播的需要,在中国正面临角色的危机。 张惠辛:广告行业到底扮演是什么角色? 以前.中国没有自己的广告专业话语.基本都照搬国外(尤其是4A公司)的广告话语。而国际4A广告公司在品牌传播中的既定角色是完成策略的创意表现。在海外,一些大型企业营销部门、市场研究部分都已经非常发达与完善.策略已经做得非常深入。因此,它对广告公司的策略与策划能力要求不高.只是要你表达它的策略.把策略表现得更容易被注意、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被记忆。所以.在这种需求的长期刺激下.传统的4A公司将创意这块研究得非常透彻.发展得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2.
1 陈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中国广告业年度十大广告学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曾出版《新媒体与广告》等广告学专著,发表《走向集团化:中国广告业的趋势研究》、《广告是否衰落?公关是否崛起》、《新经济时代的广播媒体》、《中国户外广告的问题与出路》、《中国广告业发展的五个问题》等数十篇广告研究学术论文,所提出的广告集团化、广告与公关、广播广告、户外广告、中国广告业发展模式、中国媒体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缘起于对“广告公司自身形象塑造与传播”话题的关注,从“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公司自身广告传播”切入,将1981—2007年刊登在《中国广告》、《国际广告》、《现代广告》的2266条广告公司自身广告作为样本对象,进行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分析和研究。随着分析视角的逐一展开,发现广告公司的自身广告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27年来在中国的本土或者外资广告公司的众生百态。  相似文献   

4.
广告的前行者——访意识形态广告公司董事长郑松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大的台湾竟冒出来一个叫意识形态的本地广告公司.自立门户.压根不理会国际4A 那一套,苦练真功.竟修得独家绝技.锋芒直逼国际4A.不仅从众多大牌广告公司中脱颖而出.而且佳作不断,已持续走红十几年.意识形态也成为台湾唯一一家两获台湾地区风云广告代理商的广告公司.并且每年在时报广告奖、亚太广告奖、龙玺广告奖等诸多广告奖项中屡获大奖。在1997年、1998年、2000年为时报广告金像奖获奖最多的广告公司,在1998年、1999年、2001年台湾4A 广告创意奖拔得头筹.并且有着司迪麦、中兴百货、东芝电视、裕隆汽车等一些服务十年以上的客户.称得上是叫好又叫座。意识形态也成为台湾最具颠覆性、最有争议、客户作品及代理商本身被报导率最高的公司,意识形态在不断改写着台湾广告的历史.并创下数项纪录。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已超越广告公司本身.同时也超越了华文广告圈。在法国"法  相似文献   

5.
思路决定出路。今天。不同的广告公司由于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大贺广告、上海新结构广告、海润广告代表了传统户外、新媒体户外和传统综合代理三种广告形态。对广告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对资源有着不同的使用程度。体现了资本资源、媒体资源和广告资源三个发展方向。广告公司在理论界并不认同的情况下。已经率先走上了资源依托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7,(10S):38-39
中国本土广告以庞大数量繁衍发展。其中传统广告、媒介依托型广告及户外广告成为本土广告的三大亮点。本刊选择三家代表型广告公司广东省广告公司、未来广告和大贺等户外广告,希望能找到中国本土广告的最佳发展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植入性广告运作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营销传播环境日益嘈杂的今天,传统广告自身的硬伤逐步凸现,且各类媒体广告销售的新法规出台和付费电视的出现,使得传统商业广告的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而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泛滥和传统商业广告质量良莠不齐更加剧了受众的逆反心理。于是,植入性广告便由此应运而生。隐蔽性强,传播效果较好,让这种新兴的广告形态倍受关注。对贺岁片《非诚勿扰》中植入性广告的运作模式与策略进行分析,试图找到一种能使广告公司、媒介单位和受众三方共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洗脑广告的争论一直存在于部分4A广告公司和本土广告公司的争论里。4A广告公司认为广告要为品牌形象负责,本土广告公司认为有效就是硬道理。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水火不容的两种观点。笔者认为两个观点其实没有冲突,只不过都只局限于广告表现的表象,如果了解品牌的社交功能和阶段性任务,就能够理解双方的观点了。品牌的社交功能,就是消费者认为,这个品牌是要体现我的社会身份或审美趣味的,品牌是要拿来社交分享的。比如一款运动鞋,商务人士、创作者、时尚人士、街头运动爱好者、学生族等对品牌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除了鞋子的功能要求外,品牌的社交认同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董妍 《国际广告》2009,(2):134-134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9日共同举办了“品味数字、影像party”活动。来自于商广协中国4A成员及其它广告公司、麦肯光明、李奥贝纳、腾迈广告、海润新时代等共20余家参加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广告     
《国际广告》2009,(8):138-138
中国4A成员北京盛世长城行 6月25日,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4A理事会组织4A成员单位参观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的互访活动圆满结束。该活动由4A秘书长金子泓主持,海润新时代、中视金桥、广东省广、电通,灵思、北京广告等14家公司30多位部门主管积极参与了互访活动。活动中,盛世长城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客户群总监蒋潇涵就公司的“至爱品牌”理念、作业方法和流程,以及盛世长城近年来的成功案例与同仁分享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许烨 《广告大观》2014,(11):27-28
传统广告是否真的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候,它们还能重整旗鼓、回归主流吗?传统广告思维能否追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可能就是最为残酷的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普世哲学真理对于广告业来说,同样适用,但是倍加残酷与悲情。正如电视的广告招标金额被互联网毫不留情地加速超过、传统百货公司被阿里巴巴挤压地暮气沉沉,广告业曾经高高在上、打造了一个辉煌广告时代的传统广告公司、4A代理公司不知不觉被挤到了广告业的悬崖边。  相似文献   

