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甘肃陇南根据本地山大沟深、贫穷落后的实际,提出并实施了“一人一亩基本田,一户一亩林果园(包括药村园),一年出售一头商品畜,一户一年输转一个劳动力”即“四个一”的扶贫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改善了生产条件,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全区经济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扬国荣认为“四个一”是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标的有力措施,是摆脱贫困、促进山区由自给性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  相似文献   

2.
广昌县1985年以前、有1.8338万户特困户。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温饱工程”,抓好特困户“四个一”脱贫工程的落实。即建立人均一亩以上的稳产高产农田、有的户有一亩以上经济作物;有的户有一亩以上林果园;大部分特困户有一个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工副业生产。并组织进行了11个项目科技培训,使特困户  相似文献   

3.
扶贫到户是在低层次、低起步的扶贫经济开发阶段,为尽快的恢复“造血”功能,把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和经济开发有机结合,落实到特、贫困户搞活家庭经营的基点上。这不是简单的分钱分物到户,而是一项综合输入,把帮助发展商品生产落实到家庭、责任到个人的细致、过硬、有效、牵动扶贫开发全局的工作,适应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扶持方式,通过该方法的扶持,赣南“七五”期间解决了98.45%的特困户的温饱,70%以上的特困户按照“四个一”(即:一户种好一亩吨粮〈糖〉田,培养一个能人,开发一项扶贫产业,输  相似文献   

4.
万安县实施库区家庭扶贫“四个一”工程江西省万安县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适时地把扶贫工作的重点转向库区的贫困户,推出家庭扶贫“四个一”工程,确保在1997年,即提前一年解决库区贫困户的温饱问题。万安县实施的库区家庭扶贫“四个一”工程为:一...  相似文献   

5.
今年省委、省政府和威海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高度重视,相继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可以说,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为此,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扎实的措施和有效的工作,力促全市民营经济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具体目标是:到今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3.5万户,民营企业1100家,累计注册资本18亿元,从业人员11万人,民营经济纳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升到30%以上。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实施好“四个一”工程:即营造一个浓厚氛围工程,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工程,打造一个坚实平台工程,创…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全世界范围内绝对贫困人口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国贫困人口却呈迅速下降趋势,这一扶贫成绩的取得,全世界为之瞩目。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实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时间也非常紧迫。”在当前扶贫工作已进人最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进一步优化扶贫的思维方式,对于加快扶贫步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辩证思维看班子“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党支部。”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推出了“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模式,把社会扶贫工作推向了新水平。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作为鹿心社省长联系瑞金市的“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中的配套单位,该公司充分发挥扶贫功能,以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全力支持瑞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老区建设》2007,(5):F0004-F0004
都昌县依托当地资源,开发扶贫产业,在中馆镇建立了一个1000亩赣北早熟梨基地,计划在未来4年内将早熟梨扩大到10000亩,幅射周边乡镇的8000户农民加入到这一产业中来。在享有“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的周溪镇,建立了超过30000亩的珍珠养殖基地,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在享有“鄱湖鱼仓”美誉的芗溪乡,建立了1000亩网箱养鱼基地,在中馆镇建立了成片300亩的龙虾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9.
响应省委“万名干部下基层”、县委“千名干部进农家”的号召,3月11日,我到扶贫联系点龙溪坪村进行调研。收获是:善抓历史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是特困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特困村发展的硬道理湘西保靖县龙溪乡龙溪坪村,是保靖十大特困村之一。该村离县城仅13公里,全村335户1364人,拥有土地1401亩,其中稻田573亩,旱地828亩;有山地7820亩,其中可开发面积为5000余亩。龙溪坪村2000年人均收入仅626元,人平粮食95公斤,眼下断粮户为38人,上半年缺粮户有120人,全村有单身汉…  相似文献   

