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背景介绍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灾害损失补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4353.7万人次受灾,从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来看,地震分布范围广泛、破坏力强的特点成为人类的第一大威胁。我国地震风险应对体系仍以政府救灾为主,而保险在地震风险管理中的职能缺位已经制约了地震受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震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琎 《上海保险》2008,(2):50-53
一、我国地震风险及其损失补偿现状 (一)我国面临严重的地震灾害风险 我国地形起伏,地质结构复杂,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全球的两个主要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均经过我国境内。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也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地震活动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一旦发生,势必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失。我国有60%的国土位于震级7度以上的强烈震区.其中包括我国50%的城市和67%的大城市。且震中区内大中城市较多,建筑物抗震能力不强,更加容易遭受由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我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其中我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而地震等巨灾保险制度在我国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5.12汶川大地震的突发,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地震等巨灾保险制度的软肋。论文在介绍美国、挪威、新西兰和日本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我国地震保险制度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损失和补偿数据为背景,在对国内地震保险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后,讨论了我国地震保险框架构建的制度依据。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地震保险基金委员会的设想,分析了其框架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职能,研究了我国地震保险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震保险制度还有诸多缺陷,国家救济和社会捐赠仍然是灾后重建的主要方式,由于财力有限,对灾民的补偿只能是小范围和低层次的。这妨碍了商业地震保险业务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我国灾情复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本文借鉴了国际经验、分析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我国大陆地区1990~2019年的地震灾害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三个维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复杂数据结构下的多维地震风险模型。在不同期限结构和不同偿付水平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算法测算了我国地震保险基金的风险规模和保费水平。与传统的巨灾精算模型相比,多维地震风险模型不仅解决了连续型、离散型和半连续型数据的联合建模问题,还能够更好地刻画多维地震风险之间非对称的相依结构。实际分析表明,在巨灾风险度量中考虑复杂的相依结构能够更好地分散地震的尾部风险,有效地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地震保险的风险覆盖水平,为完善我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5.12汶川大地震使得社会各界对保险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对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地震保险的原因,在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地震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应加快地震保险立法工作、政府主导与商业运作相结合、以居民住宅保险为基本险种、建立多元化风险损失分摊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现状后,认为我国现有的地震保险制度中尚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财产保险中地震责任缺位、风险转嫁渠道狭窄及民众投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为借鉴,充分利用保险职能,从完善地震保险相关法律、开发地震附加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以及将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相结合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我国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玮  郭静 《保险研究》2021,(1):22-39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政府财政救灾与灾后重建等涉灾支出波动较大,影响经济平稳运行,探索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风险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政府财政对地震巨灾救灾与重建支出负担积累模型,根据我国1990~2018年的地震损失数据,预测2019~2026年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不同保险金额下,我国地震巨灾财政涉灾支出负担积累的变动情况,并以此检验保险可以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风险~((1))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购买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可以有效地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性风险,且波动性随着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赔付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保额分别为5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和200亿元时,可以使财政涉灾支出负担积累分别下降0.0019%、0.0028%、0.0033%和0.0047%。鉴于此,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实施的巨灾财政指数保险试点可以起到平滑财政涉灾支出的波动性风险,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保险"的科技融合孕育了互联网保险业务,而作为新兴事物,互联网保险的合规性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保险主客体界定与社会普遍认知撕裂、统一监管与碎片化运营方式相互排斥、合同生效要式与契约必要流程难以完备、信息数据集合高需求与网络安全强治理目标不一致、类保险衍生物创新与监管范围划定进退失据等五大合规性问题,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与我国实际,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倩  权锡鉴 《济南金融》2011,(12):75-79
农业巨灾保险的公共产品特性以及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政府的缺位,使得我国的保险法规、保险机构、财政支持和救助方式等方面与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亟待完善。为了加快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政府需要在法律制定、资金保障、保险市场拓展、运作模式、辅助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普惠型医疗保险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一大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普惠型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其次通过对国内部分保险公司线上及线下调研,发现当前普惠型医疗保险发展面临配套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市场认可度普遍偏低、可持续经营能力不强、保险效果低水平重复、相关主体联动不足等困境。进一步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相关经验,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立足点,提高保险规制水平;以强化市场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市场认可度;以优化运行模式为突破点,激发保险生命力;以设计差异化产品为关键点,强化保险增补性;以建立联通机制为动力点,提高相关主体协同度。  相似文献   

15.
陈敏  官兵 《保险研究》2012,(1):116-120
探索建立保险业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对完善我国竞争法律体系、促进行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回顾保险业适用反垄断豁免的经济和法学依据出发,讨论了欧美等立法区保险业豁免制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保险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是:我国保险业应实施分类豁免制度,对保险公司在保费计算、共...  相似文献   

16.
国外巨灾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均 《海南金融》2009,(1):66-70
当前,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正受到空前的关注。本文从域外视角先后考察了关国、英国、法国等国外巨灾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各国巨灾保险制度共通性的经验:巨灾保险运作模式大体有三种;巨灾保险多有相应立法予以肯认;巨灾保险风险转移机制非单一化。进而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即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首先需要法律支持,应当因地制宜地借鉴国外巨灾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fe insurance and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markets on the demand side. In the model utility depends on both consumption and bequest, and utility from consumption is contingent on the state of health. While the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increases both with decreasing income and with a rising degree of altruism,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two parameters on the demand for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are ambiguous. If the utility shock arising from disability declines, both insurance demands will rise.  相似文献   

18.
翁小丹  曹越 《保险研究》2012,(3):104-109
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复杂性和威胁性,社会风险管理面临严重挑战。通过阐述国际社会风险管理的新理念和趋势、分析现实中国的主要社会风险及其风险源,提出创新运用保险技术分解社会风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路径及方法。重点提出通过商业保险对社会风险源的定性、定量分析,转化部分社会风险成可保风险,达到相应社会风险的被分解和预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其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各种网络安全风险。网络风险呈现出频繁性、隐蔽性以及高度破坏性特点,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网络安全列为营造良好数字经济生态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发展机遇、存在的问题,挖掘了国外网络安全保险的先进发展经验,并从保险公司、网络安全企业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三方面,提出了网络安全保险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化解网络安全保险风险,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保险集团开始出现,当竞争进入到一定阶段之际,各保险集团间的发展战略开始有一定程度的趋同倾向。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保险集团在战略上趋同,将使得集团间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也将对保险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现象的成因、影响,以及保险集团对此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