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许兆林  曾睿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3):32-36,53
我国零售业全方住对外开放已成为无法规避的选择,而且开放的步伐有加快之势,但外资的进入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一、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的现状;二、外资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启示;三、外资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2年前后.围绕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广告问题.业界和学术界曾有过相当一番讨论。外资广告进入中国,对于国内本土广告业和广告市场究竟会带来什么?究竟是挑战是机遇,还是什么别的东西?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一直延续到最近。然而有意思的是:与前几年相比,伴随着2005年12月10日这个最终时刻的到来.伴随着中国广告市场向国际资本的全面开放.人们听到关于WTO和外资广告“狼来了”的说法却明显少了。这难道是因为.情况没有原来预想的严重?还是外资广告企业进入之后.其国际资本的竞争“狼性”有所蜕化?抑或是.本土广告企业自己的身体条件.  相似文献   

3.
刘宏  刘宏 《广告导报》2004,(11):134-134
最近一些年,有关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的各种研讨会开了不少,但是真正的实战案例却很少。出版界的《计算机世界》报已经是老话题了,而电视的外资基本上都集中在境外的频道。中国加入WTO以后,传媒业探讨外资进入的热情又高涨起来。好像外资可以随着WTO的复杂贸易条款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传媒业,就在这时,不乏有冷静之土表达了他们的不同看法,这方面引起关注的有清华大学的学者刘建明教授于2002年2月在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发表的文章——《“传媒入世”的杜撰》。他认为,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年来,我国对于国内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对于限制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业的政策不少。例如,2006年7月11日和9月4日先后发布了“171号文”及其细则以对外资投资房地产进行限制。但海外资金仍对进军中国房地产兴趣浓厚。对于大多数内地房企而言,此进彼出的外资永远是带刺的玫瑰。《2006上海金融稳定报告》显示,2005年通过4种途径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海外资本已达37.63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比2004年增长了40%,其中非居民直接将外汇资金结汇购买房产的比例最高,占总注入金额的4成。  相似文献   

5.
两税合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反垄断法》明确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应进行审查……一系列“利空”政策的出台引发了诸多疑惑: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要转向了?  相似文献   

6.
政经     
《国际广告》2009,(4):137-137
商务部考虑降低外资进入门槛,《食品安全法》呈现六大亮点,人均GDP登上3000美元新台阶,要根治“名人主持医疗节目”。  相似文献   

7.
张盈 《环球供应链》2006,(2):125-125
入世四年,中国物流服务市场全面开闸,外资物流巨头蜂拥而入,而且采用了最激进的进入方式:鲸吞与并购。  相似文献   

8.
外资物流业由于自身进入中国的特点,决定了还未对我国物流业产生直接影响,仍然是“双重网络”。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从世界制造工厂转向世界消费市场之时,将意味着外资物流业直接对决中国物流业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王前 《大经贸》2006,(9):54
近日,中国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台规范措施。其实,中国并非特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0多个成员中,超过130个成员对外资投资房地产都有限制性政策。比如美国、菲律宾对非居民土地拥有权有上限规定,当然,也有不对外资买房设限的国家,像法国、韩国等,不过前提是他们的高税收政策让外资对其房地产市场“望而却步”。 我们选择了新加坡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从他们的经验可以看到,实际上,无论是对外资进入本国房地产设限与否,都是为了本国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玲 《商业时代》2007,(3):23-23,29
本文通过对新产品“先进入市场”与“后进入市场”两种策略的利弊比较,分析了新产品进入市场应考虑的三个因素:企业自身实力,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所处环境,并据此提出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不一定强,但“小”意味着在外资进入中国的壁垒完全打开之后就是弱。这应该是操刀者第一百货首开先河,吸收合并华联商厦的初衷。我国的商业企业一直都深受传统产业发展缓慢之苦,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商业零售市场已向外资全面开放,中国的零售百货业有拱手相让之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在对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测算的基础上,从动态角度分析了外资进入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产生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存在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提升,而外资进入速度和规律性则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达国家外资是提升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主要推动力,港澳台地区外资的作用并不显著;行业技术水平显著调节外资存在对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促进作用,但调节作用因外资来源不同而存在差异。我国应继续发挥外资进入的溢出效应,实施有选择的引资政策,创造公平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生产率、人力资本水平及研发投入,这是提升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推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4月10日,国资委与商务部正式批复阿尔斯通并购武汉锅炉51%股权。4月13日,商务部反垄断办公室又在温州市外经贸局举行针对“施耐德并购德力西案”的反垄断调查会。虽然目前还未最终定论,但使人联想起“徐工并购案”、“洛阳轴承并购案”、“沈阳机床股权转让案”等,这些并购的对象都是制造业。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约占总体利用外资规模的60%.7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工程机械公司,已有9家全面进入中国。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深度、力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我国加大了物流领域的开放力度。外资进入国内物流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跨国物流公司采用并购的办法在中国快速扩张,国有、民营与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受体制和机制约束,部门分割、垄断,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突出。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市场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设限,并不是完全把外资拒之门外,而是要改变目前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12月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对外资进入流通产业的相关限制,外资对流通企业的影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2006-2009年中国批发和零售业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进入对中国流通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整体外资进入对中国流通企业不存在显著负面影响,但若资本来源地与东道国文化相似度较高,外资进入就可能会对中国流通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若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当地流通企业也可能会受到外资进入的冲击.最后,本文从外资进入对中国消费者福利及流通产业安全影响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学术)》2006,(9):20-21
因为这个专题和我过去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我在商务部外资司工作将近20年,下面就外资进入和我国经济安全问题,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两会”通过的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地讲,今后仍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更好地参与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谈到外资问题上,“十一五”规划明确讲“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底取消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领域的数量、地域和股权比例限制后(个别产品除外),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领域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企业“走出去”的多种模式(包括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投资式进入),并对影响这些模式决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还以广东格兰仕集团为例,运用影响因子分析其国际化过程中所运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从一些学认为的我国存在国内储蓄过剩和鼓励外资进入的矛盾入手,分析了内资利用的不足和外资利用的需求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提出了协调利用内外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