10.
南昌县广福镇木山村地处广福街西侧, 305户居民,人口 1545人,耕地 2430亩,沙山荒地数百亩。原本是一个田贫、山贫、水贫的靠天吃饭的贫困村,但是,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挂点单位——省农工委和市县扶贫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木山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百姓一年比一年富裕。 1996年就跻身全县“经济十强村”, 1998年又被评为南昌县“村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1999年,全村集体经济净收入达 21. 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225元,分别超过 1994年的 10倍和 1. 2倍。贫困人口由扶贫前的 920人减少到现在的 86人。   木山村的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成绩,我们认为关键是理清了扶贫工作思路,找准了扶贫的突破口。   首先,寻找出贫困的根源。上级扶贫挂点单位、市、县扶贫业务部门、木山村干部一班人认为扶贫工作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否则盲目扶贫,只会劳民伤财,收效甚微。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大家认为木山村之所以贫穷,主要是因为耕田种地靠天吃饭,全村 2430亩耕地中的 83%临近白水湖,是低洼田,受洪涝影响,三年两不收。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宜春地区扶贫攻坚“六到户”为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切实落实扶贫到户,江西省宜春地区制定了扶贫攻坚的“六到户”措施:一、扶贫对象到户。从3月起至5月底,按照低于865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农户为温饱攻坚对象户,采取“全面摸底,民主评议,村、乡审定”的办法,将...  相似文献   

12.
千阳扶贫“拳头”产品海升苹果色红味鲜,一上市就被慕名而来的客商抢购一空;陇县扶贫示范园的食用菌个大肉厚,远销西安、河南等地;麟游县依靠扶贫资金培育的20万亩优质核桃,让农民鼓起了腰包;陈仓区西部山区百余户贫困群众养猪发了家;太白县、渭滨区一个个移民小区拔地而起,贫困户搬出“山窝窝”,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楼房……这是宝鸡扶贫工作带来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3.
旺苍县在驻村帮扶中,注重“五落实、五上墙”工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五落实”包括:一是帮扶组织落实。各乡镇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指导全乡扶贫攻坚工作;工作队员和村、社干部在贫困村建立扶贫攻坚帮扶组,一层抓一层。二是责任落实。组长、副组长负责一个片区的全面指导,工作队员帮扶到户,责任到人。三是扶贫对象落实。以1997年建十户为基础,再通过群众会认真核实后,分户建卡保证扶贫对象准确。四是项目落实。工作队员根据扶贫对象,跟踪到户,摸清家底,按照脱贫指标,核实1997年收入情况,从而确定九八年的奋斗目标,逐户…  相似文献   

14.
《老区建设》2006,(7):F0003-F0004
“十五”期间,永丰县共投入扶贫奖金165.1万元。扶助项目539个,其中种经济林木1970亩,种大棚蔬菜4399亩,种经济作物3700亩,覆盖农户4500户;  相似文献   

15.
广角镜     
○喜鹊登枝○赣州扶贫“四到户”成效显著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赣州地区坚持扶贫“四到户”,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资金安排到户为加大扶贫到户的力度,全市坚持把70%以上的扶贫资金安排到户。支柱产业覆盖到户7年来,全市投入2.2亿扶贫资金用于果业、蚕桑、林化、养殖等具有赣南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开发。到2000年底,全市有千亩以上果茶基地104个,500亩以上基地1873个,100亩以上基地1849个。这些扶贫支柱产业覆盖全市314个乡,3240个村,辐射贫困户16万户,贫困户人均收入200多元。小额信贷扶持到户在总结于都县马安乡…  相似文献   

16.
李建军 《老区建设》2013,(15):27-28
自国家实施扶贫攻坚以来,兴国这个革命老区先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全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别是被列入全国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和省定“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县以来,兴国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努力构建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及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全面掀起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省组成的“四帮一”工作队重点帮扶特困村,我被安排到北黄家窑开展扶贫工作。该村位于张家口市怀安县南部,全村共有145户、501人;耕地2990亩,其中退耕还林1386亩。2004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比较落后,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老建部门对全镇45户至今尚未解决温饱的“难点户”、“徘徊户”攻坚,寻找出了一条依托扶贫经济实体,发挥扶贫功能,使特困户稳定地解决温饱,有  相似文献   

19.
豫赈 《河南经济》1997,(2):45-46
以工代赈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扶贫政策和措施,在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同时,如何扶贫到户,并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成为我们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虞城县自1995年开始,利用以工代赈资金进行“孟加拉模式”扶贫的尝试工作,创造性地在虞城县发展了“孟加拉扶贫模式”,即“以工代赈+农村信用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之为“猛-拉”扶贫模式,正是这种“猛-拉”扶贫模式,1996年将虞城县700多个贫困户拉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800户农民每年愿意支付每棵树“一斤水果钱”的酬劳作为指导费,“一斤水果”钱,使3500亩“公子树”开花结果,800户农民增收上千万元:使6万亩“不开花、不结果;光开花,不结果”的退耕还林果树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