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浸洗法。浸洗法是在鱼种放养前 ,用 2 .5%食盐水浸洗 1 0~ 1 5分钟或用 5%食盐水浸洗鱼体 5分钟对鱼体进行消毒 ,以防止将病原体带入池中 ,同时还可增强鱼的抗病能力 ,提高鱼种成活率。二、遍洒法。 ( 1 )鱼池水深 66厘米 ,每亩用 4 0 0~60 0克食盐全池遍洒 ,可防治气泡病。 ( 2 )鱼池水深 33厘米 ,每亩用食盐 2 50 0克 ,化水泼洒全池 ,可防治鳃霉病。 ( 3)鱼池水深 33厘米 ,每亩用 50 0克食盐遍洒 ,可治疗细菌性白头白咀病和车轮虫病。 ( 4)鱼池水深 80厘米 ,每平方米用 50克食盐泡 50 0克水遍洒 ,可治疗鱼苗肠尖病和烂鳃病。 ( 5)用…  相似文献   

2.
<正> 春季水温回升,鱼类开始吃食,同时,鱼病也开始复苏,及早防治鱼病,对渔业生产极为重要,现将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介绍如下: 1、水霉病:病鱼初期体表看不到什么,当看到病状时,菌体已进入鱼体伤口,并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体外伸展的菌丝象白色或灰白色的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鱼种在拉网、转运、投放等过程中要严防受伤。③鱼种下塘时,用5%的食盐水洗浴5分钟。④用0.1-0.2ppm孔雀  相似文献   

3.
——大蒜:每50公斤鱼用0.5~1公斤大蒜拌入饲料连喂6天,可防治肠炎病;每50公斤鱼用大蒜、食盐、大黄各500克拌料连喂一周,可防治烂鳃病、肠炎病。 ——南瓜子:每万尾鱼种用250克南瓜  相似文献   

4.
1、五倍子 每立方米水用2~3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 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公斤,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渣和汁一起均匀地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3、水辣蓼 按鱼每50公斤重用水辣蓼加铁苋菜1公斤混合加水5公斤煎煮2小时,拌饲料连续投喂3天。可防治草鱼和青鱼的肠炎病。 4、马鞭草 每100公斤鱼用马鞭草与车前草各0.5公斤,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煎汁拌米糠冷却后捏成团状,投入食台,连喂5~6天。可防治草鱼、青鱼肠  相似文献   

5.
<正> 1.赤皮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g/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g/m~3的土霉素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暴平药饵,外用10g/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6.
冬放鱼种消毒一般采用药液浸洗法,即将鱼放在较高浓度的药液里,经过适当时间的浸洗,将鱼体表的病原体杀死。常用消毒药物的浸洗浓度和时间如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克漂白粉+含氯-$),,搅拌均匀后放入鱼种浸洗。当水温在#$%#&.时浸洗"$%-$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硫酸铜每立方米用药(克,水温#$%#&.时浸洗"$%-$分钟,可防治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鳃隐鞭虫、口丝虫等。-、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克和硫酸铜(克,浸洗"$%-$分钟。该方法除了能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外,还能防治由原生动物引起…  相似文献   

7.
1.作鱼体消毒杀菌剂(1)蟹苗下塘前用3%—5%食盐水浸泡5—8分钟,可抑杀蟹体病菌。(2)金鱼的亲鱼回池前用3%—4%食盐水清洗5分钟,可以杀死病菌。在越冬前和越冬后金鱼,将其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泡3—5分钟,可预防金鱼皮肤和鳃部疾病。(3)刚孵出的稚鳖,只重3—5g,经2%—3%食盐水浸浴消毒10—15分钟,可杀死体表病菌,提高稚鳖成活率。(4)叉尾鮰鱼种下网箱时用4%食盐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可预防水霉病、小瓜虫病、烂鳃病。(5)加州鲈鱼,其病害很少,如果鱼种放养时用1%—2%食盐水药浴效果很好。(6)用2.5%食盐溶液浸泡龟15—20分钟可防龟的“穿孔…  相似文献   

8.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9.
<正> 1.五倍子 每立方米水用2—3g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头白嘴、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 每亩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kg,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渣和汁一起均匀地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3.水辣蓼 按鱼每50kg重用水辣蓼加铁苋菜1kg混合加水数千克煎煮2小时,拌饲料连续投喂3天。可防治草鱼和青鱼的肠炎病。  相似文献   

10.
<正>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一、细菌性鳃病 1、症状 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2、病原 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它细菌感染。 3、防治方法 ①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  相似文献   

