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比较易佩富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都是确定存货库存数量的一种盘存制度。通过对这两种盘存制度的比较,会有助于我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上述某种盘存制度,以加强存货管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实际盘存制...  相似文献   

2.
存货的盘存制度与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何莉确定存货实物数量的方法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其内容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然而为正确地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存货的这两种盘存制度该如何同存货的几种计价方法结合起来,在很多资料及教科书上都没能明确地进行阐...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定期盘存制的商品流通企业,常常是在每一会计年度终结时才对库存商品进行实地盘点,在编制中期报表时,则应用某种方法对库存进行估计。在存货保险中,为了确定投保金额或损失金额,通常也要对投保的存货价值进行估计。存货估计的常用方法有毛利法和零售价盘存法。 1.零售价盘存法  相似文献   

4.
<正> 商品流转的会计核算,大体有四种不同的核算方法即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数量售价金额核算、进价金额核算和售价金额核算.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是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指标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核算商品进、销、存的方法,主要为商品批发企业和贸易中心等企业所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适用于只经营一类或几类专业性较高商品的零售企业,特别适用于贵重、大件商品的零售企业.进价金额核算,又称“进价记帐,盘存计销”,是以进价金额控制实物负责人(或柜组)经营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  相似文献   

5.
存货计价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比较存货的两种不同盘存制度,分析了不同盘存制下存货计价审计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存货盘存制度、流转假设与合并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抵销的关系.由于存货期末余额的确定取决于不同的存货盘存制度及流转假设,故在抵销内部交易存货中的未实现销售损益时,也要考虑存货盘存制度及流转假设.文章结合具体实例,比较了不同存货盘存制度和流转假设对抵销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袁太芳 《财会月刊》2014,(11):39-41
参照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内,针对特定的外币账户,将该外币的金额视同存货数量,外币的记账汇率视同单价,每次外币的减少额视同存货耗用量,推出实地盘存制下的先进先出法、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高汇率先出法、低汇率先出法、期末结存按现行汇率结算法。  相似文献   

8.
参照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内,针对特定的外币账户,将该外币的金额视同存货数量,外币的记账汇率视同单价,每次外币的减少额视同存货耗用量,推出实地盘存制下的先进先出法、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高汇率先出法、低汇率先出法、期末结存按现行汇率结算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1年第4期刊登了黄涤生、邹润俩同志撰写的《交款提货销售方式会计处理的一种方式》一文(以下简称黄文)。笔者阅后,对黄文所述观点有不同看法,现提出商榷。 黄文最后在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借记产品销售成本,贷记其他应付款。笔者认为,这一会计处理方法不妥。正确的方法应为借记产品销售成本,贷记产成品。其理由是:“产成品”是乡镇工业企业的一项重要存货,存货的认定一般是以所有权为标准,凡在盘存日期,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的所有一切物品,不分其存放地点,都视为存货。除上述确定存货的基本原则外…  相似文献   

10.
宁健 《会计之友》2001,(4):27-27
提起倒算法,会计人员一般仅仅想到存货的实地盘存法,即在会计期末,通过实地盘点首先确定期末存货数量,然后再利用“本期销货(或耗用)=期初存货+本期进货一期末存货”的倒挤公式,计算出本期已销售或已耗用的存货数量。虽然这是倒算法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实质上,倒算法的含义是广泛的,形式是灵活的,在会计实务中它还有多处应用和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与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相比,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及财务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就资产核算方面有关存货的期末计价及其账务处理问题谈点浅见。存货的期末价值的准确确定,既是准确地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需要,也是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需要。过去的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期末存货价值,是以历史成本确定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来确定。所谓“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选取较低者计…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存货,包括库存的原材料、燃料、农用材料、低值易耗品、在途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一般企业里,存货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重极大,甚至在总资产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其重要程度是仅次于现金的流动资产,而且其数量计算、成本计价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也很大,而存货数字是否准确,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存货账户的管理,对维护存货的安全,防止存货遭受损失是很重要的。在我场实行会计电算化,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常发现有的基层单位的“存货”账户余额有红字这种反常现象。总括起来大至有以下几种:有的数量是红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审计部门对企业审计的重点和方法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当前新旧制度交替的企业审计,必须注意如下的重点问题:1.企业流动资产中的存货的真实性。企业中的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商业企业的商品库存和工业企业的产成品,材料、燃料及在产品库存。存货占企业资产相当大的比重,对存货的会计直接关系到资产负债表上资产价值的确定和损益表上收益的确定。存货的真实性只有通过盘存才能确认,但因企业存货品种繁多,盘存的工作量大,部份企业没有在规定的会计期末进行定期全面或重点盘点,个别企业甚至将存货作为随意调整盈亏的“调节池”,从而导致企业的存货帐实不符。在对企业审计时,要保证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查。在盘点期间,审计人员应结合了解企业情况的工作,对企业的盘点和计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盘点结果能反映企业存货的真实倩况。在清查盘点中,应注意找出存货盈亏的原因,发现企业存货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货进企业加强存货的管理,避免存货的损失和浪费。  相似文献   

14.
商品进销差价核算法是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被商品零售企业以及商品种类较多的商晶批发企业广泛采用的存货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处理的,平时商品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销售成本。  相似文献   

15.
杜燕 《财会通讯》2008,(6):67-68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将已销商品的进货费用记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将未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记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直接记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商品流通企业相对其他行业,存货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若将进货费用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分摊,势必会加大核算工作量。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发出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进行存货成本的核算。在会计实务中也可采用零售价法、毛利率法进行核算。在进行进货费用处理时应根据各类存货实物流转方式(假设)、企业管理要求、存货性质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品采购应按供货单位,商品类别等设置明细帐,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在途商品的采购成本.”我们到商品流通企业进行审计时,常见一些企业不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中关于“商品采购”科目规范的内容和核算方法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对“商品采购”科目不十分理解,或者不重视,以致不按规范要求核算.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种情形.一、不设置“商品采购”的三级明细帐,而二级帐的摘要写得太简单,增大了查帐工作的难度,看不清楚哪一笔是真正属于运入在途的商品.二、货到未付款的核算也运用“商品采购”科目,月末反映贷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抵减库存商品反映存货,这样就不可能正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三、代销商品也错误地在“商品采购”科目核算,月末反映贷方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抵减库存商品后反映存货,既混淆了债权债务关系,又造成存货的虚有额.  相似文献   

17.
会计期末,为了客观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准确地计量“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所谓“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这里说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简化核算方法(如计划成本法),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相似文献   

18.
存货期末计价与账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成本”是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19.
孙健 《山东审计》2001,(12):20-21
当前一部分企业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在存货上做文章,致使财务数据虚假,因此对存货的真实性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手工方法准确度及效率不高,很容易出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整体效果。然而利用计算机电子表格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试以微软公司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举例说明。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存货的计价均采用加权平均法,它要求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若用Excel来实现这一计…  相似文献   

20.
存出包装物押金损失的处理方法吴明烨存出包装物押金,按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存出包装物押金较多的企业,也可以增设“存出保证金”科目核算。存出包装物押金由于毁坏、短少或逾期,无法收回押金时,目前不少企业均以“坏帐损失”处理,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