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关村》2011,(5):19-19
日前读到“留学教父”俞敏洪的心灵之声:“新东方上市,带了一个好头,也带了一个坏头。”好者,引发全社会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关注,国外投资计约30多亿美元。坏者,把培训机构视为赚钱机器,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见利忘义。我们心目中所认识、理解、评价的俞敏洪先生,当是“北大人文精神”的继承者,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宗旨充满激情并愿为之献身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1,(4):22-22
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700万人之众,就业总量有增无减,压力很大,前景不容乐观,也是国家的难题。“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为此把脉出招,提出建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让我们和着美酒谈论昨天,让我们蘸着咖啡描绘明天。”多年前,一位小诗人的一首诗中的名句,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最美好的“明天”究竟该是怎样一番图景,诗歌的语言美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朦胧的美。而真正将这幅明天图景绘制成方案图的,则是俞敏洪先生。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8,(11):12-12
“苦海学涯十八载,换得一头白”。在校读书参加过36个开学典礼,全然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日前,听了俞敏洪先生在北大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产生强烈的震撼!俞先生对莘莘学子们坦诚直白的“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出做人的道理——理想照亮前程,良心规范行动。俞敏洪有“穿越地平线的渴望”,鼓舞他克服一切困难,不断进取。高考两次“名落孙山”不气馁,“事不过三”,终于在第三年考取了北大。俞敏洪当年在毕业典礼上有一段话:“大家都获得了优异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  相似文献   

5.
杨柳  余风 《中关村》2004,(12):83-84
新东方的发展正如俞敏洪的那本书名一样“挺立在孤独、失败于屈辱的废墟上”,新东方是从困苦中走过来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自己的管理体制,而新东方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令人欣慰的是新东方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从最初的家族化管理到今日的与国际接轨,新东方为自己的腾飞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他背着一兜钱去发工资很多新东方的老教师都有着这样的经历——俞敏洪老师背着一兜子的钱给他们发工资。直到今天陈向东老师对于他第一次领工资还记忆深刻,“当时我们要发工资,俞敏洪背着一个小学生书包,不过他一般不背,拎着,你也许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09,(4):114-117
权当序言 《中关村》杂志开出“名家专栏”近一半年多时间,令人高兴的是“中国最富的教师”——俞敏洪先生谈人生感悟的“论语”,颇得读者青睐。一位已退休不愿意上网的中学老教师对我说,“‘玉米糊’(对老俞的昵称)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更会赚钱。他在《中关村》发表的励志灵性小品,我每期必读,受益匪浅。”毫无疑问,俞敏洪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名人,他“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给我们启迪鼓舞,催人奋进,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7.
明星 《中关村》2011,(12):23-23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在海淀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从最初教授几十个学员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至今,新东方已走过了整整18个年头。  相似文献   

8.
徐小平 《中关村》2013,(7):83-83
票房已破3亿的《中国合伙人》讲述的是三个人的创业梦、中国梦。它是根据新东方的原型改编的,这毫无疑问。成东青就是俞敏洪,王阳就是王强.孟晓骏就是陈可辛。我当初写这个剧本也是因为“它是我一生最大的兴趣、激情和理想”。  相似文献   

9.
何文竹 《中关村》2010,(4):78-80
俞敏洪办的新东方,是中国最大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培训出了全世界75%以上的海外中国留学生。北京雅思的刘洪波和新航道的胡敏,都是从俞敏洪的新东方团队中走出来的。说来很巧。他们二人的名字凑巧也是俞敏洪名字的分支。他们共同从事着一件如何让中国学生快“敏”走向世界、“洪波”涌连沧海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一道中国的奇观。  相似文献   

