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静 《中国石化》2014,(2):17-19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炼油能力持续小幅上升,2013年全球炼油能力在经历了2012年的峰值后略有下降,达到44.01亿吨/年,较2012年下降4677万吨/年,降幅1.1%.据统计,2013年全球共有炼厂645座,比上年减少10座,炼厂平均规模达682万吨/年,比2012年略有上升.2013年世界炼油行业毛利下降,关闭的产能超过新增产能.欧洲炼厂在高成本的环境中持续产能下降的趋势,匈牙利、瑞士、法国等国都有炼厂宣布关闭.2013年亚洲和中东地区仍然是主要的产能增长地区.亚洲地区需求仍然是驱动产能增长的动力,2013年产能略有增长.北美由于成本下降,产能产量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世界各地炼油能力总体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3亿吨/年,比上年增长约26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阿联酋和印度.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西欧地区大幅提升;原油价格下跌使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北美地区炼油商继续扩大页岩油加工能力,欧洲炼油利润好转给持续调整多年的炼油业带来喘息之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业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100万吨/年,总能力达48.7亿吨/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世界炼厂加工量不断增加,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成油品过剩,最终导致炼厂开工率下降.未来几年,世界汽柴油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汽油毛利将远好于柴油.各国油品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首次下降,总能力为7.1亿吨/年;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向地炼放开,原油加工量小幅增长,开工率维持低位;成品油净出口进一步增加,逼近2000万吨/年;低油价下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需特别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放缓炼油能力增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二是继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将进一步发展,竞争将更趋激烈;四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全面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炼油业“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5.
世界炼油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平缓增长,比2007年增长0.3%,达到42.8亿吨/年;炼厂规模继续扩大,平均规模提高到653万吨;炼厂深度加工能力增长迅速,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1997年的35%增至2008年的51.9%;炼油装置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利用率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减速导致油品需求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供需依然不平衡。炼油毛利在持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后转而下行,炼油工业持续数年的景气高峰期结束。政府对可替代燃料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威胁到全球炼油项目的投资前景,预计2015年全球油品生产能力可能将低于需求。各国对清洁燃料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导致炼油行业整体灵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暴跌、国际金融危机蔓延造成油品需求骤然下降,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攻克时艰,在困境中谱写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全年共发现和证实了15个亿吨级油气储量区,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石油13.4亿吨、天然气6472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89亿吨,同比增长1.07%;生产天然气760.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3%。加工原油3.42亿吨,同比增长3.7%;生产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2.08亿吨,同比增长6.9%。大连石化千万吨含硫原油加工配套项目和青岛1000万吨/年大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海南炼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西气东输"二线全线开工建设,一批重要的油气管网相继建成或投产。大连、江苏LNG项目一期工程开工。2008年,我国各大石油公司持续开展国际合作业务取得了新成绩,在国内则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以及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企业内部专业化重组持续推进。一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节能减排、替代能源开发均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世界炼油行业经历了几次大的公司合并或兼并重组,炼油能力总体略有下降。美国《油气杂志》关于世界炼油能力的年度调查表明,截至2001年底,世界炼油能力约为405832万吨,比上一年下降了426万吨。 1.各地区炼油能力的变化 南美地区是炼油能力减少最多的地区,由于巴西关闭了两座炼厂以及炼油能力有所调整,南美共减少930万吨。非洲和东欧地区炼油能力也略有减少。 中东地区炼油能力增长最快,阿联酋一座新炼厂投产,使该地区炼油能力共增长了405万吨。另外,北美洲和西欧地区炼油能力也分别增长了320万吨和160万吨。 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的净增长仅为90万吨,尽管新增炼油能力2500万吨,但旧能力的减少抵消了大部分的新增能力。 2.炼厂的新增与关闭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中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地炼的崛起使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产量继续增长,出口成为调剂过剩产量的重要途径;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估计替代成品由3043万吨.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2020年达到8.7亿吨/年,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厂要加快炼油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从长远看,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能源署(IEA)在最近的月度报告中称,2019年将是自1970年代以来世界新建炼油能力投产最多的一年,新增能力将达到1.3亿吨/年。IEA预计今年全球炼油产能将日增260万桶,而全球成品油需求将日增110万桶。需求增长只利用了新增产能的一半,如果调整后的原油价格能够支撑炼油利润,那么产能利用率将不会下降,产品库存将增加。IEA称,今年全球炼油厂的原油日加工量将达到8340万桶,高于去年的8220万桶。如果平均原油价格连续第三年走高,炼油利润率可能降至迫使一些炼油地区生产放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中国石油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国内外油气产量实现持续增长。全国新增查明资源储量(identified resources and reserves)为石油12.1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87亿吨,比上年增长1.6%;生产天然气693.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加工原油5.27亿吨,比上年增长6.6%;生产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合计)1.95亿吨,比上年增长7.2%。抚顺、青岛、天津、福建、四川、广西、独山子等千万吨级炼油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乙烯总产量首次超过1000万吨,达到1024.78万吨,全国还有8套大型乙烯装置、740万吨产能同时在建。面对国际石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国际合作取得了新业绩。伴髓兰郑长成品油管线和“川气东送”天然气管线的正式开工,中国迎来了又一个管道建设高峰期。2007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持续深入地进行专业化重组整合,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12.
