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可贵探索吴晓红,赵建成,赵玉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解决了八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一次大飞跃。但是,随着农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农村...  相似文献   

2.
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巨大成就。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产生,无疑是得益于以落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可以说,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以落实联产承包制等农村经济政策为手段,有效地建立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近两年来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依靠政策所调动起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已发挥殆尽,即政策效应已达极限边界。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事实上是通过联产承包制建立起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动力机制已经不足以担负起在新的形势下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功能。现实中,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不是发挥殆尽,而是出现跌落态势。这说明,我们的宏观经济决策未能根据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最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最能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的经营形式。但也应看到,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其生产要素是多方面的,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只解决了生产要素一方面的问题,其它要素如生产资料的投入、自然条件的改造利用、动植物生长发育条件的满足、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都是农户家庭经营的条件下无力办到或办不好的。家庭经营必须和合作经济组织集体的力量及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从根本上看,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要求。稳定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就坚持了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发展了农村改革成果,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制现在乃至今后相  相似文献   

4.
武义的实践告诉我们,股份合作制正在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带来农村经济的新的飞跃。十四大的前夕,小平同志曾经讲了农业改革发展的两个飞跃问题,从人民公社的解体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是一大飞跃,有了这个飞跃之后,农业还是要走集约化的道路、联合的道路。股份合作制由于它既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又能够克服家庭联产承包制本身所固有的某些弱点、某些局限性。它能够保证个人私有财产的权利,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而又能够满足农民在发展生产中由于小规模家庭经营所不能克服的困难,满足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生产要素、走联合的道路这样的要求。因而股份合作制就成为农村实现第二个飞跃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成为很受群众欢迎的一种形式。从武义的实践中,我觉得他们在开发农业,以及建一些基础设施方面,股份合作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农村的问题,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保证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保证食物的供给,这是从国家的要求来说的;第二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的收入问题,我认为是一个根本问题。实现小康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是农村逐步要走非农化道路和城镇化道路的问题。这是根本的、主要的,这是势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西部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而今迈入90年代,要进一步开创西部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笔者认为,在90年代,我国西部农村能够“触一发而动全身”、促进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就是发展乡村集体企业。这是因为:(1)发展乡村集体企业是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和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所在。农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西部农村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但农民单家独户经营后,产前、产中、产后有许多生产环节,无法独立完成。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  相似文献   

6.
农村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农村经济统计对象趋于分散化,统计渠道增多,加上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上的某些变化,使得农村经济统计的难度也增加了,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林场在发展林业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乡村林场普遍出现了萎缩、解体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恢复、发展乡村林场,发挥集体经营林业的优势,使之更能吸引广大农民投资、投劳于林业,是乡村林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福建省建瓯县的情况,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一、把乡村林场办成新型合作林场的理由(一)目前乡村林场对农民缺乏吸引力乡村林场创办于60年代初期,在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建瓯县乡村林场普遍出现了萎缩、解体的局面。据统计,1932年以前,全县乡村林场总数达323个,在场劳力达17378人,经营面积79.9万亩。到1985年,全县乡村林场解体了198个。劳力剩下4600人,经营面积只有40.1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山西省运城市陶村镇农民汽车联运公司的实践,探讨在农村商品生产有所发展后,建立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其同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的密切关系。建立联运公司是陶村地区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运城市陶村镇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粮食总产量每年平均增长8.2%,农业总收入每年平均增加7.2%。经济状况的迅速变化,使不少的农民有力量有信心有勇气开辟新的生产领域,探索新的致富门路。1983年,陶村镇就出现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在精准扶贫取得全面决定性胜利后,在解决困扰我国农民千百年的温饱问题基础上,引领中国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选项。作为新时代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利益和农村农业总体发展趋势的新的农业改革,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其政策实现途径。其所依托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体农户,而主要是农村集体组织,即组织起来的农民。因此,在巩固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作用,彰显集体生产优越性,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赚钱说难也容易,关键看选没选好项目,找没找准门路,只要项目选对头,门路找准了,赚钱就变得容易了。下面介绍农村及城镇六种比较容易赚钱的项目和门路,以供农民致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更加重视经营管理工作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情况下,有的同志认为“农民种田靠自己,用不着经营管理”,有的地力甚至把机构撤销,人员调走。这种认识和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它不符合中央引导农民继续改革,以发展和完善联产承包制及农村合作制度,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的要求,也不符合当前农村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入世后,国农业生产将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竞争之中,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组织,面对农业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供过于求的市场新形势,已开始呈现出不适应的问题。要解决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的目标,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无疑是中国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也在5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推动合作社运动,但到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省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减缓 ,增收门路减少的情况下 ,寻求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帮助农民增收 ,是我们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所担负的工作 ,都是农村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这些工作做好了 ,对于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农村生产力 ,维护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围绕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 ,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我国农村的一项…  相似文献   

14.
家庭承包制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理论思考与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这样一批农民,他们完全割断了与土地的联系,既不同于农村的农民,又不同于城市的居民。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以“自由劳动力”的身份出现在商品经济市场上。这些农民,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要求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因此研究这些农民的特征,对解决无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具有现实意义。一、无地农民产生的社会背景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出现了大量剩余,加之生产门路少,无地农民就大量出现了。 2、由于国家经济建设证用农民用地,城市郊区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使这些农民成了无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我县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拓展农民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到长治县中村、荫城、韩店、苏店4个公社,就公社企业如何促进农民富起来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我们所见所闻,总的印象是:公社企业对于广开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确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但对它的重要作用发挥得很不够,生产队和农民对公社办企业心劲不大。这个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江苏太湖地区推行家庭承包制以来,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全面增长。与此同时,剩余劳动力继续向非耕地经营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由于非农产业生产的收益高于农业,导致农民不愿种田的倾向出现。 在土地经营领域实行联产承包制以来,太湖地区农村就走上按人承包耕地的道路。本来在实行承包制初期,提出了“三业分开,专业承包”的责任制形式。但是,由于农业本身还没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走出了“一大二公”平均主义的死胡同,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的积极性,带来了农业生产成倍增长,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走上富裕的道路。然而,贫穷落后的农村不可能一个早上就变成天堂,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处于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阶段。商品生产还要求大发展,农副产品还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包干后,有些农民省吃俭用,手头有了点资金;承包土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力;政策放宽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它适应了目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以平分土地,户户承包为重要特点的联产承包制在土地经营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主要是承包了土地的农户对所承包土地的利用率还不高;土地在农户之间还不能伴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得到相应地转移与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