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楠  张裴 《中国西部》2012,(Z2):102-105
许多父母都头痛,为什么孩子进入小学了就开始叛逆?当我向他们请教,如何确定孩子进入叛逆期时,他们的回答通常只有一个:"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如果,用听不听话来评定一个孩子是否叛逆,这似乎太过武断了。在我们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大帽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所谓的"叛逆期"很有可能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2.
彭海荫 《中国西部》2012,(21):98-100
当孩子进入某个年龄阶段时,总会有人站出来给他们贴上“叛逆期”的标签。他们也许表现得真的很叛逆,冲动,易怒,情绪难以自控。但事实上,他们也许只是“伪叛逆”,那么真相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3.
彭海萌 《中国西部》2012,(Z2):99-100,98
当孩子进入某个年龄阶段时,总会有人站出来给他们贴上"叛逆期"的标签。他们也许表现得真的很叛逆,冲动,易怒,情绪难以自控。但事实上,他们也许只是"伪叛逆",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大人也叛逆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相似文献   

4.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许多家长发现原来性格温顺、乖巧可爱的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行为异常了。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这时做家长的需要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交流,做到及时正确地对孩子加以引导,以便帮助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叛逆期,到达灿烂光辉富有成就的成人期。心理学认为,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3~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思维发育趋于成熟,精神上追求独立自主,性别意识强化,父母自身的缺陷和教育的失当是产生叛逆的原因。家长应不断完善自我,做孩子成长的榜样,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并及时发现问题,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叛逆期,成为一个阳光有为的好青年。  相似文献   

5.
曾一  若诶 《中国西部》2011,(16):72-77
暑期将过,又到中小学录取时,您是一个面临升学的孩子?还是这样孩子的家长?或许是一个关注教育的人士。您是否面临“择校”这个问题?对于“择校”热这一现象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相似文献   

6.
唐爱华 《发展》2008,(5):97-97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在为孩子不听话、缺乏爱心、厌学、贪玩、死板而发愁。到底是谁之过?究其根源,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或老师的教育方法问题?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深思。  相似文献   

7.
一辆大巴车上,一个小孩问妈妈:“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妈妈回答说:“西瓜是从地里头长出来的,长瓜蔓.然后开花结果,西瓜就躺在地上长。“孩子却说“我怎么觉得西瓜应该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呢。”母子俩正说着.他们参观的目的地——老宋瓜趣园就到了。进入瓜园的孩子看到头顶上悬挂的一个个造型西瓜,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树上的西瓜!”一抬头,孩子的妈妈也睁大了惊异的眼睛.她看到的确实是长在空中的西瓜。  相似文献   

8.
孩子还在念小学,怎么就"叛逆期"了?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当儿童进入三年级后,由于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大人,开始能够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并努力设法的去支配和控制环境,包括通过多种途径要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这个时候孩子的需要不仅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这个需要与儿童自我评价水平低、自身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素质构成了一对矛盾.这种情况下孩子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其实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所以,如果这时我们就把"叛逆"的帽子戴在孩子的头上,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9.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21):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其实,当我们一味的指责调皮孩子时,而忽略了他们调皮的天然性因子,潜意识认为他们身上有数不清的坏毛病,因此让我们的视野和管理教育思维更加狭隘,他们身上的缺点得到了极度地放大,优点被常常地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能够顺势发挥教育技巧,让他们成为班集体中的正面发展推动力量,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惩罚是一种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的手段,一般在孩子不听话或犯错时使用。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屡教不改,令他们十分头疼。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惩罚技巧,孩子的不良行为一般  相似文献   

11.
林肯任美国总统时,曾经有人批评他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你的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林肯十分温和地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进入本期独家策划报道视野的案例,都来自于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比如连锁超市、汽车、家电:阿迪、雪铁龙、方太、格兰仕……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待竞争对手的方法,是不是和林肯总统一样,有着宽容的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意味着以人为主体性的主导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自然载体。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面对课改的进行,我们怎样做好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呢?本文是我对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探索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过一句话:这些孩子对你们老师来说,只是你们教的成百上千学生中的一个,但对我们家长来说,那就是我们家族的一代人啊。是啊,一个孩子,是一个家族的一代人,这一个个孩子加起来,不就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一代人吗?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魅力中国》2010,(19):271-271
失败与成功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能阻止孩子犯错误,但能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其错误。怎样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错误?这要求我们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他犯错的本质原因;为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让“习得性无能为力”远离孩子;用阳光心态面对孩子的每次犯错,使他们天天生活在“爱”。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外来民工,浙江人陷于深深的困惑之中。一方面。他们离不开这些文化水平低下、举止“不雅”、收入要求不高的外地人。举凡城镇或村里最脏、最累的活。都是他们干的,可以说,浙江人须臾不能离开他们。另一方面,浙江人又不太愿意对这些外地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比方说。不愿意让外地人的孩子不缴额外费用读书,我们家曾经有过一个小保姆,在杭州已呆了近20年,儿子上学仍要每年交几百元额外费用。浙江人争辩说,倒不是舍不得那些钱,而是怕他们会把“穷亲戚”引过来。一些“尊贵”的浙江人还说。大量外来低素质人口的进入会降低本地品位。  相似文献   

16.
王淑萍 《魅力中国》2013,(5):100-100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舞台。怎么样搭建好这个舞台,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空间,是我们教师首要的任务。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最根本的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时下已进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密集期,年报“铁公鸡”现象再次上演。据wind统计,两市有496家公司超过4年以上没有分过红,其中10年以上未分过红的铁公鸡就达110只。 当前股市还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上市公司“有钱也不分红”,他们为什么要做彻彻底底的“铁公鸡”呢?  相似文献   

18.
贾楠 《中国西部》2012,(18):88-91
很多家长都头痛同一件事: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习了,可怎么就坐不住呢?做作业时磨蹭不专心。甚至有许多家长把“感统失调”的大帽子扣到了孩子的头上,无辜的孩子,几经治疗仍不见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9.
孙秀英 《魅力中国》2009,(1):114-114
一、早期阅读的价值 有关资料表明,一些西方国家的孩子普遍从6个月时开始“阅读”,4岁进入大量阅读,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我们国家的孩子普遍是8岁进入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背篓     
1999年5月。甘肃文县。火辣辣的太阳炽烤着冒烟的山路。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央十一家报社新闻扶贫困已经在这样的山路上颠簸了十多天了,但没有一个人喊热叫累,因为比起已在这样的山路上走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山里人,这十几天又算得了什么呢?在狭窄的山路边,时不时碰到一群挎着背篓的人们。他们中有肌肉健壮的年轻人,有驼背弯腰的老者,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今天星期几?”我忍不住问同坐一辆车的中国记协的王春晨,他已在文县挂职县长助理四个多月了。“星期二。”“那这些孩子怎么不去上学,是失学了么?”“没有,他们是利用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