12.
《2008中国广告教育论坛》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欢 《中国广告》2008,(8):149-150
《2008中国广告教育论坛》落下帷幕,来自各高校广告学的带头人以及广告公司实业界的人士共话广告教育问题,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2005年12月10日开始,外资广告公司可以在华成立独资公司。自此,中国的广告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国际广告创意热店BBH广告公司,于2006年11月21日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第一家独资广告公司。随后,LOWE、BBDO、TBWA也在华成立独资公司。2007年7月7日,精信(中国)广告有限公司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走上独资的道路。独资对中国广告业而言,仅仅只是一种资本结构的改变,还是一种新的模式、新的力量的介入?上海数字电视生活时尚频道·西园广告论坛于2007年7月27日邀请到《中国广告》杂志主编张惠辛、GREY大中华区CEO林文河、触动传媒COO杨宇时三位业界专家就4A近期的中国战略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4.
广告书评     
《中国广告》2004,(12):162-162
技术、艺术和心术——读张惠辛《4A杰出人性创意96例》一书有感,评范鲁斌《中国广告25年》。  相似文献   

15.
广告代理制的典型含义是要求媒体不直接向企业承揽广告业务,而通过广告代理公司这个桥梁来联系广告主和媒体。代理公司为广告主提供广告创意,制作、策划、购买等专业服务,并赚取佣金。广告代理制成为广告公司、广告主与媒体之间博弈的一个"游戏规则"。这一制度的确定,结构性地决定了广告公司的服务属性以及上述三方的特定关系。1993年,国家工商局颁布了《关于进行广告代理试点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意味着中国广告开始步入代理制时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广告代理制并不明晰,市场中多见"双重代理""零代理"等无序行为,广告代理制的混沌状态,其实意味着广告公司与客户、媒体关系的不确定,也意味着广告业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不稳定。因此中国的广告代理制往哪里去,怎么去,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大问题。带着这个中国广告业的大问题,我们用尽可能专业的角度,对诸多资深的广告界人士,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旅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05,(4):157-157
近日由我国权威的汽车媒体一《中国汽车报》主办的“中国汽车广告年度原创榜”颁奖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上海灵狮广告公司选送的奥迪汽车广告作品,在夺得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项——”2004年度原创大奖”后.又捧走了包括乘用车平面金奖等4个奖项,成为本届榜单上最大的赢家国产轿车奇瑞QQ表现不俗,获得了乘用车影视金奖等4个奖项,  相似文献   

17.
从广告媒体投放的解放看,我国现存着两种不同的广告投放模式,一种是国限4A广告公司的“精确制导”广告投放的理念,目前占据着广告投放理论的主流地位;而在实践中,另外一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理念不断获得成功,这种广告理念将对国际4A公司的投资理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俞雷 《商界》2009,(2):146-147
1979年的丁允朋是在上海广告公司工作,这位后来被尊称为“广告学者”的人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一年他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小文章竟会对中国广告业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篇名为《为广告正名》的1200字的短文,拉开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广告大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许正林  马蕊 《中国广告》2014,(3):127-133
上海市是我国最主要的广告经营中心之一,本文通过对2012年上海市广告企业的普查数据的分析,解读上海市广告产业发展现状。与2011年度的数据统计相比,2012年的统计数据更为准确集中,更真实全面的反映了上海广告产业的现状。数据显示,小型微型广告公司数量占据上海主营广告企业绝大多数,国际广告公司与本土广告公司的经济地位成反比,生活服务仍是本土广告经营服务收入的主业,广告业务收入电视仍是主流,互联网与电影展露锋芒,少量规模庞大的内资广告公司分走较多收益,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利润最低。  相似文献   

20.
江绍雄 《广告大观》2007,(3S):38-40
2004年中国广告经营额突破1200亿元,中国广告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数据对于中国广告公司和媒体而言,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5年底,中国开始允许外国广告公司以独资身份进入中国广告市场,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和传媒集团随即纷至沓来。这不仅使得整个广告市场规模扩大,广告经营额增加;更意味着中国广告市场的全面开放。至此,一个全新的广告发展阶段正式宣告它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