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几种类型,并从中透析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各种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法,从而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上市公司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李清文 《会计之友》2009,(14):93-94
本文列举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深入剖析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内外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其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存在利润操纵隐患,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该准则的实施效果倍受关注。文章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利用各种类型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方式,分析其成因,并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准备是一个使人们更客观认识上市公司业绩,更真切观察上市公司发展所处制度环境的视角。但由于资产减值会计灵活度高,可控性强,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压缩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空间,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现出它的约束力。因此,要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5.
对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审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财会通讯》2004,(11):44-44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谈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会计利润操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生 《会计之友》2008,(27):82-83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向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是,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却成为某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某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动机、方法和影响,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向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是,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却成为某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某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动机、方法和影响,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本文以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2005年度和2006年度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情况,发现不可转回性资产减值准备在总计提额中所占比重极低,上市公司主要利用可转回性资产进行利润操纵。因此,"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并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9.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方式及审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来遏制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本文以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2005年度和2006年度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情况,发现不可转回性资产减值准备在总计提额中所占比重极低,上市公司主要利用可转回性资产进行利润操纵。因此,“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并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我国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减少了会计利润操纵的空间,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促使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但是,新准则在一些方面仍然值得商榷。资产减值准则虽然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冲回。但该规定并未完全堵住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制度和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掩盖舞弊等非正常行为,但仍存在不少缺陷。有些上市公司基于掩饰经营重大失误、转移利润给大股东、维持上市资格等动机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舞弊,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本文分析了科龙电器资产减值舞弊的典型案例,总结了资产减值舞弊的主要方式,并对我国资产减值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实施,对于消除我国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泡沫”,挤干资产中的“水分”,为解决上市公司的虚盈实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影响资产减值的因素众多,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的权限,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上市公司可以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八项减值准备“政策的实施,使上市公司的资产计量面临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于消除我国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泡沫“,挤干资产中的“水分“,从而解决上市公司的虚盈实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影响资产减值的因素众多,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的权利,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上市公司可以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因此,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不得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对于已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在资产实际变现时,其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销,抵减当期成本。准则的规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无法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及转销的情况,说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仍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利润操纵行为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活动中,新会计准则通过对存贷记账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债务重组方法的调整等方面控制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但也留有一定隐患。文章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深入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若干规定,并探究了其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部分,不同的资产减值政策的使用对企业利润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操纵利润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在介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基础上,以中国国航为例来分析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利润的影响,并就规范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原会计制度中长期资产减值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便于盈余操纵。《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计提减值准备以来,上市公司频繁利用《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将计提减值准备作为自己公司的蓄水池,使之成为上市公司以后经营状况不佳年度的利润来源。如ST中华2001年亏损超过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仅1164万元,亏损主要是由于计提大量的坏账准备及减值准备所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文章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可操作性差,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缺陷、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以利遏制企事业单位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佃是,由于现实市场因素的限制,新的准则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