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固 《会计之友》2009,(16):90-91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低下,使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就业率远低于重点本科院校,甚至低于职业技术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其关键是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很多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都把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主要对应用技术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等一线岗位,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35):145-147
为满足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价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造价人才在企业的岗位需求,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专业性强、应用能力高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从而确保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对施工企业的岗位需求的对接,增加施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吕梁 《中国工程师》2013,(12):56-57
本文基于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质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双岗、两化、三证书”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着力实现专业人才有效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低下,使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就业率远低于重点本科院校,甚至低于职业技术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其关键是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是指“以行业、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为逻辑体系,培养的技术、技能性人才”。加强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不仅能够解决我国高等院校财会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实现他们的价值,而且能够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可以说应用型财会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规划、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会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从职业岗位需求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基于“41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会计实践数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3+2”中高职一体化与现代学徒制衔接结合,课堂学习与企业实操融合、学生与学徒角色合一,校、院、企三方联合协作,是推进深层次贯穿人才分段培养、以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心、以职业面向和岗位路径为导向、以企业为实训基地、培养服务本土经济发展的一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从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维角度对此模式探索研究,以期寻求校企、师生多方多维度共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独立学院这一教育层次入手,分析了独立学院的会计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环境、会计行业等变化,指出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时候。探讨了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需求,指出独立学院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类别与项目内涵,并提出以“证书为中心”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楚含 《当代会计》2021,(10):151-15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本经济政策的推行,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伴随企业改革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小型企业.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会计岗位.对于会计而言,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根据企业对的人才需求而制定的,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如何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高校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究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改革策略,分析教育改革的路径,从会计职业能力概念、职业能力基本框架、职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教育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会计是一门非常传统的学科,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针对的职业岗位群也相当广泛,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因此,会计专业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颁布后,新会计准则的体系变化涉及整个会计理念、方法体系的变化,给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式的需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成为各高等院校热切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2):234-236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要担当新型职业教育的重任。基于现代职业教育观,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从学术知识学习导向转向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职业能力培养导向。本文以应用型本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就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需求,明确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再进一步明确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对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这一联系,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从物流业,物流人才需求分析出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系统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搭建模块化课程框架体系,辅之于教学做一体项目教学,立体化的教学评价,多渠道增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实现对适应企业需求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前提,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学生的课程体系.文章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研究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首先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然后提出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对江西省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分析调研基础上,我们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体会,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进行改革,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我们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探索构建了"一个导向、四维能力、两块平台、五段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就其内容、效果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了提高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国家在2019年起实施了“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实现了和产业、科技发展的对接,能够使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提升专业教育服务产业经济的能力。为了满足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对“1+X”证书制度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提高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素质,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相契合。对新专业目录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内涵进行阐述,分析“1+X”证书制度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的意义,全面探讨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樊利霞 《价值工程》2012,31(25):221-222
本文是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人才的需求,结合作者实际调研,设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文章从计算机网路技术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规划了基于工作任务的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6):196-198
为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工科类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结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内涵,提出一种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对此,文章首先对职业能力内涵进行阐述;其次,结合文献资料法,对地方本科工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职业能力内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五个方面对地方本科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实践体系进行构建,从而系统的阐述基于职业能力的工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策略为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陈代芬 《物流技术》2002,(5):37-38,42
分析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物流管理操作人才的必要性,通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讨物流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一直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教学,多理论而少实践,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是在“岗位导向、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重新设计了高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