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36-43,172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13.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总能力为94885万吨/年,同比下降0.45%。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产能大国,千万吨及以上炼油厂已增加至36家。虽产能总量下降,但通过落后产能淘汰、整合,2023年,国内一次装置平均炼油规模达641万吨/年,与世界平均水平770万吨/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于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延长产业链成为炼化企业新的生产经营模式,由此,新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在不断规划及陆续建成。目前已规划的有裕龙石化、古雷石化、北方华锦、天津南港、岳阳等炼化一体化项目,炼化一体化炼厂总数将扩充至33家。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2009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0.9%的微幅增长以及产量3.2%的下降,2010年的石油产储量则呈现出大幅度的逆转,产量约为7236.9万桶/天,增长近2%,储藏量从2009年的1.35万亿桶(1849.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47万亿桶(2013.9亿吨),增长8.9%,该增幅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世界炼油能力则连续第9年实现增长,总加工能力从2009年的8720万桶/天(43.6亿吨/年)增加到8822万桶/天(44.11亿吨/年),增加了约100万桶/天(5000万吨/年),产能的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正>据报道,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正在共同推进揭阳2000万吨/年南海炼油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这意味着华南地区又一大型炼油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投产。中石油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已经投产,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也将于年内投产。民营企业的一个个2000万吨/年以上的大炼油项目也在纷纷上马。根据已基本确定投产的项目测算,2020年前我国累计将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总炼油能力将达8.7亿吨/年。在国内炼油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新的大型炼油项目仍在不断上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减让,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撤除,贸易权和分销权授让,我国炼油行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1、我国炼油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石油仍将是人类消费的主要能源。按世界能源组织估计,未来世界石油需求将以2%的速度递增,而亚太地区,将以4%~5%的速度增长。2000年世界炼油能力为40.65亿吨,与199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前苏联地区能力减少了6500万吨/年,其它地区增加了5500万吨。亚太地区发展最为迅速,净增长能力2609…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增速、人口变化、汽车保有量增长、百公里油耗下降,以及客货运输等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中国汽油、柴油、煤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350万吨、17900万吨和2500万吨.根据炼油能力规划,届时中国的汽油、柴油、煤油产量预计可分别达到8950万吨、18200万吨和2600万吨.2010-2015年,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将由目前的有少量缺口转为基本平衡.但由于亚太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炼油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且日、韩油品质量标准较高,未来其成品油出口到中国的竞争力将会增强.未来中国将对东北亚成品油供需的增长起主导作用;中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将对地区供需起到稳定作用;逐步放开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将对东北亚地区成品油期货市场的建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界炼油格局加速调整,发展重心继续东移;炼油工业向规模化、炼化一体化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原油资源品质不断劣化,炼油加工难度增大;生产过程要求低碳节能,产品质量更趋清洁环保;各国和石油公司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都在积极开发替代能源。世界炼油技术进展主要集中在重油加工、清洁燃料生产、炼化一体化、替代能源等领域。"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炼油业务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推进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步伐。预计到2015年,中国石油的炼油能力将达到2.4亿吨/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成品油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增速放缓,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远低于2000-2008年8.4%的平均增速,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6704.9万吨,同比增长5.5%;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下降0.2%;煤油表观消费量1497万吨,同比增长17%.2009年中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成品油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9.4%,远高于2.5%的成品油消费增速.成品油市场由金融危机前的"供应偏紧"转为"供应宽松".中国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更为密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汽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煤油需求增速回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成品油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201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8亿吨,同比增长7.7%;成品油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