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人对免责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在保护投保人权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从保险人免责条款提示、明确说明义务的内容、免责条款的范围认定、义务的履行方式与程度出发,探寻其中的些许不足,并基于此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当邮政用户向邮政服务企业主张损害赔偿时,邮政服务企业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免责规定逃避责任。虽然部分免责条款有其合理性,但是现行的部分免责条款的不合理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合同法》的基础上对几种免责条款予以简单介绍,希望能为邮政用户与邮政服务企业解决争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契约法的实质问题是风险分配问题"。合同缔约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就是规避风险和减少或避免损失。合同风险制度是合同法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买卖合同中的风险分配问题,则在买卖法中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免责条款作为当事人预先分配合同风险的工具,对于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摩擦和争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免责事由、免责条款的效力及免责后的义务三方面的介绍,总结了货物买卖合同中免责条款的约定内容并分析了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新《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格式条款,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在购买各种商品(房子、汽车、家电等)和各种车船票、办理邮购业务、拍发电报等民事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含有各种格式条款的合同、通知、须知、告示、说明等。而且这些格式条款中,大多规定了一些免责条款或限责条款。如“商品离开柜台概不负责”的店堂告示,“雇工对其伤残自行承担”的生死合同,“邮局电报传递错误,便退还报费不承担其他赔偿责任”的电报纸背面的发电须知等等。鉴于格式条款与…  相似文献   

5.
“保障条款”实际上是一种例外条款,大多数载有自由贸易内容的国际协定一般都含有这一种条款,以便使缔约国在特殊情况下免除承诺的义务或违反条约规定的行为规则,所以它有时也被称为“免责条款”。从立法的结构上看,这样的条款是必要的,因为它对于严格刻板的条约体现了灵活性态度,可以增加国际协定的长期稳定性。最早的免责条款出现在1943年美国与墨西哥签定的双边贸易协定中。后来在起草关贸总协定时,美国便把美墨贸易协定中的保障条款模式移植到关贸总协定中,并在1948年初的哈瓦那会议上,正式将保障条款列入GATT第十九条中。  相似文献   

6.
刘源 《新经济》2014,(23):12-13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迈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强,国际货物买卖中当事人所面临的风险也随即增强.免责条款作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略的一环,研究其对调整国际贸易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免责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并对我国免责条款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并为相关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春普  吕宁 《生产力研究》2008,(15):134-136
网络服务商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和约定。前者包括一般的不可抗力和特别的免责规定;后者为免责条款。网络环境下的不可抗力应当严格界定:对于网络病毒,网络服务商尽到"注意义务"时免责;而黑客攻击属于第三人主观上的恶意行为,一般不免责。网络服务商作为公共信息传播者和善良管理人的特殊地位,具有基于公法和私法上特殊的免责事由。网络服务协议中的免责具有电子格式合同的特征,应对其内容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8.
自杀条款是包括死亡给付责任的寿险合同中列示的保险人的免责条款.自杀条款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对于自杀如何认定,法律上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这些规定和限制,本文将从法律和保险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法律的尚不完善,关于复效保险合同中的自杀条款的效力计算问题,在保险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9.
民用核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其潜在的核污染危害也是其他能源无法相比的。因此,核污染的责任体系理应得到高度关注。目前,国际上有关民用核能与核污染的法律追责制度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免责条款的适用面太广,不利于对违反国际义务的国家追究责任,因此修订免责条款、完善核污染责任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7)
在国际海上油气行业合同中,相互免责条款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体现着有别于普通民事法律不同的原则,文章将对该条款原则进行简要的解读;并相应介绍现代海上重大油田事故对该条款所带来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李国波 《经济师》2011,(2):75-77
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要求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司法界对保险公司能否免责存在不同立场。从立法价值取向、法律责任属性和法律适用原则的角度而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不属于保险公司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定免责事由。为了充分发挥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制保险制度关于保险公司的法定免责事由应该排除驾驶人过失的违法行为,限定在驾驶人故意的违法行为;同时,为了发挥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对违法者的惩罚功能,应赋予保险公司对驾驶人过失的违法行为的追偿权。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承包工程中 ,特别是在国际工程中 ,施工合同管理已经居于核心地位。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对合同进行科学的分析。施工合同分析 ,特别是对合同条款中免责条款的分析研究 ,对于合理划分签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保证整个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免责条款的识别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当前适用的国际惯例 ,可以免责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可免除责任。在土木工程中 ,如FIDIC合同条件的第13款 (应遵照合同工作 )、第20.4款 (业主的风险 )、第65.1款(对特殊风险不承担责任 )、第65.2款(特…  相似文献   

