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数据     
《中国外汇》2013,(9):10
1018亿美元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5日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5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18亿美元。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重现"双顺差"格局。  相似文献   

2.
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济 《中国外汇》2007,(12):12-13
双顺差格局继续,五大特点彰显2007年,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存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3326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呈现出五大特点。特点之一:国际收支顺差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3.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较大净流入格局。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388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略有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92亿美元,而2012年同期为逆差368亿美元。2013年9月末,我国新增外汇储备3017亿美元,同比多增2378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双顺差"格局,是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实体经济和投融资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表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基础尚不牢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依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从实体经济层面看,国际收支平衡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2006,(6):15-17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多年呈现"双顺差"。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55%,已是连续五年呈现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虽然下降了84%,但仍达100亿美元,外汇储备额10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0.22%。而最近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表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2007年1-6月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2%。外汇储备额在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时,继续呈高增长态势,2007年6月末已达到13326亿美元,比上年底又增长了24.97%。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也因此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2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此次数据公布共有三大看点:看点一: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项目顺差2493亿美元,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分析 (一)国际收支持续顺差 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局面。一方面,我国九十年代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使得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连年大幅攀升,2010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较大规模,  相似文献   

8.
数字     
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同比下降48%。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29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0亿美元,收益顺差21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周济 《中国外汇管理》2012,(9):11-11,13-15
外汇局日前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国际收支由上年四季度的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重回“双顺差”;同时,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238亿美元,3月份外汇占款也增加较多。这些数据引发了新一轮关于资本流动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的热议。那么,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到底怎样?我国是否已重新面临资本大量流入的压力呢?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2007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371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6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200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371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35亿美元。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分析(一)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局面。一方面,我国九十年代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使得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连年大幅攀升,2010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较大规模,资本和金融项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长期处于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双顺差,随着经常项目顺差减小、资本项目负债的外币化,这些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果不寻求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开放,仅依靠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项目下的顺差,人民币国际化势头有可能停止。经营项目的顺差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持,这意味着中国应从从对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国际收支的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汇》2015,(1):42-45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增长。2014年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722亿美元,同比增长79%,经常项目顺差与当季GDP之比为2.9%。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533亿美元,增长77%;服务贸易逆差623亿美元,增长46%;收益逆差109亿美元,增长3.3倍;经常转移逆差80亿美元,增长5.3倍(见图1)。前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与当期GDP之比为2.2%。资本和金融项目由顺差转为逆差。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顺差80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与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相比,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明显的一增一减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在过去十年维持的"双顺差"破局,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放缓,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从而货物贸易顺差大增;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则是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明显,而且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并非资金大量流出。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国际收支或将进一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均大幅增长,多年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压力。最近美国在G20会议上即将大额贸易顺差看作汇率低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各个项目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降低顺差,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运行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不但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一、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本轮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结构性失衡1990-2006年的17年间,我国国际收支有14年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同时出现顺差。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规模变动趋势看,经常项目顺差自2002年开始规模呈不断上升态势,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明显加快,2006年继续向上达到2499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自2005年开始明显攀升,到2006年达到96%的近年新高。2007年1-8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达16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70.6%,预计经常项目顺差仍将继续增长。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2004年达到1107亿美元的高点之后,2005年、2006年呈持续下行态势,2006年其顺差额仅有100亿美元,在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降到了4%。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与我国本轮经济增长的特征有关。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在经济周期的后期,前期形成的生产能力往往形成大幅出口...  相似文献   

20.
1993年以前,我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但1994年之后,我国持续呈现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常项目顺差显著扩大,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