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作为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一个方面——分税制改革于今年在全国实行,这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伍灏 《上海改革》1994,(10):26-26,2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郊区的农村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农村改革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按照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总体规划,上海郊区正面向二十一世纪,以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努力建设“五个一流”的都市型新农村。但是,随着新的体制的转按,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加大改革力度的大趋势下,效区经济和改革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对国有经济运行的基本估计 伴随着中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竣的考验。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尚存,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又未完全建立起来,致使国有经济的运行至今未能摆脱“放、乱、紧、死”的“怪圈”。诚然,中国经济自改革以来,  相似文献   

4.
林起 《开放潮》2001,(11):75-76
厦门,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已经历了二十个春秋。20年来,厦门特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探索,率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体制的一些重要环节上加快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综观20年特区体制改革走过的轨迹,可呈现如下五大主要特色:从所有制切入, 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布局特区创办之前,厦门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一统天下,企业制度落后、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影响和制约着杜会生产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状况,在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5.
陆国梁 《上海改革》1995,(6):20-21,27
今年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史上关键一年。为了保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为目标的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央政府针对去年以来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主要是以加快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为重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改革;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李银环 《中国经贸》2011,(8):154-15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应当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意义重大,来之不易。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绝不仅仅是目标的确立,而更重要的是目标的实现。一、观念转变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而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的深化,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在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方面有根本性进展,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经济改革的全局配套深层突破。  相似文献   

9.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从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转变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国家,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有很大距离。下一步应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取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推进。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改革,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改革国有经济改革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之前我们采取的改革方式是增量改革,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包括国有的工商业、金融企业基本不动,而是在国有部门以外发展非国有经济。1992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以后,改革就转为整体推进,要对经济最重要的部分,即支配了最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进入转轨时期。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这一改革目标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表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基础。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行企业审计工作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建立起来的,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状况严重不相适应,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组织方式、行为目的及具体内容等方面加以改革。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三、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展望 和改革初期相比,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发生许多变化。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进程而言 ,到 2 0 0 0年底 ,可称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创阶段” ;从新世纪开始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对前一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状况作出判断 ,是研究今后 1 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思想和战略措施的基础和新的起点。本文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 ,对前一阶段的改革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就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实行宏观经济管理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能否搞好国有企业,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更深层次,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时间更紧迫。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改革的特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三十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应该更新“事权与财权统一”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权与财权统一”理论和财政体制仅适用于计划经济和中国改革初期的经济机制和制度环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经同这一理念发生了明显的不协调。1994年分税制改革打破了“事权与财权统一”的理论和体制框架,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间财政关系雏形,但是由于分税制改革的渐进性、阶段性,使得中国目前政府间财政关系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主张坚持和完善分税制改革方向,同时创新性提出更新政府间财政体制框架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和范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拉开序幕以来,已走过26年的历程。经过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突破,2004年底,全国29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有一半以上完成公司制改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菜市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