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启康 《上海会计》1995,(11):13-14
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及其会计处理河北省煤炭工业厅陆启康所得税会计的核心问题是处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差异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有关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成因、内涵、性质、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些介绍。一、差异的成因与内涵税收与会计是经...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会计制度正在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与国际会计接轨。由于我国现阶段企业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的经济状况,在会计制度上,也出现多种所有制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有《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等。从已出台的会计制度来看,总体上是符合“与国际会计接轨”这个主导方向和思路的,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差异分类、核算方法、会计理念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完善的现实需求,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进一步规范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认真学习所得税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差异分类、核算方法、会计理念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完善的现实需求,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进一步规范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认真学习所得税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蔚 《上海会计》2000,(2):10-11
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向上市公司提出了许多新的会计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了我国的会计改革,促进了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也使人们的会计观念得到了更新。一、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立新的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体系,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1992年7月,为了规范我国股份公司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强调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也隐含了新的会计思想,为我国的会计改革打下了基础。受这一制度的影响,199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多样化,对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提出新的要求。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逐步趋向规范、合理。但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目的和适用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核算的企业会计收益与按税法规定核算的企业应税所得之间存在诸多不一致,给企业会计工作、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尤其是充分考量中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变化而制定的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更是在许多方面引起了本已存在的差异更进一步的变化,而且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因此如何协调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差异是有关部门和专家需要注意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差异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差异协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办法>,对所得税的调整项目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新的规定,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起以税法认定的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如果会计制度与税法有不一致或不协调的方面,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作调整.实际工作中,纳税调整的主要方面有:  相似文献   

8.
李亚 《湖南地税》2006,(1):44-45
随着我国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因此,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调整与相应的账务处理显得更加重要。其纳税调整及账务处理方法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纳税事项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内容要求不尽一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处理的会计核算业务在纳税时需要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的处理在纳税时按税收法规调整的内容也在逐步增加。企业会计人员由此抱怨,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都是由政府制定并颁布的,两者之间为什么会不一致?他们进而认为这是因为制订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政府部门不同所致,因而要求制定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的有关部门加强相互协调,使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能保持一致,减少企业会计在纳税工作中的调整。其实,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不一致是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能通过部门协调来解决,只能通过建立税务会计制度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问题的由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要求与此相联系的财税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逐步分离正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深化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不仅需...  相似文献   

10.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采取权益法核算时,其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核算主要以《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为依据,而申报纳税则需遵循《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因此,企业在申报纳税时,对投资所得、投资转让所得和投资转让成本等项目,必须按照税收政策进行分析调整。本文将着重分析长期股权投资采取权益法核算时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并结合实例说明申报纳税时应作出的所得税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1.
投资业务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投资产生的损益按税法纳税,投资产生损益是否为应纳税的损益,会计与税法对于投资损益有何差异,各种情况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与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投资业务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投资产生的损益按税法纳税,投资产生损益是否为应纳税的损益,会计与税法对于投资损益有何差异,各种情况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与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陈萍 《税务纵横》2003,(12):102-103
一、会计所得与应税所得的区别 1概念不同 会计所得,亦称利润、会计利润,是会计上的一个概念,是由“本年利润”账户和损益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于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即利润总额。它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投资的权益以及企业与职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陆冠虚 《新金融》1994,(2):37-40
当前我国会计制度正处于重大改革阶段,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来看,总体构思上符合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这一基本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规范和加强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其中有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距,如对贷款业务核算、投资业务核算以及手续费收支和或有科目核算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一直是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其核算内容相对复杂,而不同的处理方法又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我国财政部于2014年3月颁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相关核算进一步进行了规范,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本文将重点论述此次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会计核算上的主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盛宇 《时代金融》2015,(5):245-246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一直是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其核算内容相对复杂,而不同的处理方法又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我国财政部于2014年3月颁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相关核算进一步进行了规范,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本文将重点论述此次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会计核算上的主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税收政策提出挑战,建议继续坚持资本输出中性,适当扩大资本输入中性,强化防止国际偷漏避税的力度,着力实现对居民境外所得税收管理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维持我国现行个人居民认定标准,适当调整公司居民认定标准;细化我国营业利润和个人劳务所得来源地的判定规则,统一、规范和调整投资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的来源地标准;针对我国境外投资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规范境外所得税收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境外投资税收征管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税收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章云婷 《会计师》2009,(4):31-33
<正>生物资产,顾名思义就是有生命的资产,这也是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最本质的区别。财政部2004年曾颁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但2006年前发布的若干具体会计准则并无这方面内容。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单独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一生物资产》(以下简称"生物资产准则"),这既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1年发布《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  相似文献   

19.
企业清算所得和投资企业分得被清算企业剩余财产的所得税处理,是企业所得税及所得税会计业务的一个难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4月为此专门印发了财税[2009]60号文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规定。以这些的规定为依据,结合企业所得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分析研究企业清算及投资企业分得其剩余财产的所得税处理。  相似文献   

20.
在 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分别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所得税的调整项目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新规定,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起以税法认定的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当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做调整。本文从会计与税法两方面规定的差异对涉及纳税调整的内容作一对比: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收益的。(一)国债利息收入。会计核算中,企业无论是购买何种债券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均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企业购买财政部发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