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人的素质也是可知的。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素质是人类社会属性的反应,每个具体的个人素质与个人本质相联系,它可以通过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反映出来。现实生活中模糊性和精确性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既有模糊性的一面,又具有精确性的一面,模糊性是普遍的、绝对的,精确性是具体的、相对的,它是包含了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计量经济学对当前经济危机预测与应对的无力,引发学术界对其应用研究结论准确性之争。争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计量经济学是否为现实的精确蓝图?本文从计量经济学学科性质、模型体系、数理基础和应用研究教科书范式四个层面对其应用研究精确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科学实在论框架下计量经济学的非精确特性,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对现实的似真性,应用统计、概率基础引发的难以规避的非确切性和应用研究教科书范式内生的非精确性,指出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与经济现实的关系:对现实的非精确表述。  相似文献   

3.
1965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L·A·Zadeh查德教授开始对“模糊数学”的研究,发表了著名论文——《模糊集合》。文中首次提出模糊性问题,并给出了模糊概念的定量表示方法。这一成就显示了数学开始进入带有模糊性的复杂的“大系统”,它标志着一门崭新的数学分支——模糊数学的产生,并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对语言学的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混沌理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预测的认识,为复杂的系统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文章利用非线性回归方程建立混沌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人力资源预测实例来验证该模型在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决策必然涉及到对信息的评价。文章回顾了经济分析中个体对信息的评价方法。客观概率是人们最早用到的测度信息的工具,主观概率的提出表现了人类认识自身行为的提高,由于信息的模糊性和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以及个体间的异质,模糊集合论和模糊测度论成为评价信息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系统观是从系统论角度,运用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理论与系统分析方法对生产力进行研究、反思和再认识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生产力观,它从一个新角度阐明了生产力的定义,揭示出了生产力的层次结构规律,指明了优化生产力功能的途径,使人们对生产力的研究和认识系统化、深化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现象本身程度不等的带有模糊性,特别是它们信息的处理提取更加需要模糊处理,同时人的认识能力也存在着这样的或者那样的模糊性模糊逻辑通过对经济现象中的模糊性经济研究方法的争论以及人的思维固有的模糊性的论述,在研究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系统科学方法论对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有助于人们对教育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一些教育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整体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魏刚  陈工孟 《财经研究》2001,27(3):42-49
本文运用一系列误差衡量标准,比较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之间盈余预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H股和红筹股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比香港本地企业的预测预测更为精确。在用横截面模型解释精确性变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统计回归结果的解释力较强。本文的偏见和理性检验表明,对于增长模型而言,IPO公司的盈余预测是无偏的,并且其制定过程也是显得比较理性,盈余预测与IPO公司的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翼鹏 《时代经贸》2006,(11Z):72-72
财务会计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产生的,而市场经济是在发展中的动态经济,财务会计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是近似的、不精确的。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财务会计的模糊性的因素,提出了处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从客观物质世界经层层抽象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和机制,描述了科学概念的清晰性与模糊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等内在矛盾,并以“原子”概念的发展为例,研究了科学概念的演化逻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体系中出现了一门新学科——系统科学,它从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去研究世界中系统、控制、信息的规律性。系统科学理论的迅速崛起,把科学研究引向人体、思维、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大大拓展了人们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指对事物的归属问题不能给以明确判断,“亦是亦非”或“似是而非”。客观世界里这种概念或现象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的。模糊性具体的可以分为三种:①内在的模糊性,指由于客观事物的中介过度性而引起的划分上的不确定性;②信息的模糊性,指在复杂的系统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模糊性:③主观的模糊性,指由于认识主体在性格、职业、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对事物划分上的不确定性。这二三种模糊性经常共存于同一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会计作为“人造信息系统”,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其许多领域中都普遍的存在着这三种模糊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居住的气候因子综合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李雪铭  刘敬华 《经济地理》2003,23(5):656-660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特点,气候是构成这一系统最为密切直接的自然地理因素,也是人们评判城市适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人适应气候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气候适居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系统科学对高等教育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从3个方面加速了高等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一方面促使高等教育研究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高等教育理论成为严密的科学体系;同时还催生了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系统科学思维方法还从5个方面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分析工具。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关春 《经济师》2005,(1):25-26
自然科学具有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归纳为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重视对理论的检验。对于几十年前还处于会计属于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旋涡中的会计来说,科学的特点对于会计理论研究很有启发意义首先,会计理论研究要接受科学精神的洗礼;其次,会计理论研究应重视检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监测日益纳入到生活中来.本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个室内环境测量系统,主要对室内环境参数中温度、湿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度进行研究.不但可以精确的采集并显示,还可以通过键盘人为设定人们所期望的上、下限值,当检测到任何一个参数越限时,则启动声光报警,使人们做出相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张朝丰 《经济师》2011,(5):268-268,270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文章阐述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说明要搞好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关心爱护职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混沌理论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沌(chaos)是系统不规则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系统中,许多经济现象从表面上看具有极不规则的特征,这就为人们试图用混沌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生活提供了条件。混沌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不稳定性”、“结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以及“非正常行为”出现的原因等,这恰与以往在经济理论和建模过程中以强调“稳定”、“均衡”,以及“合理行为”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混沌理论作为研究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一门新兴科学,最初起源于数理科学,如今它的研究与应用已渗透到了许多学科领域。许多研究业已表明,象社会、经济、生态这些…  相似文献   

20.
任何项目都包含风险,国际运动会也不例外,其中的风险是错综复杂的。弄清国际运动会的风险源,对国际运动会的科学风险评价和会议的圆满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鉴于国际运动会风险源具有多因素、多层次、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理论解决风险评价的思路。用模糊数学方法解决国际运动会风险评价问题,就是用数学方法将运动会这一自身带有模糊性的系统数量化。通过对大量世界级运动会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起了国际运动会风险评价的指标因素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因素的相对权重,并借助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起国际运动会风险评价数学模型,给出了模拟评价实例与评价过程,提出了国际运动会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