10.
杨柳  余风 《中关村》2004,(12):85-85
用俞敏洪自己的话讲,“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世界上本没有新东方学校,因未来的人多了就有了新东方。但路不是随便走出来的,而是因为走的人有共同的目的地,向着一个方向前进,才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新东方也不是偶然成功的,而是因为有着共同理想的一批人,拧成一股绳,通过艰苦卓绝的创业和奋斗,采取得了一点成就”。的确,新东方的成功决不是俞敏洪个人的成功,而是新东方这一个团队的成功,而这也是新东方人所一直追求的。最富激情的老师最初的新东方之所以会成功,最主要的核心是它有着一群真正优秀的老师。这些老师非常的幽默、…  相似文献   

11.
俞敏洪 《中关村》2014,(2):104-104
我现在最担心我跟不上时代,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如果哪一天看到新东方死掉了,只要大家记住俞敏洪还活着就行,我还会努力地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2.
萧惑之 《中关村》2012,(9):118-119
当在《参考消息》上看到“新东方在美遭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报道时,我联想起刚刚拜读完的《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2006年9月7日10月45分,美国纽约交易所,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向“民营经济”道喜!在过去的一年里,“民营经济”取得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为国奉献。党的十七大报告传出洪亮的声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业者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廉守本 《中关村》2008,(6):98-101
“海归”,别名“海龟”。龟者,“龟兔赛跑”之忍者也;步履蹒跚,目标如一,锲而不舍,志在必得。龟背又是“甲骨文”之载体,这个别有意味的名词,冠在世界最知名的电脑公司前面,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因之,我更喜欢“海龟”这个代名词。在我的案头放着夏颖奇博士主编的中关村“海归”系列丛书。从2004年出版的《海归抢摊中关村》发轫,一发而不可收,每年一部,  相似文献   

15.
当地球越来越“小”,名称逐渐被“村落”代替;当全球近70亿的人口越来越“多”,却在“地球村”成为一家人的时候,互联网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甚至在很多时候经常会听到诸如“倘若没有互联网,世界将会怎样?”这样感叹大于疑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4,(11)
消息中国首批“汉语教师志愿者”赴非洲执教5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近日启程赴非洲毛里求斯教授中文。他们是“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派出的首批汉语教师志愿者。专科职校不再升为本科院校日前,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或者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新东方打造可容1.5万学生校园北京商业银行为“新东方”提供了高达一亿的无需抵押的授信贷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透露,将用这笔资金打造能容…  相似文献   

17.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及其传人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儒学一旦成为“显学”,“读书求仕”则成为学子的信务,皓首穷经也就成了“敲门砖”。于是,“官本位”——以官职高低为尺度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价值观念。诸如,重视“官阶”,官大一级压死人。羡慕“官府”,报考公务员趋之若鹜。好打“官腔”,废话连篇如出一辙。梦寐“官位”,为“儒林外史”添故事。“官僚”麋集,且形成“主义”,定然要染上“官场”恶习,生发“官邪”,官商联袂,官官相护……好端端的大千世界,被“搅得周天寒彻”。  相似文献   

18.
俞敏洪 《中关村》2013,(12):113-113
从“土豪”到“士豪”,“土”是下面一横长,“士”是上面一横长,“土豪”们有的时候把脚伸得太长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下面那两只脚稍微砍撺点,成为有着“土族”精神的豪杰。  相似文献   

19.
毛志成 《中关村》2009,(9):100-101
什么是成才?如何成才?为此而说出的话很多,尤其“专家”、“名人”、“大师”说出的话更多。当然,其中不乏正确的话,有用的话,有益的话。但错误的话,无用的话,误事害人的话也实在不少。关于正确、有用、有益的话,无非就是简明的话、朴素的话那么几种,这里暂先不说。我重点要说的是不正确、不实用甚而误事害人的话。这样的话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于人、于事、于己尤其不利。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中关村》2014,(5):121-121
年届“随心所欲”的老朽很难再有精气神儿浏览小说,更不屑阅读强加你“普世”或“教义”的文字,尤其是“仰望星空”的虚空官腔。我只想了然世态样貌,然后用“心之官”判断是非。当然,也不相信星云大师布道的“舍就是得”,只因中国老百姓“舍”的太多,“得”之甚少,至今鲜见“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