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动力,科技水平的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整体实力。近年来,随着学习型组织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可以通过持续的科技培训,帮助银行科技人员尽快掌握日新月异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应用和新管理方法,以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以非保本理财产品作为影子银行业务的代理变量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影子银行业务具有正相关性;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不同规模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大型银行影响不明显,对其他银行作用明显;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高虽然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子银行业务使得表内信息的风险评价指标得到改善,却也可能增加了银行整体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3.
郭晔  未钟琴  方颖 《金融研究》2022,508(10):20-38
商业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进行的金融服务创新,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5—2019年323家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战略合作的数据,研究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其信贷风险与经营绩效。结果表明:(1)银行布局金融科技战略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绩效;(2)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其自身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3)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信贷风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提高运营管理能力与拓展中间业务这四个渠道提高了银行经营绩效;(4)全国性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使其信贷风险水平得到降低,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的效果更强。同时,信用贷款比重越高的银行通过发展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营绩效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顺势而为所进行的金融科技布局的微观经济后果,也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家银行科技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业务部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科技已经成为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激烈的同业竞争、复杂多变的市场和日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迫使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不断以新业务、新产品、新渠道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同时不断降低营运成本,以取得竞争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用科学高效的科技管理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数据集中工程,各银行的科技生产运行、应用开发和管理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全行统一的、核心的应用开发职能上收到总行,总行在全行科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的科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建设。具体来讲,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当前,金融领域竞争的焦点在于占领市场份额,创造效益,而商业银行电子化水平的高低和网络化程度的优劣则大大促进或制约着银行的发展。因此,大力实施科技战略业已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日显重要而又非常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行人才工程若干问题的研究吴让揖沈则康熊运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对于正向商业银行转化的农业银行来说,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经营成果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区域性银行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提高地方融资效率、稳定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和大型商业银行正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控制战略与具体实施措施。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由于科技投入、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等各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信息科技风险的控制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熊彬  邓成波 《财务与金融》2023,(4):41-48+71
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体系进行风险控制的新工具。以我国A股市场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GARCH-EVT-Clayton-Copula-Co Va R模型,测量样本区间内16家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及系统性风险溢出值,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影响效应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进行风险控制存在增强和减弱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能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商业银行规模、总资产收益率、存款负债比、杠杆率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等因素也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市银行年报信息的文本挖掘,构建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相比,从业务规模、信贷风险和贷款收益角度,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存在错位竞争,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不仅促进了自身信贷业务规模的扩张,提升了银行信贷的普惠性,还有助于增强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发展催生出新的竞争主体与服务形态,也深刻改变着客户的金融消费行为,从而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为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的影响,本文选择2013—2021年我国91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银行个体层面的金融科技应用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盈利能力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创新银行经营模式、丰富银行产品,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且相较于区域性商业银行,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提升的作用更显著;在经营风险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呈现出先降后升的非线性趋势,且相较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冲击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试论储蓄人才的招聘与培养诸葛启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对于银行来说,职工队伍素质和拥有人才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高低,以及金融部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本文仅从储蓄专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具有其它行业无可比拟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服务优势,创造出应有的效益。银行服务管理薄弱,无论是在外延上还是在内涵上都与国际一流银行的服务管理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不佳的根源之一。为了在未来的竞  相似文献   

14.
刘孟飞  王琦 《金融论坛》2021,26(3):60-70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阐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理,选取中国2010-2018年33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程度、净利差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也有重要影响,此外金融科技发展对大中型商业银...  相似文献   

15.
王文江 《现代金融》2023,(12):28-37
本文根据2011-2022年中国21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囤积现象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并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指数,探究金融科技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入强度、流出强度以及总流动强度的上升均显著提高了银行流动性囤积水平,造成流动性负债向非流动性资产的转换出现阻滞,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投机性跨境资本;第二,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可以通过提高银行风险容忍度、降低银行信贷错配程度来缓解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囤积的影响;第三,进一步分析显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囤积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金融科技的调节效应则存在条件边际递增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金融账户开放进程中有效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以及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考察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和收入多元化与银行绩效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势力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效应,高市场势力带来的溢价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相对市场力量假说;商业银行在严格控制营业费用的前提下,提高收入多元化程度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中国银行监管机构需要逐步放松行政管制,使银行将收入多元化纳入银行长远发展的经营战略中,以提高其绩效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合理控制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风险。  相似文献   

17.
鲍星  李巍  李泉 《金融论坛》2022,27(1):9-18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指数,利用2013-2018年中国银行业的数据,研究金融科技运用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改善银企信贷层面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于信贷结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银行,金融科技运用的技术红利更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指标,基于2011-2020年469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提质增效的多维关系。研究表明: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通过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营效益,提升信贷风险管控水平优化银行成本效率,从而实现银行提质增效。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大型银行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的影响略为迟缓,但是大型银行运用金融科技优化经营绩效的整体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提升了理财产品的便利性,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削弱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从而推升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水平。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冲击存在规模效应和城乡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规模效应和城乡差异主要来源于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对银行存款分流冲击的客观作用效果差异,面对存款分流压力时不同规模和城乡属性的银行自身的行为差异并不是产生异质性影响的原因。基于此,对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划,需要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防止金融科技相关业态引发金融风险跨市场、跨部门传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对信息科技呈现出高度依赖的趋势,而市场上信息科技新技术、新产品迅速更新和发展,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所需的全部新技术。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缩短金融产品开发周期,商业银行普遍将信息科技外包作为提高信息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以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节约信息科技建设和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