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公共舆情可能引爆社会危机,实时监测是舆情发现、预警的前提。公共舆情研判依赖研判指标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舆情研判预警系统有助于提高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处置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对提高政府舆情管理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新主流媒体,已经成为党委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概念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网络舆情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后探讨了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吴贵勇 《秘书工作》2013,(12):32-33
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创新社会治理、贯彻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特别是做好网民给党政领导留言反映问题的回复,是摆在各级党政办公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黄吉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132-133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网民意见的非理性等缺陷的存在,网络舆情出现偏差,从而扰乱公众思想,混淆网民视听。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面对网络舆情,如何把握自己,不被网络舆情所迷失,不断增强掌握和驾驭网络舆情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他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重要问题。本文从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出发,分析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迷失自我的表现、原因,寻找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舆情自我迷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高校网络舆情已经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控,对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诠释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形成校园安全网络舆情的成因,提出建构高等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网络舆情控制及引导机制。近年来,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程度的普及速度惊人,网络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大学校园信息化渗透力已经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当下,高校大学生参与公共舆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2.98亿网民以及1.17亿手机网民.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阐述观点的重要平台,网民正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的重大力量.分析网络舆情,把握网络舆情走向,对于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高校潜伏的隐性矛盾凸显,而网络舆情对于事件走向具有明显引导作用。高校网络舆情在有利于改进高校管理层的工作的同时,犹如一把"双刃剑",也给各种虚假言论、夸大言论、恶意言论提供了温床。因此,发挥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联动机制,预防或减少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任意扩散的发生,努力构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预防机制,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主动权,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新主流媒体,已经成为党委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概念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网络舆情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后探讨了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岳俊 《数据》2023,(1):105-106
网络舆情管理是高校网络思政管理的重要课题和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社会机构,在拥有一般社会组织机构共同、常态的共性特征同时也拥有着独自特殊的、复杂的个性特征。本文针对重大社会热点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真伪难辨、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巨大等具体表现,指出网络舆情会对高校学生造成认知偏差、心理失衡、神经紧张意志力衰弱等问题。并对此提出应该完善高校舆情管理监督队伍、建立健全舆情预警监督机制、运用综合媒体讲好抗议故事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自己看法观点的重要媒介,要想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必须对网络舆情加以关注,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确保用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33):167-169
随着网络舆情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和政府对网络舆情予以了高度关注。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及加强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的方法和策略,指出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关注和加强藏族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等媒体近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舆情危机.对于企业来讲,若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相关动态,并对员工做好舆情引导,目前这已经成为企业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如何理性看待网络舆情,如何正确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首先应把握网络舆情的两面性特征:理性与非理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民主性和狭隘性、技术性和政治性、自由性与可控性。其次构建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高度重视,坚持以疏导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作为,提升处置网络舆情的基本能力;群策群力,建设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不断规范网络参与者行为;未雨绸缪,科学构建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实时传播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工商部门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考验。笔者从工商部门网络舆情分类入手,分析当前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并就如何有效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秦蓁 《数据》2023,(1):209-210
文章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随后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建设策略,包括健全网络舆情信息发布机制、完善信息传递机制、健全信息协调机制、创建管理引导机制、构建舆情管理安全阀机制,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任兰 《数据》2023,(2):74-75
高校疫情常态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学生和其他相关群体的利益,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舆情引导是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维护学校形象、维护社会安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高校舆情管理面临利益群体复杂、学生媒介参与度高、缺乏专门的舆情管理队伍等挑战,高校应当遵从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建立防范机制,引导舆情走向,及时公布真相,组建工作队伍,修复高校形象,确保校园防控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沟通工具,微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快速地反映师生的心声,也可能被以讹传讹,偏离事实。本文以微信的发展以及功能分析,探讨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微信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挑战,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意识,提高师生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提高校园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加大保障机制,夯实微信舆情引导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舆情事件,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的频发事件。人员散乱、爆发速度快、范围极广、控制困难等特点决定了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时,国有企业要采取恰当的原则和合适的处理策略。以人为本、公开及时、有效疏导原则已成为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共识。对网络舆情进行收集、整理、解析之后,建立健全的舆情控制与分流机制是舆情控制的有效方法。只有加强处置、提升员工法制和道德素质、加强内功修养才能提高舆情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为广大网民了解政府最新动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了解民众真实想法的重要方式。网络舆情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既给县级政府带来了挑战,又给政府带来了机遇。所谓挑战即负面网络舆情对县级政府造成的压力,机遇即政府便于通过网络舆情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为此本文主要对县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问题对策进行研究。首先以网络舆情为切入点,并从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及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条件入手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之后对县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积极探索、积极响应网络舆情、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公开、积极形成公众互动及积极采纳公众意见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县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舆情监测手段落后、处理手段单一、研判预警能力不足、政府应对迟缓及上下级政府协调不够、官方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并对形成缺乏危机意识、执行观念过于陈旧及应对机制有待完善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最终提出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转变执政理念,重视信息公开度,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校园网络舆论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网络舆情具有大学生自身因素,同时也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突发性和多变性、匿名性和外显性、少数性和分散性表现形式,是以在校高职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其所关注的其他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集中体现。分析网络舆情特点及成因,进行有效管理,使网络舆情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