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股市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比今天更显重要了。这个时候中国股市如果被摧毁,那么对中国经济无疑是严重打击。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任由股市如此下跌,不仅意味着资本定价的严重失败,而且必将使中国资本市场蜕变为国际金融列强手中的玩偶,变成洗劫中国国民财富的工具。为什么如今的中国股市重要性远超以往任何时期?因为,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经济转型,这个转型时期的经济风险大过  相似文献   

2.
在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是个半流通股市……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考虑"全流通"问题,那恐怕是不行的。经济学家吴晓求则认为,股市全流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在不太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全流通"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因而也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追逐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新区》2004,(2):10-13
在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全国人大融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是个半流通股市……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考虑“全流通”问题,那恐怕是不行的。经济学家吴晓求则认为,股市全流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在不太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全流通”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因而也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追逐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新、旧家庭的世代交替假设,引进股市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建立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估计模型参数,研究了中国的股市财富效应和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存在,股市正向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和工资都有正向的短期影响。因此,股市冲击是经济短期波动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存在股市财富效应,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尚未对股市波动采取制度性的响应措施。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提高货币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响应力度能有效降低产出波动,但却会显著提高物价和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供给约束型经济"前提下建立了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函数,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和货币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战期间中国资本品进口严重受阻,近代工业实际到位的投资呈下降趋势,造成总供给曲线无法右移,总供给的瓶颈效应愈发严重,经济负增长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国际银价上涨导致的白银外流,造成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函数的另一个正相关解释变量——货币供给——发生了萎缩,进一步打击了中国经济。一战时期是中国经济的衰退期,且衰退程度较深,从长期来看,是近代中国50年期间表现最差的一个短周期。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西学东渐中的民主法治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近代教育体制对北京政府时期的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北京政府在审计上仿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一套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而具有近代意义的审计机构和审计法规,出现了审计人员职业化和民间审计,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近代审计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雷锋莉 《魅力中国》2011,(17):376-376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是中国女子教育逐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期,这一时期,教会女子学校开始在中国出现,开启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例,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教会女学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水平变量和波动性的最基本因素.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  相似文献   

9.
潘广霞 《理论观察》2012,(4):103-104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兴起的女子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东北地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新式教育蓬勃兴起,女学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阐述东北女子教育在普通学堂、师范学堂、留学教育及实业教育几方面的情况及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局限,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期股市创下了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的十连阴记录,中国股市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沪深股市的震荡下行中,对股市的议论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不乏担心和指责的声音。日前,新华社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复杂局势,应如何客观、真实地认识股市、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 WTO 后,将对中国的经济、人民生活和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预测中国将淡化民族概念,追求世界一统;股市长期走牛,个股黑马狂奔。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中国农业正处于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新式工业、以及铁路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刺激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经济技术作物的种植迅速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现金收支在农户收支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同程度地加大。这表明,部分地区的农业正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加速向近代商业性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股市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面认识中国股市的国际地位对于揭示国际股市一体化联动中的传导机制,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应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金砖国家和七国集团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的联动关系及其联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在国际股市联动中的地位对传导关系的控制方式,定量分析出事件冲击下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1)国际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联动网络呈现出稳定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网络结构,受其影响各国股市收益之间存在互惠性,而波动之间则存在传染性;(2)在收益率联动网络中,中国股市的作用和地位已与英国相当,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正逐渐由"从属地位"转向"中心地位";(3)在波动率联动网络中,中国股市是造成国际股市风险交叉影响的重要"桥梁"。综上而言,当前中国股市表现出"高风险低收益"的市场特征;(4)中国对国际股市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地缘特征",将网络中心国家股市的利好传递给地缘临近国家股市;(5)波动率联动网络中初始冲击强度较大的国家,往往是对中国股市持续大规模产生冲击的国家;(6)相比较国际股市调整波动冲击的时间而言,中国股市调整时间较短,这表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致力于股市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相对较晚,它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中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当前的相当规模,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的发展和规范之路,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出现。时下,中国股市被许多人称为"政策市",言下之意是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很大,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来影响股指的涨跌。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股市确实受到  相似文献   

15.
杜乐秀 《理论观察》2009,(1):138-140
民国初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这一时期女装审美意识由于受社会政治的冲击、经济的推动、西学东渐的引导以及近代女性解放运动兴起的激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呈现出追求阳刚美、曲线美、个性美等新趋势,体现了女性解放意识的确立和对美的追求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张林 《理论观察》2008,(5):115-116
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看,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影响,体育,也由于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使中国体育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兰州织呢局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兰州织呢局也正是兴起于此时期,该局从1878年筹建,1880年正式投产,到1884年由于无法正常维持生产活动而被清政府彻底裁撤。究其经营失败的原因,既有主观失误又有环境等的客观因素,但它对西北地区近代化的启动和人民商品化意识的增强与商业的繁荣都有着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探讨兰州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纺织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蔡元培由于爱国而革命;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蔡元培逐渐由一个爱国运动的积极分子,逐渐成长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蔡元培把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看得清清楚楚,并冲锋陷阵,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抗日救亡战士。蔡元培具有着伟大的民族革命思想,对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进一步加强对蔡元培的中国民族革命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先桥  李楠 《北方经济》2012,(14):11-13
中国股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波幅较大的特点,中国股市作为经济的睛雨表,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相符,特别是近几年,流动性过剩的出现,对中国股市造成巨大冲击。基于这个特点,本文以流动性过剩为视角研究了中国股市的内在波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唯一的近代府级横截面数据,考察了通商口岸促进近代经济长期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通商口岸对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即距离通商口岸越近的地区,城市人口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通商口岸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包括中国留学生、新式学堂和教会学校等新生事物首先在通商口岸兴起,再向内地推广辐射,进而促进了近代人力资本的发展,最终决定了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不仅丰富了现有关于历史冲击对经济发展长期影响的历史计量学文献,同时也为当前我国如何利用港口等交通枢纽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提供了历史经验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