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军 《经济界》2001,(6):31-33
在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下,城乡差距始终存在并在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处于偏低状态,使得主要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消费水平偏低。同时,又因为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最终形成对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拉低作用。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注和研究,对扩大全社会的消费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居民消费水平的两因素分解 全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即我们简称的居民消费水平,是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其权数是城乡人口比重。即:其中,C──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c─…  相似文献   

2.
组合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水平指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支出。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研究对我国未来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根据全国1978~2007年居民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采用组合模型预测的方法,预测我国2008~2010年的居民消费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增强消费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真  李兴惠 《价值工程》2005,24(7):16-18
本文运用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16个市地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解决了以往在分析居民消费问题时,所遇到的指标多,且指标体系中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同时验证了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总的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对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又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结合山东省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大财政变量对居民消费总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石林  蔡文春  李莹华  寇凤梅 《价值工程》2012,31(17):137-138
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建立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并选取1998-2008年兰州市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兰州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完善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高,消费水平和结构也随之变化,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反应了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文化和消费模式的改变。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对地区消费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1978年至2011年的居民消费水平为样本数据建立预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以预测2012年至2014年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状况,通过分析预测,该模型拟合误差较小,拟合情况达到预期目的。预测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也呈现相同程度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张雪凤 《会计之友》2012,(16):58-59
提高居民消费率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状况和社会保障程度决定了居民的消费水平。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促进公平分配、改变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改革完善现行税制、做好税制改革的征管信息等配套建设以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9.
孙家意 《价值工程》2021,40(11):17-19
在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挑战下,居民消费需求既是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突破口.本文基于主成分回归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支出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等.  相似文献   

10.
吴园园 《企业导报》2012,(12):132-133
居民消费是拉动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安徽经济必须要研究安徽省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安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更有效的促进安徽居民消费和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特点与问题作一简要分析。所谓消费水平,一般是指按人口平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文中对消费水平的分析还仅限于对人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及共价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6,(5):128-129
文章将对居民消费水品进行分析,但由于东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居民消费水品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文章以西部十二省为例,研究在西部十二省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品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的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居民消费中,各项消费支出是由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倾向、价格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定量分析的最佳方法是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经济学家家和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Ernst·Engel,1821—1896)根据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小,其消费水平就越高;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大,其消费水平就越低。后人把这种观点称为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把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称为恩格尔系数,并习惯上以此作为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的衡量标准。应用恩格尔系数从量上评价、分析、预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或富足程度,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  相似文献   

15.
税收及税制结构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税收总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制结构来刺激居民消费。从异质性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异质性消费者无法实现跨期最优,导致其效用函数不同。这意味着同样一单位减税额会造成不同消费者最优消费水平的不同变动。本文以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作为政策节点,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收入和消费数据计算居民承担的直接税和间接税数值,以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税制结构的调整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居民消费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显著刺激居民消费,并且刺激效果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在调节税制结构的过程中,需在居民整体税负水平保持稳定或者逐步下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直接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在税制结构良性发展的同时兼顾居民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吴瑾 《价值工程》2012,31(24):192-193
居民消费结构的状况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文章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制度等方面深入研究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出口)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增长因素,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我国城乡居民由于收入差距较大,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都有很大差别,对经济增长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世贵  尤启明 《价值工程》2009,28(4):161-163
近年来,我国城镇和农村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两者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一直存在差异。文中分析了城镇和农村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俊 《价值工程》2009,28(2):140-142
根据一般消费理论,收入和价格是决定消费两个主要因素。根据1980-2006年我国消费样本数据建立了我国消费模型,通过EVIEWS软件利用OLS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经过计量分析得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受GDP影响,且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CGDP呈明显线性关系。若我国人均GDP增长1%,则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约增加0.71%。滞后的人均消费水平对我国当年的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最终需求的变动是促进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直接推动力。经观察发现我国消费水平地区差异较大,沿海地区消费水平普遍比西北地区消费水平高。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分析了中国各地区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通过分析以及查阅资料发现产生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