13.
在WTO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众多条款中,GATT第20条是其中总则性的规定环境保护免责事由的条款。自GATT成立以来,该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主要依据GATT(WTO)DSB作出的解释,因而详细充分考察DSB运用该条款的判例实践,对准确理解这一条款至为重要。先例外后前言的审查步骤日益在DSB的审查实践中占了上风,体现出WTO对各成员环保例外权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张莉 《广东经济》2002,(1):32-34
本文从退市标准的设计、退市渠道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退市机制的完善,并提出了在退市机制中补充民事赔偿条款,以充分发挥退市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免责     
<正>对于免责条款,法字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它具有合意性吗?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它合理吗? 提出合意性问题并不是偶然的。人们常说合同条款是协商的结果,却很少注意到象免责条款这样的条款往往是由格式合同的印制者强加于对方的,对方想订合同就别无选择。拿运输合同来说,早期这种条款印在车(船)票上,其效果是,旅客要么不出门,要么就不得不自已承担旅行风险,他甚至都不能选择支付较高的费用而由运输公司承担这种风险。如果他想换个订约人,他很快会发现,后者的车(船)票印着同样的条款。这个问题直到旅行保险被引入后才解决。再以邮政服务为例,按现行规定,丢失挂号信或错译电报,邮局仅须承担退回邮费之责。很难设想因此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的客户会心甘情愿接受这种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殿军  王颖 《经济师》2006,(3):55-56
惩罚性赔偿是法律基于特殊的立法政策而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具有补偿、惩罚和预防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有关房屋买卖所适用的具体法律法规的分析,论述了在房屋买卖中惩罚性条款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认定等问题,并对惩罚性赔偿与其他损害赔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破产免责制度作为自然人破产制度中一个特有的制度,通过一定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债务予以免除,对破产人利益是一种保护,同时也提高了破产人偿债的积极性。本文从破产免责制度的概念入手,分析破产免责制度的核心内容,最后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破产免责制度。  相似文献   

18.
闫寒梅 《经济师》2004,(11):87-88
海运货物保险的责任起讫一般采用“仓至仓”条款 ,但并不是有了“仓至仓”条款 ,保险人就会对任何阶段发生的承保范围内的损失负赔偿责任。在保险利益原则下 ,海运货物的保险人责任范围就不都是“仓至仓” ,而会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洁 《经济师》2010,(2):179-180
"仓至仓"条款是海运货物保险的基本原则,这并不是指所有发生在"仓至仓"范围内的承保风险造成的损失,都能获得保险人的赔偿。在可保利益原则下,使用不同的国际贸易术语,会因不同条件下可保利益的变化,引起"仓至仓"条款作用范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法》第96条是我国迄今为止关于惩罚性赔偿额度最大的法律规定,表明了立法机关严厉惩处严重违法的食品经营行为的价值取向.但这一规定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影响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食品安全领域实际效用的发挥.在该条款的内容上,惩罚性赔偿的责任主体不应排除食用农产品的经营者;权利主体不应仅限定于“消费者”,应扩张至所有的受害人;食品销售者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过错不应仅限定为故意,还应包括重大过失;对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确定受害人应有选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