11.
<正> 1、青霉素:草鱼赤皮病、烂鳃、肠炎可用青、链霉素各80万国际单位,拌料15千克饲喂100千克鱼;亲鱼产后感染可肌注青霉素1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鱼苗及成鱼的运输可每千克水加2000国际单位防止感染患病。2、红霉素:鱼烂鳃、白皮病、白头白嘴等病,可用红霉素4克拌饵饲喂100千克鱼。花鲢、白鲢出血病每1万尾鱼种用红  相似文献   

12.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水霉病:又叫鳝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是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预防方法:(1)养鳝池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2)黄鳝大小分养,避免受伤。(3)运输操作中,尽力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鳝种。(2)大鳝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4.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其腹部两侧尤为最多,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  相似文献   

13.
<正> 小瓜虫(Ichthyophthiriasis multifliis)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其胞囊呈白色,故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病对饲养鱼类的危害主要在鱼种阶段,长江流域一带的流行季节在4-6月(水温15℃-25℃),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达80%-90%。用硫酸铜杀灭小瓜虫,国内  相似文献   

14.
傅农 《农家之友》2011,(11):25-25
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克~3克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菖蒲每亩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千克~5千克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药渣和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病、烂  相似文献   

15.
一、打粉病。症状:发病初期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出现白点,接着尾柄、体侧、头部及鳃均出现白色点。严重时全身似裹一层“米粉”。测定池水PH值在5~6.5。防治方法:1、放养前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2、发病池每亩定期用生石灰10~20公斤金池泼洒,使池水PH值调至8左右。 二、小瓜虫病。症状:寄生的小瓜虫使鱼的体表和鳃部呈无数小白点,将白点取下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见梨形虫体在转  相似文献   

16.
1.烟草 主治草鱼“老三病”和鲢鱼的锚头鳋病、打印病并发病。每亩水面深1米用烟杆2千克左右(或0.5~1千克烟叶),加水5~10千克浸泡后煎熬1~2小时,待冷却后全池泼洒。2.蚂蚁窝 主治草鱼烂鳃病。每亩水面深1米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只,烧成灰拌入精饲料投喂1~2次即见效。3.菜油、生姜 主治草鱼烂鳃病。每亩水面水深2米用菜油0.75千克、生姜片0.25千克,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熬20分钟,冷却后全池泼洒。4.樟树叶 主治鱼虱病。每亩水面深1.5米用樟树叶15千克捣烂,连渣带汁全池泼洒。5.蓖麻 主治鱼赤皮病、烂鳃病。每亩水面深1.5米取蓖麻茎…  相似文献   

17.
<正> 亲鱼越冬期间常患各种疾病。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预防1、生石灰清塘,每亩施生石灰50~75公斤。2、漂白粉清塘。水深1米以上的,每亩撒含氯量30%的漂白粉10-15公斤。3、药物预防,在食场上用琉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或用漂白粉挂篓。4、中草药预防,投喂流子苏、铁苋菜。 二、治疗1、烂鳃病 病鱼鳃丝发白、发紫或充血。赤皮病 病鱼脱鳞腐烂或红肿。打印病 病鱼体表生有豆  相似文献   

18.
网箱结构及设置:微型网箱的长、宽、高各1米,可用粗网线编织而成。成鱼箱网目约3厘米。鱼种箱网目1.2厘米。用直径8毫米的钢筋焊成箱架,也可用竹子捆成箱架,然后用沉石固定在水中。养殖方法:1、选苗。选体壮、无病伤、体重50克以上的鱼种,每箱放养500尾。鱼种入箱前用3%的食盐水溶液消毒,入箱后连喂10天土霉素,以后每20天喂1次。2、喂精料。用玉米面、麸皮、豆饼等制成精料黏团投喂,日喂2次至3次。防止污染:要适时移动网箱,调节水位,  相似文献   

19.
长吻鮠在养殖过程中,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病等多种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应准确计算体积与剂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这种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是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治疗方法:用(0.2~0.4)mg/L福尔马林混合液全池泼洒,疗效相当不错。2、锚头鳋病。长吻鎨极易感染此病。病鱼体表可见虫体,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口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秋末、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20.
<正> 1、肠炎病:草、青鱼易患此病,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红肿外突,鱼腹内有许多腔液,肠壁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柱或破裂外溢,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且含许多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黄胺胍第一天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药量减半,制成适口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六天。 2、烂鳃病:草、青、 、鲤等鱼都可发生,而主要危害草鱼。症状是病鱼鳃丝腐烂,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带污泥,主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