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执法中的十种违法现象王珍一是超越《审计法》规定的职权范围行使审计监督权。一些县级审计机关明知对集体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缺乏法律依据,但是,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仍然对集体企业进行审计。还有,少数地方审计机关以审计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为由,自行决定对国税系统...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参加了对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执法及审计质量检查,发现在审计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审计法等审计规范相抵触,应引起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超越审计机关权限,违法没收被审计单位财产 检查发现,有的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便将银行存折或现金当场没收,还美其名曰“加大执法力度”,孰不知却是在违法。 《审计法》第四章第31条至36条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男32条对审计机关的权限作了规定。 1.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报告以…  相似文献   

3.
审计监督的关键是审计执法。如何掌握好执法尺度,这是日常工作中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本人就当前审计执法中存在的几种弊端谈些看法。 一、软化 审计执法软化。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各项新法规不断出台,可能出现为了保护地方或条块利益,对被审对象或事项的违纪、违规甚至违法问题视而不见,或是从轻处罚甚至免于处罚的现象。对审计案件的查处容易过轻、过松即“软化”。如:按《财政处罚暂行规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刘志民同志在《中国审计》2002年第2期发表的《政府审计执法地位的现代定位》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后,笔者感受颇深。“刘文”就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揭示了很多较为客观实在、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但对文章中提出的改变政府审计执法地位的一些  相似文献   

5.
朱兵 《现代审计》2007,(3):10-10
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由于《审计法》未设定“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审计机关在对被审计单位违法所得的处理处罚上存在法律、法规依据方面尴尬。为此。建议《审计法》设定“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种类。因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宪法》、《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是调整和规范审计监督活动的基本法律依据。在《审计法》及《实施条例》中,不仅明确规定了国家审计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权和处罚权的法律界定,从而使审计工作承担起更重要的执法责任。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现行审计工作中,在对审计处理处罚权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加以改进,以使审计机关及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审计行为,通过多种处理处罚方式,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法律尊严,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7.
严格审计执法要敢闯“四关”●王福兴严格审计执法,说到底就是维护《审计法》的尊严,确保《审计法》的公正实施,这是贯彻落实《审计法》的基本要求。严格审计执法要敢闯“四关”。一、要敢闯权利关。权者,指凭借手中权力干扰阻挠审计执法活动,妨碍法律公正的“特权”...  相似文献   

8.
《四川会计》1997年10月发表了王馥玲同志的《会计目标的定位》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文中作者立论新颖,读后颇受启发。但对于《王文》将我国当前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观点,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一、纵观《王文》...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9年第8期刊登了《本案违法事实如何正确认定》一文,在案件审理中,对如何确定本案的违法主体以及适用法律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本案中的问题在3C认证产品“委托生产”执法中常常遇见,如何处理比较容易产生争议,下文笔者试结合3C认证相关制度阐述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有感于“百万蛀虫案”一稿多刊现象□万文英□由湖北省襄阳县审计局樊其国所撰写的“百万经济蛀虫———特大贪污案内部审计纪实”一文,先后在《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九七第三期中以“审计挖出百万元贪污蛀虫”为题;《新疆审计》九七第二期(双月刊)以“百万元经济‘蛀...  相似文献   

11.
浅议“多借多贷”会计分录──与王文定同志商榷侯都亮本刊93年第10期中刊登王文定同志撰写的《谈谈多借多贷会计分录》一文(以下简称王文),不否定在处理一笔经济业务中只允许“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理论,但是面对现实出现的“多倍多贷”会计分录又是正...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文》的精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本市严格土地管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提出了将全市违法用地总量控制在5%以内。违法用地宗地数大幅减少的目标,在奉贤、金山、嘉定、青浦、闵行、松江、浦东、南汇、宝山、崇明等十个区(县)开展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化的土地动态巡查。发挥了市、区(县)、镇三级连动的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制止新增违法用地。对遏制和消除违法用地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审计执法中的“白条”现象海江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不付钞票,只给一张收据,被人称之“打白条”。然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和意见,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白条”现象,严重削弱了审计监督的震慑力,影响了审计权威的树立,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今年来,翁源县审计局贯彻朱总理“加大审计执法力度”的指示精神,认真分析近年来有些部门对审计查处问题屡查屡犯的原因,发现审计执法力度不足,对问题的“曝光”力度还不够。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了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披露力度。一是从今年开始每季度把审计发现的问题综合整理成《审计要情》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二是将近年来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如实地向本地人大常委会报告;三是把近年来屡查屡犯、违纪违规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的单位,由县政府向全县通报“曝光”,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谈依法审计     
依法审计,是《审计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审计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这就要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要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执法。由于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的执法者,审计监督是国家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它属于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违法或不当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从领导、审计组、审计人员的每个环节都比较明确地规定了责任和权力,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从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审计工作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  相似文献   

16.
《不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组织生产该如何处理》一文介绍了某县质监局在执法工作中,对违法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出现的四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7.
目前 ,界定和追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责任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 ,已修订过的《审计机关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也不完备 ,在实际操作中 ,法律依据上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因此 ,在制度建设方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完善审计风险责任法定原则《审计机关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中提出了需追究责任的“两错”是指“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引起的 ,这是一个进步 ,但尚不完善。建议界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责任应明确三个“不属于”。(一)实施审计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无过错(既非故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切实解决当前土地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部于9月15日至12月25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矛头直指“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三种土地执法“顽疾”。应该说,这是一场土地执法的雷霆行动,也是一场集中力量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硬仗。它对有效惩治和遏制土地违法违规的不良势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下发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修订稿提出:要有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组的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重大过失和违法行为,应当追究其责任,笔者认为,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追究审计过失责任,表明我国审计监督机制正在健全与完善,审计工作已经进入法制化轨道。十多年来,我国审计事业迅速发展,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审计成果为世人所公认,审计机关的自我约束机制也在不断建立健全。然而,审计结果不真实,虚盈潜亏不反映,违法违…  相似文献   

20.
汤伟生 《中国审计》2004,(18):46-47
一、基层审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执法的直接强制性偏弱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限远远不能满足实现审计目的的需要,如审计处理处罚缺乏直接强制性,以致发生审计决定未能很好地得到落实的现象。虽然《审计法》及有关法规规定了审计机关对违规违纪问题拥有处理处罚权,但因审计机关没有直接扣缴、划转的强制措施,而一旦被审计单位拒绝执行,或故意拖延执行,则只能依靠有关部门配合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这些部门出现梗阻,审计决定就成一纸空文,从而影响了审计执法力度。国家审计执法的独立性有待加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