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Z”值区域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利用奥特曼的Z记分模型作多元判别分析,测试符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Z值,并将其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值。实证结果显示,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可以得到判别财务危机公司与非财务危机公司的Z值区域,并且可以保证较高的判别精确度。同时也发现,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现金流量指标为更好的警兆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探讨性研究。文章收集并筛选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然后用两配对样本的检验方法选取指标,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建立财务预警的Z模型,以判定上市公司是否有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探讨性研究。文章收集并筛选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然后用两配对样本的检验方法选取指标,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建立财务预警的Z模型,以判定上市公司是否有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界定财务危机内涵的基础上,以沪深两市因“最近两年连续亏损”而被处理的200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行业分布、危机时间、地区分布等3个方面探讨其中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些共性规律,研究显示:各个行业的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程度不同,综合类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最大;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时间比较集中,上市后5-10年是其出现财务危机的高峰期;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地区分布有关,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其他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现金流量为研究视角,引入主成分分析法改进Z计分模型,使用t-1年的财务数据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综合模型对42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存在阶段性特点;另外,企业的Z值越小,表示其财务状况越差,越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财务危机预警的Z计分模型,并以沪深股市38家电器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财务危机预警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Z计分模型在评价电器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引导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等依据该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对可能的财务危机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演进过程的回顾,对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需要完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设置相互联系的现金流量类指标作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在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分行业设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所收集的信息要进行严格的甄别和审核,并根据上市公司的现实情况寻找合适的判断点。  相似文献   

8.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于企业了解和控制财务危机的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Z值模型,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与信息,研究针对上市公司特点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最后通过海尔公司这一具体案例,运用Z值模型检验海尔公司的财务状况,探讨海尔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蔡伟斌 《价值工程》2014,(9):137-139
本文通过配比性原则和对在2010年被ST的上市公司t-2年财务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建立模型并确定综合预警值F判定模型是否具有预警性。结果显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能较好地作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否将陷入财务危机的预警警示。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大多通过财务指标建立模型进行预测,财务指标从理论上并没有深入剖析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还需要引进非财务信息纳入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文章通过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关系的分析,运用公司治理来完善财务预警机制,最终引入公司治理信息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经营失败或财务危机在会计和信用风险领域得到广泛的讨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Beaver(1966)和Altman(1968)第一次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寻找更有效的经验模型来反映财务危机。企业在何种经营环境下进行哪些管理及决策,才会使公司维持资金长期获利,基本上企业运营最终结果会呈现在报表及现金流上。我国的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原因错综复杂,但从实务的角度看,引发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可以从上市公司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残酷,企业发展可能陷入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的发生并非突然,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财务危机不但具有先兆,而且是可以预测的。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5年至2007年23家ST上市公司,同时选取了23家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结果发现:资产负债对财务危机不显著,总资产周转率与财务危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财务危机又称为财务困境,通常有两种确定企业处于财务危机的方法。一是破产法对破产的定义,即企业严重亏损,不能支付到期债务作为界定财务危机的标志。破产是企业财务危机的极端表现形式。二是证券交易所对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一般以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特别是因为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作为界定财务危机的标志;也就是说,如果某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了,那么说明该公司已经陷入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分析,可以提醒企业管理人员运用预测方法检查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增强对财务危机的防范意识,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从而能从容应对企业的财务危机,尽量避免发生财务危机或减少发生财务危机的损失。我国2006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沪深两市7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6年、2007年、2008年1季度报表的数据,基于Altman的Z记分模型,对所选样本公司进行了财务困境分析。结果表明,Z记分模型的测度结果符合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特别在2008年,有超过55%(41家)的房地产行业陷入财务危机,其原因是实行了过于激进的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16.
刘又萌 《财会通讯》2021,(4):142-145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一般认为当企业面临经营失败、无力偿付债务或破产时即陷入了财务危机.现有文献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有意探讨,但鲜有文献以案例形式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危机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案例公司獐子岛的深入分析,发现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时,容易诱导管理层决策失误,从而引发财务危机.本文丰富了财务危机产生原因的相关研究,初步厘清了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证明,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对保护企业有关各方的利益有着重大意义。要成功地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必须找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以致退市的实例,着重分析了企业财务危机的内部成因。  相似文献   

18.
宋歌  马涛 《价值工程》2019,38(1):53-56
本文采用2007年至2016年351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深度学习为研究工具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所有上市公司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72%以上,且利用的以前的年度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沪深两市7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6年、2007年、2008年1季度报表的数据,基于Altman的“Z记分模型”,对所选样本公司进行了财务困境分析。结果表明,“Z记分模型”的测度结果符合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特别在2008年,有超过55%(41家)的房地产行业陷入财务危机,其原因是实行了过于激进的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发展,介绍、分析了各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包括Z值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警等,最后指出了运用现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