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泰水果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中国与泰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该协议规定自当年10月起,中泰两国的蔬果产品取消关税。泰国成为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第一个实行水果产品零关税的国家。而在中国与泰国的水果贸易中,双方都拥有自身的优势产品,通过对RCA指数和贸易互补性的指数的测量来具体分析中国与泰国水果贸易中的贸易互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3日,在东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政府提出一项提议,联合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四个东盟国家,成立类似于OPEC(欧佩克)的OREC,即"大米输出国家组织"或称"大米欧佩克",以在国际粮价不断上涨情势下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南来的大米     
在众多进口中国的东南亚产大米中,泰国米和越南米是其中的两位佼佼者,它们分别占据了中国进口大米总量的第二和第三位(第一是印度)。2013年5月份,《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预测称,如果在中国大米的镉污染问题持续,那么亚洲各国的大米出口商在华的销售将继续大幅提高。对于这些邻近中国的东南亚各国来说,中国的大米进口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机会。然而,进口大米在国内遭遇的种种问题,也许成为恼人的阻碍。  相似文献   

4.
泰国享有“东南亚粮仓”和“世界米仓”的美名.是亚洲惟一的粮食净出口国和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泰国的稻田共计1078万公顷,约占泰国土地总面积的1/5,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400万户,占农业总人口的3/4。稻米年产量近3000万吨,占全球稻米总产量的7%~9%;年出口量为700万-1000万吨之间,占世界稻米贸易总量的25%~35%.是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泰国大米种植有5500多年历史,但出口大米历史不过百年,泰国在短短几十年内便成为世界米市无可匹敌的霸主,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泰国的经济支柱,而中国旅游市场在泰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与中国之间建立旅游关系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自泰中建交以来,大量中国游客都把泰国作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喜欢游泰国主要因为赴泰国旅游物超所值,具有质量保障,能带来舒适体验,且在文化上有认同感。未来在赴泰安全问题进一步被重视的基础上,"零自费"行程将会变成中国赴泰旅游的主流,免签后泰国或成新的境外热门购物地。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泰国的经济支柱,而中国旅游市场在泰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与中国之间建立旅游关系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自泰中建交以来,大量中国游客都把泰国作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喜欢游泰国主要因为赴泰国旅游物超所值,具有质量保障,能带来舒适体验,且在文化上有认同感。未来在赴泰安全问题进一步被重视的基础上,"零自费"行程将会变成中国赴泰旅游的主流,免签后泰国或成新的境外热门购物地。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刊》2008,(5):10-11
目前数百万的亚洲人民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在整个区域内,从小麦到猪肉,食品价格正在全面上涨.而亚洲人的日常主食和代表作物大米的价格上涨是最令人担忧的.在泰国、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大米的价格已经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涨了一倍.  相似文献   

8.
目前数百万的亚洲人民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在整个区域内,从小麦到猪肉,食品价格正在全面上涨.而亚洲人的日常主食和代表作物大米的价格上涨是最令人担忧的.在泰国、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大米的价格已经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涨了一倍.  相似文献   

9.
2012年以来,我国进口大米激增,给国内稻米价格带来冲击。文章基于2013年3月5日到2014年3月5日的日度数据,以广州大米价格为例,分析了越南进口大米价格对我国大米价格的冲击效应。各种检验表明,我国大米价格和越南大进口米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并适合建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我国大米市场价格受越南进口大米价格影响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较长,而越南大米价格受我国大米市场价格影响较小;方差分析表明,越南进口大米价格对我国大米价格的影响虽然整体较小,但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文章建议通过降低稻米生产成本、根据国内大米市场状况灵活进口大米、杜绝大米走私等措施,削弱进口大米的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0.
胡珊 《经济》2009,(11)
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11.
不少专家认为,越南正面临一场货币危机,但不可能重演11年前的泰国危机。是因为:1·今日之亚洲已非11年前可比。自从11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经济体一直在寻求区域内的救助与合作机制。2000年5月,东盟10 3财长在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清迈协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蓬勃发展。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成立于一九六七年八月,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十个成员国。即所谓的10;中日韩即所谓的3,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又称10+1区域合作。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始于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而东盟的倡导、牵头和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为核心角度,阐述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必要性,中国在10+1中的地位,如何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3日,在东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政府提出一项提议,联合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四个东盟国家,成立类似于OPEC(欧佩克)的OREC,即“大米输出国家组织”或称“大米欧佩克”,以在国际粮价不断上涨情势下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杨静 《技术经济》2011,30(2):8-15
从专利信息的角度,对东盟五国有色金属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专利信息统计数据显示:在东盟五国的有色金属领域,新加坡和泰国的技术领先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强,而印尼和菲律宾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越南的专利申请量最少,不过近年来其年度申请量增幅明显、技术创新活动增多;东盟五国有色金属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于美、日、德等国,技术创新能力实为跨国公司所拥有。对此,我国企业应当明确技术创新目标,采取相应的专利战略,加强自主创新,以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5.
跟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相比,2008年越南所谓“金融危机”实在难以相提并论,它顶多算一次越南境内的金融风波。而且把二者拿来比较,也有诸多的困难。首先,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差11年;其次,两个事件影响范围不可同日而语;第三,事件性质上也多有不同。之所以拿来做比较,笔者的出发点是:1、二者也有一些可比之处:如事件的起因、症状、政府处理的手法等;2、更主要的考虑是出于两次事件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在国际化与体制转型双重任务之下,我国可以分别从泰国、越南的经验教训中学到很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广东与东盟合作,尤其是与越南经济合作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越南作为东盟重要成员、重要合作对象的位置日益明朗。由于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广东与越南非常相似,因此后危机时代广东面临的挑战也许将是越南明天面临的挑战。广东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升级,表现为对加工贸易进行“转方式、调结构”、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推进市场多元化、建立风险机制等,这些经验可供越南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与东盟签署的《货物贸易协定》规定,双方自2005年7月20日起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6个东盟老成员国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东盟中的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将在完成其国内审批程序后与我国相互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  相似文献   

18.
阐述“早期收获”计划和零关税协议实施前后,广西与泰国的果蔬贸易情况,以及协议实施后给广西果蔬生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推广果蔬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大力发展果蔬加工业以及做好果蔬市场体系建设等,以此提高广西果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Trair.  P 《资本市场》2000,(12):41-42
<正> 我想先谈一谈促使实行开放市场政策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开放市场究竟有什么好处?”回顾一下1985年至1996年泰国发生的事件,就可以找到对这一问题的明确答案。 1985年9月签订《Plaza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1美元可兑换238日元,而到了1988年1美元只能兑换128日元,币值升幅高达86%。结果,大笔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泰国,为低成本的生产厂家寻找安全之地。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份的晚些时候,在中国-东盟(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2003年12月17日,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对外宣布,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启动。至此,人们心目中的2004东盟商机清晰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